神曲《老司机带带我》:魔性背后的“左脚舞”都市化

2016年,《老司机带带我》在美国YouTube上获得19万的点击量。而在《老司机带带我》火爆之前,就已经有情节类似的山歌MV,在美国互联网上传播,其中有一首甚至获得了500万以上的点击率。网络上有很多对《老司机带带我》充满猎奇的议论,但人们却忽略了它的文化源头。事实上,在MV艳俗的表演背后,《老司机带带我》还有另外更加动人的故事可讲。而这个故事跟楚雄有关。

封面照片
丨左脚舞

1 左脚舞现象

2018年1月,记者在一次年终聚会上,见到云南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吴学源先生。问及《老司机带带我》出处,他听了开头那段乐器曲调,就立即断定,这是楚雄的左脚舞调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就开始云南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吴学源先生,有将近40年的田野经验,见证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将近三代人的变迁。在他看来,左脚舞是云南彝族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特色,很容易辨认。而《老司机带带我》就是从左脚舞调基础上,被最近十几年活跃在城市的一批职业艺人改编而成。

《老司机带带我》的流行,除了“神曲”那无可阻挡的魔性之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左脚舞成功地都市化。吴学源先生提到昆明翠湖、篆塘等公园或广场每周、甚至每晚都能见到的左脚舞盛况。这种广场舞化的左脚舞活动,已然成为州市文化荟萃之地——昆明的日常景观。左脚舞的一枝独秀,某种程度上,是楚雄彝族的民间文化走出楚雄的成功案例。


丨左脚舞

实际上,左脚舞的传播,其影响所及,并不止于那些城市里的普通市民。记者采访过山人乐队的主唱瞿子寒。他说,当他们想把现代摇滚与云南的民族乐器融合时,引领他入门的就是楚雄的彝族四弦和左脚舞。他在昆明的公园里,遇到这些四弦师傅,然后几经尝试,终于把四弦变成可以插电的舞台乐器。而今,左脚舞以及“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的“酒歌”,都是他们在全世界巡演的保留节目,深得青年人的喜欢。

对牟定县蟠猫乡国家级左脚舞传承人普清荣来说,左脚舞的传播史,他有更深切的个体经验。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老司机带带我》这首歌,的确是在左脚舞调基础上改的,“原曲是我们蟠猫的”。普清荣回忆说,1984年,他参加蟠猫乡文化工作座谈会时,组织这个活动的县文化馆副馆长把为牟定三月会所作的歌曲,拿出来教他们。这首曲子,模仿大理三月街的主题歌,唱词开头是,“三月会,三月会,好是好玩的”。记者听普清荣哼唱,曲调和歌词的句式,都在《老司机带带我》中被保留——“老司机,带带我,我要克昆明……”


丨几位年轻人在翠湖跳左脚舞

普清荣对牟定左脚舞文化,有强烈的个人认同,并且相信蟠猫就是左脚舞的发源地,有不容置疑的正统地位。所以,对如此流行的《老司机带带我》跟蟠猫的关系相当确信,且已然宠辱不惊。

在普清荣眼中,蟠猫的左脚舞一直滋养着今天很多彝族的流行文化——流行程度已经超出彝族的边界。比如,著名的“霸王酒歌”《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同样出自蟠猫。2016年1月,记者到普清荣家采访时,他讲到这首酒歌背后的故事。

这首歌是1975年,牟定三月会演出时传播开来的。那时,“我15岁,和一个会唱的彝族姑娘(她现在70多岁了,当时也才20多岁),在舞台上就唱了这支歌。之后,大家都学着唱,后来牟定人几乎都会唱了。”

普清荣说,这首酒歌,原本是左脚舞的调子,有300年历史(据有关资料,左脚舞中文文献最早有记载是1702年)。上世纪50年代初,填上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新词。1975年,又被填上劝酒的新词,于是就有了这首楚雄州,乃至中国彝族地区都普遍流传的敬酒歌。

2 民族文化的勃兴


丨左脚舞表演者

左脚舞、左脚调,虽然在流行文化中俨然成了云南的音乐“名片”,但这一现象,可追溯的历史并不算长。

普清荣记忆中,1983年前后是重要的转折。在此之前,“跳左脚是民间活动”,而舞台上的节目,多是“唱花灯,搞小品”。但1983年,左脚舞开始走上各种舞台,传播到楚雄之外。

普清荣8岁参加蟠猫文艺宣传队,1982年开始任宣传队队长,是蟠猫左脚舞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1984年,蟠猫文艺宣传队,先是在蟠猫的舞台演出左脚舞《月亮出来了,弦子调好了》,然后又把节目带到牟定县三月会。牟定的三月会,从1958年后开始赶,兼有歌舞与集贸的双重功能,与大理三月街颇为类似。7月份,宣传队把这个节目带到了楚雄州,参加了火把节的演出。

普清荣回忆说,1984年,楚雄州政府第一次组织火把节活动。火把节演出后,作为牟定县入选云南省民族民间文艺调演的唯一节目,宣传队又把左脚舞带到昆明,并获得了一等奖(这一年,大姚也带去了“彝剧”)。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面向全国播放了这首左脚舞歌。“那时候农村也有广播”,普清荣和他们的宣传队友们,第一次通过一个全新的媒介,听到他们的歌唱。从此,左脚舞,开始搭上对外传播的直通车。


丨《千人同唱左脚调》

不过,记者查阅学者相关研究,对上述转变,还有不同的描述。云南大学的杨荣在《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一文中说,早在1979年,政府就积极介入了左脚舞文化。这一年,牟定县在彝族聚居的蟠猫乡举办了左脚舞文化培训班,并整理出100多首左脚舞曲调。

记者再次电话采访普清荣,请他补充1979年的情况。那一年,他是宣传队的副队长,参加了这次左脚舞培训班。该培训班持续了4天,80多人参加,全部是蟠猫人。同样在1979年,牟定县政府为推动民间文化发展,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另一个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人数100多个,召集了全县文艺骨干,组成了曲艺、音乐和舞蹈三个班。普清荣也参加了这次培训,但因为要参加另一台重要演出,所以为期30天的培训,只参加了13天,并学会了后来颇为有用的简谱。

改革开放后,在云南各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文艺复苏的迹象。所以,牟定1979年开始的各项政府组织的活动,都是这个时代潮流的一部分。而这个热潮,跟民间的左脚舞活动互相辉映,使得左脚舞文化在民间走向前所未有的辉煌。


丨罗婺欢歌

普清荣说,在上世纪80年代,牟定的乡村随处可以见到左脚舞,而且场面都很热烈。通常左脚舞会在结婚等喜庆的日子跳。届时,第一个调子叫《踩棚调》(结婚时要搭青棚),要让老一辈来跳,正三转反三转跳过后,年轻人才开始跳。按照传统程式,结束时,还有固定一调,那一调的意思是玩得不够,下次再来。

除了喜庆日子,平时左脚舞也很常见。那时候,没有电视,村民夜晚经常聚集在一起活动。蟠猫文艺宣传队承担了对民众进行文艺宣教的职责,活动现场通常是,宣传队先表演节目,表演完了,群众积极参与跳左脚舞。即使没有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平时年轻人干活回家后,也爱背着四弦,呼朋引伴,一起跳脚。

这个乡村的民间文艺氛围,大体上结束于90年代,“有了电视后,就没有了”。普清荣说,在蟠猫,现在只有节庆和办喜事,才能看到由左脚舞队主导的跳脚。

这个情况,无论是在蟠猫,还是在牟定,都并不意外。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与农业时代的传统生活,以及与之伴随的文艺消遣方式一定会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

不过,尽管原生土壤流失,但左脚舞在牟定又再度繁荣起来。普清荣介绍说,现在(2018年3月)牟定左脚舞有43个队(2年前采访他时,他说是31个队),全县20余万人口中,有60%会跳左脚舞。另外,受牟定影响的姚安、大姚两县也有40%的人会跳。


丨乐器制作传承人邓光佑

大体上,左脚舞文化在其传统区域,依旧是全民运动。而且,早已超出了民族的界限。普清荣说,牟定左脚舞队很多都是汉族人搞的(牟定县汉族人口占79%)。不仅如此,左脚舞也从乡村传播到城镇,甚至随着打工者的流动,传播到昆明这样的城市。

对于左脚舞的再度复兴,普清荣和云南大学的杨荣,都提到1997年和2004年两个节点。

普清荣说,1997年,政府推进的群众活动逐步增多,2004年又发展为左脚舞民族文化艺术节,并持续至今。杨荣在论文中提到,在1997到2004年间,牟定县对“左脚舞歌、舞、乐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并出版了左脚舞录音带、VCD,以及系列丛书。

牟定县政府对左脚舞民间文化的积极介入,正好与从中央到地方强势推进的“非遗”保护政策互相促进。到2005年,左脚舞顺利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2008年,再进一步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然后,借助外部力量和“非遗”话语,牟定县开始更积极地探索左脚舞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左脚舞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3 左脚舞产业


丨邓光佑店铺里摆放着的龙头四弦

牟定县城东南,有一处新开辟的旅游小镇,叫彝和园。

在官方网站的首页头图,写着“今天的中国彝产,明天的世界遗产”的广告语。2017年3月,记者一行在牟定民族宗教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体现牟定县政府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热切希望的新街区。

在宽阔的石板路两边,一楼是采用传统样式建造的联排商铺。记者注意到,这里除了有若干民族服饰的店铺和工坊,还有两家民族乐器店,里面售卖的都是为左脚舞伴奏用的龙头四弦和京胡、二胡。两个店主邓光佑和王光金,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来自牟定蟠猫乡,而且,进城专职从事乐器制作,也都超过十年,而这个时间正好与左脚舞新文化的发展同步。

普清荣的乐器就是王光金所做。据王光金介绍,2004年后,随着左脚舞文化新一波的发展热潮,牟定以及周边彝族,乃至其他民族,对四弦的需求增幅很大。王光金是这一年离开家乡蟠猫乡老梅树村的。这个村子虽然距离普清荣的村子只有4公里,但居民都是汉族。不过,这并不妨碍作为木匠的王光金为彝族制作乐器。


丨王光金弹奏他制作的四弦

而且,因为技艺相对成熟,早在1999年,云南省文化厅就给他颁发了“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的命名状。这是云南省领先其他省份,以政府力量推动民间文化传承的创举。王光金显然属于比较幸运的一批。民间艺人的命名,后来被“非遗”传承人替代。这是后话。

王光金进城,跟当时的县委书记杨静有关。据王光金回忆,当时杨书记亲自跑到他家乡去动员他。而他则担心,离开村子,无法在城里立足,“怕挣不到吃的”。

而邓光佑是2006年7月才离开乡村,时间上晚了两年,但心态却比较接近。不过,邓光佑到牟定县城时,正好是牟定左脚舞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在政府推动下,牟定县先是申请了省上命名的“左脚舞之乡”(2006年6月),紧接着又申报左脚舞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举办万人左脚舞的旅游活动,以及借此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这些与左脚舞有关的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四弦的内需。普清荣估计,仅牟定20万人口,至少三分之一的人购买了四弦,也就是购买了将近7万把的四弦。而且,其中不少的家庭,拥有两三把四弦。

如今的四弦产业,都得益于左脚舞文化的推广。“都是左脚舞带动,没有左脚舞,他们就没法生存了。”普清荣还注意到,左脚舞带动的产业,还包括民族服饰。他说,在牟定、楚雄市和昆明,有很多蟠猫走出去的从事彝族服饰制作、销售的生意人。因为左脚舞活动频繁,民族服饰产业也得以蓬勃发展。


丨王光金给记者展示龙头四弦琴面上刻画

不过,从乐器匠人王光金(省级传承人)和邓光佑(州级传承人)的介绍看,目前,乐器这行生意似乎不如以前。

他们说,乐器有一个“饱和”,所以,更大的市场,需要旅游带来的外地游客;但目前,牟定还不算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来的能为左脚舞文化买单的外地游客毕竟有限。

不过,由于婚嫁喜事一直需要左脚舞来捧场,所以,城市或者乡村,开始出现付费的左脚舞表演。进城10多年,商业嗅觉敏锐,且家庭协作条件好的王光金,就找到了自己新的商机,那就是为牟定人提供左脚舞的表演——包括四弦、二胡的乐器伴奏和歌唱,并且提供视频录制和DVD制作。

王光金一家,囊括了左脚舞文化消费的整个产业链,从乐器制作,到演奏、歌唱、舞蹈,再到民族服装制作,以及录影录像和视频输出等诸多环节,充分挖掘了新时代牟定民间社会对左脚舞文化的需求。

2017年3月记者走进彝和园的时间,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宽阔的街面上,游客不多。彝和园,从广告语可以看出,是立足于把牟定的民族文化转化为城市的商业与旅游资源。为此,通过房租优惠等措施鼓励四弦乐器工匠和民族服饰的传承人入驻。项目已经启动4年,成果不少——帮助那些乐器和服饰的手艺人赚到钱,树立信心,且坚定地继续下去,这本身就是对左脚舞文化传承传播的极大贡献——但距离最初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是留给牟定各界继续努力的目标。

记者注意到,左脚舞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向外扩散开始,已逐渐突破传统的民族疆界,成为跨民族的文化共享。


丨王光金收藏的年代久远的三弦

普清荣专门提及,只有用汉语唱,才能够吸引别人的兴趣,让他们参与进来。八九岁就加入文艺宣传队的普清荣,跟云南很多“非遗”传承人的不同之处,也在于此。

普清荣的文化主张,某种程度上跟左脚舞的文化特征十分一致。在他看来,左脚舞是劳动中的舞蹈,像军队行进时的进行曲,一边音乐、歌唱,一边还能劳动。事实上,普清荣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演的83个左脚舞曲调,每一个都有一个从劳动与生活中来的典故。左脚舞,本质上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音乐歌舞,所以,这个舞蹈可以适应不同场合,其规模可以小到几个人,大到上万人。

尽管普清荣强调新的左脚舞文化,要面向外来者,搁置文化差异,并可以因此放弃传统语言;但另一方面,普清荣还是意识到随着左脚舞文化的普及,原来更为精粹的左脚舞也面临失传的危险。他列举的83个动作中,有一些动作,目前就只有蟠猫200多个人会跳。

一定程度上,那些深得游客喜欢的左脚舞都不过是最简单最粗糙的左脚舞。对深爱蟠猫左脚舞的普清荣来说,那些失去的委婉、繁复,正是民族传统文化灵韵之所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无论走得多远,都必须承认,一旦背离这种灵韵和精致,那不过就是一时的热闹。民族文化长远的发展,都需要往精致的方向努力,在留住民族优秀的文化之魂的前提下,方能不负这个时代。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摘自:《新时代·新楚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故事》

Image
神曲《老司机带带我》的灵魂居然来自于左脚舞!这一结论给今日君颇为震惊。在震惊之余,今日君还有所发现——传统民族音乐只要有好的创意与包装,同样能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由此来看,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很大。

-end-

监制丨纳梦月  编辑丨和 晓
校对丨张 媛  制作丨吴 桐

文章来源: 今日民族 2018-04-13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