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之父与耿马漆器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被称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代表作有《边城》《长河》《龙凤艺术》《唐宋铜镜》等。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

当代散文家汪曾祺在《我的老师沈从文》中回忆道:“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

抗战后寓居云南的沈从文特别留心西南文物,其中主要是漆器。在《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中,他提到了一种漆器,叫“耿马盒”,“这类漆器在记录上虽通称它为‘缅盒’,本地人却叫做‘耿马盒’,似乎属于耿马土司区产物……”沈从文描述的“耿马盒”其实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族人家制作的竹编漆器。据说,他对“耿马盒”甚是喜爱,收集了不少,用他的话来说是“几乎把陈列市上能买的全买到了”。

傣族漆器制作技艺是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泼水节、开门节等傣家传统节日里,傣族漆器常被傣家人用来放置贡品前往缅寺供奉祈祷,是耿马傣族民族生活、生产、宗教活动中离不开的一项器具,是流传于耿马镇辖区内的傣族群众的一项制作技艺。

傣族漆器制作技艺流程大致分为3步10道工序,均由手工制作完成。即备料:选竹、破篾、其它原料(金漆、黑漆、红漆、铁丝、钢化乳胶等);编制:编制箩身,编制箩盖,制作提柄和支脚。组装:装饰、铺地、上漆、彩绘。

耿马竹编漆器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图案变化美观,制品种类繁多,是传统的实用工艺,其中以提箩(“撒毫”)、笆萝、饭盒、槟榔盒、供桌的漆器工艺技术最有代表性。其制作精美,集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与其他地方的傣族漆器制作技艺相比,具有制作工序复杂,装饰精美绝伦的特点。

文章来源: 悠悠的悠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