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驼峰航线飞行员杰·温雅德“Jay Vinyard”

杰·温雅德,二战期间曾多次飞行于“驼峰航线”、现担任中国一缅甸一印度“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主席。2015年9月2日,杰·温雅德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生于1923年8月7日出生于阿肯色州,1942年3月考入美国空军一所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毕业后在美国空军当飞行员。由于显示出良好的飞行显示出良好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所以,当时已经被派到好几个国家去执行飞行任务,飞行时间达850小时,在1944年年初,接到去亚洲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在内华达州接受了驾驶C—46运输机的短暂培训后,就踏上了这一艰苦旅程,当时不满21周岁。

从1944年7月1945年2月飞行“驼峰航线”期间,杰·温雅德驾驶的C-46运输机每次能装载约五吨的物资,总共执行了87次飞行任务,每次1770多公里,共飞了15万多公里。运送的主要物资是汽油,此外也包括弹药等军火物资。从印度东北部的汀江起飞,飞越喜马拉雅山,将武器、弹药、汽油等军需物资运往中国昆明。因为货物卸载后,需尽快空机返回印度,重新装载,他和其他驼峰飞行员不能离开机场一步。

“在天气晴朗时,我在飞行时偶尔能看到山谷中战友坠毁飞机的残骸。很多人说:这是‘航标’。为国家服役,是光荣的。不管此行任务有多么艰险、多么不理解,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杰·温雅德回忆说。

1945年1月,驼峰空运已进行了近三年。温雅德回忆起一次最危险的穿越强风暴的飞行。

“6日晚上,我接到了飞行命令。目的地是昆明,运送24只55加仑装的汽油桶和一些杂物。 在指挥中心,一名刚从驼峰飞回来的飞行员告诉我,天气正变得越来越糟。”

温雅德和副驾驶、无线电操作员一起到气象室去了解情况,气象分析员把一支粉笔放平,将整个驼峰区域都涂成了白色。这意味着,整个区域电台的导航都要中断,还可能伴有强风。

21岁的温雅德像往常一样领取了降落伞、起飞许可证及货物单据。

“那时,不论什么气候条件都得飞,真是玩命啊!”

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驼峰航线三年来最恶劣的天气,持续24小时的强风暴袭击昆明到东印度区域,风暴巨大的能量使所有无线电通讯和导航信号中断。一些飞机因为冻雨使机身结冰而坠落。当晚,温雅德所属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损失了9架飞机和42位机组人员、乘客。

温雅德的飞机进入云层后,机身开始聚集静电,很快便因静电干扰失去了导航信号。盲飞的飞机,像一片无助的树叶,在喜马拉雅险峰间忽上忽下,被风暴任意撕扯。闪电不时照亮机舱。更糟糕的是,飞机的左引擎降速到了2000转,而右引擎却维持在2300转降不下来。

“我真的想返航了,但又不想在飞行记录中留下失败的一笔。”温雅德决定继续往前飞,加大马力,使左引擎也达到高转速。这时飞机机身上出现了“圣艾莫之火”,螺旋桨叶片闪闪发光。机组三个年轻人和死亡之神搏斗着。估计到达云南保山的时候,他们试着接通了云南驿导航站的波段,令人惊喜的是,耳机里竟传来清晰的信号。

“不久,我看到了昆明城的灯光,那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美的画面。”

抗战胜利后,杰·温雅德返回美国,继续在美国空军担任飞行员,直到1962年退役,此时,杰·温雅德是一名上尉。

1965年,杰·温雅德知道美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协会:“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协会1945年就已经成立,但一直少有人知。1968年,杰·温雅德加入了这一协会,并最终成了这一协会的主席。

“中国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非常高兴能再次回到这里。”谈起当年到中国参战的情景时, 2015年9月6日参观了昆明市博物馆飞虎队纪念馆。杰·温雅德在照片墙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照片,笑了。“我的年龄大了,所以在我能走动时,我想再到云南看看。能够再看到我们当年战斗的痕迹,感觉很亲切,对云南很亲切,就像我的第二个故乡。”。 2015年9月昆明市授予杰·温雅德以及其他16位美国二战老兵及遗属“昆明市荣誉市民”称号。

2015年9月2日上午,作为援华美军飞行员的代表,从习近平主席手中接过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这是中国人民对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洒下青春与热血的美军飞行员最真诚的感谢。


温雅德和妻子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门罗市几十公里外的小农场。喜欢戴棒球帽,2019年5月10日到12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庆祝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航空遗产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了第四届中美二战友谊暨飞虎队历史论坛,杰·温雅德和其他五位飞虎队队员出席了论坛。


美国联邦国会议员给飞虎队老兵颁发荣誉证书

云之南华人频道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