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50年的《云南日报》研究

【摘要】1935年5月创刊的《云南日报》,是当时的云南省政府机关报,也是19世纪30年代昆明两大日报之一。《云南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云南日报》立场的两面性和脆弱性,其正版有时是反动的,但是其副刊办的是却是有声有色,有明显的进步倾向。《云南日报》在云南新闻史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云南新闻事业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关键词】云南日报;龚自知;云南新闻史

1935年5月创刊的《云南日报》,是当时的云南省政府机关报。新创办的《云南日报》实行董事会制度,省主席龙云任报社董事长,具体事务由云南省教育厅长龚自知主持,是30年代昆明两大日报之一。《云南日报》每天共出八版,星期天出四版。新闻、言论、副刊共占五版,广告面积占三版,栏目内容丰富多彩。《云南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救亡,做了大量工作,在鼓舞和动员民众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云南新闻史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云南新闻事业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一、《云南日报》发展历史

《云南日报》初创的目的是基于龙云要维护自己在云南的统治地位。作为云南省的主席龙云一方面害怕排除自己不得不对表示拥护和顺从,另一方面又想巩固自己在滇的实力不被侵扰。于是龙云、龚自知在1935年将来云南之际加紧筹备创办了《云南日报》,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收买人心,保住在滇地位,与的南京中央政府抗衡。

(一)创办初期的《云南日报》

在1935年5月4日第一期创刊号上,龚自知以“春水”的笔名写了一篇《唤起民众与打开出路》的社论,揭示了《云南日报》的办报宗旨和方针。这篇社论强调“救亡图存”,没有“剿共”、“安内”等论调,还指出:“我们革命导师中山先生的遗教,便是我们出路的指南。”“唤起广大民众,共同一致向前奋斗,然后出路才有可能打开,然后中国才会得救,这是我们的信念,是本报致力的唯一目的。”

三天后,即5月7日,社论《本报目前的任务》提出了报纸的三个任务:第一,传达地方消息,疏通国内声气;第二,宣达政治法令,进行地方建设;第三,介绍学术思想,转移社会习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立场,即以建设云南为主要任务,而不是将“安内”――与中共的斗争放在首位。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此时龙云与的矛盾尚不明显,那么,它对于的“反共”、“剿共”的方针,拥蒋反共的立场是不能避免的。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两年里,《云南日报》为了保住龙云的政权,不论是国内新闻,还是省市新闻和言论都充满了拥蒋反共的色彩。在创刊号表明《云南日报》的办报宗旨和方针的同时,还在第一版刊载了龚自知写的《龙云总司令纵谈剿匪军事》。1935年5月10日夫妇来昆后,龚自知又在11日的《云南日报》上发表了《欢迎复兴民族的蒋委员长》的社论,极力吹捧。此外,《云南日报》的新闻,特别是国内新闻来源大部分使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出的电讯,云南新闻又是国民党省党部委员陈延璧主持的云南通讯社发出的稿子,拥蒋反共的色彩不可避免。

(二)抗战期间立场积极的《云南日报》

抗日战争中,南方局和云南地下党通过多种渠道对龙云作了大量的争取和团结工作,使得龙云的立场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他对共产党和进步势力从消极的中立态度转变为暗地里给予支持和保护。《云南日报》的立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937年8月8日,龙云乘飞机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途经西安,龙云在西安和中共领导人、、等会面,并与他们一同乘同机抵达南京。在南京,、和龙云就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等问题反复交换了意见,龙云深受感动,在南京对旅京云南同乡会的人们发表谈话:“代表云南1300万民众表达爱国护国之赤诚,愿将全部人力物力贡献中央,决心为国家民族神圣抗战奋斗到底。”9月初,龙云回到昆明后,《云南日报》刊登了、、和龙云在西安机场的合影照片,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1938年8月21日,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从新疆扶病入关途经西安时,从临汾抗日前线赶到西安看望,并托李根源捎信给龙云,信中盛赞云南派军队参加抗日的行动,说“抗战军兴,滇军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送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在将来抗战中,在争取最后胜利的搏斗中,云南将肩负更大的责任,成为抗战的一个重要根据地”。《云南日报》于9月4日全文刊载了致龙云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中共党组织通过与《云南日报》董事长龚自知等的统战联系,一些地下党员进入报社,并组成秘密,通过共产党员在报社的积极工作和影响,使《云南日报》在这一历史时期,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思想,其版面特别是国际国内版和副刊《南风》,反映了明显的进步倾向。报纸先后刊载了《论中日战争》《谈抗战前途》等文章,刊登了文章《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连载了《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等,在云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到了抗战后期,《云南日报》也成为了龙云与公开对立的武器。1943年,龙云回昭通,在昭通举行的欢迎其返家视察群众大会上,龙云在讲话中强调了“民为贵,君为轻”的问题。还问群众,为什么提到“蒋委员长”大家就要站起来,认为这是偶像崇拜。龙云的这次讲话《云南日报》几乎全文发表。将对的不满毫不遮掩的溢于言表,这也引起了的仇恨。
以至于1944年《西南暴风雨》和《湘桂撤退记》这两个长篇通讯在揭穿了消极抗日的黑幕后,立即派人来昆查办,实行“整肃”,此后,报社被迫在人事上作出了调整,宣传内容转向。

(三)《云南日报》向《平民日报》的转变

在1944年云南日报被“整肃”后,龙云、龚自知被逼走,地下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被排斥,办报方针走向反动,连续不断的发表反共反人民反民主运动的文章和报道。《云南日报》上开始不断使用“共匪”字样。
《云南日报》积极拥蒋反共,歪曲事实,不得民心,致使销量不断下降。到了1947年,又因通货膨胀,报纸终于难以支持,被迫于同年9月30日宣布停刊。云南省政府新闻处接受《云南日报》,于同年10月10日改名为《平民日报》继续出版。此时的《平民日报》名义上虽然是卢汉政权的机关报,其实只是被“整肃”后的《云南日报》的继续,仍然在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种种污蔑宣传。
《平民日报》发行至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和平起义时,报社社长逃跑,报社全体职工组织临时服务管理委员会,坚持继续出版,刊登了《卢主席率部起义,云南全省解放》等文章。从此,《平民日报》回到了人民手中,实现了真正为“平民”服务的宗旨。直到1950年3月,《平民日报》停刊,人员、设备后来并入解放以后创办的新《云南日报》。

二、龚自知与《云南日报》

龚自知,云南省大关县人,生于1894年,终年73岁。是国民党云南省省务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云南日报》的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云南知名的教育家,云南知名的报人、记者,此后还任过《大公报》顾问。
龚自知先因担任《民觉报》总编辑而在云南声名大振,后在龙云上台后而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省务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厅长。龚自知在任教育厅长一职时成绩卓著,在《云南日报》的创办上也深孚众望。
前面曾提到1937年龙云乘机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一事,当时同去的还有龚自知。这次出行回来后,龚自知写了长篇通讯《随节入京记》在当时的《云南日报》上连载,这篇文章也引起了较大影响。文中除了为龙云歌功颂德外,还真实地记录了龙云与中共领导人主的、、在飞机上会面的情形,表达了对中共领导人的敬佩之情,发出了“真英杰之士也”的赞叹。
此后,龚自知的政治态度也因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而逐步有所改变,也利用《云南日报》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进行了不少报道。在1944年云南日报被“整肃”后,龚自知被从《云南日报》逼走。1949年,龚自知眼见国民党打败局势已定,响应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脱离国民党,赴香港《大公报》任顾问。

三、《云南日报》的办报特点

(一)立场的两面性和脆弱性

《云南日报》作为当时的云南省政府机关报,其属性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党报,因此即使它曾在抗战后期发表过许多支持共产党的文章,但是它对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也是不能不有所宣传和敷衍的。所以在《云南日报》的正版上也刊登过不少反共反人民的报道,曾刊登过驳斥《和中央社、扫荡社、新民社三记者的谈话》文章,以及污蔑红军是张献忠、李自成一样的流寇的言论。这正是它两面性的体现。

此外,在抗日战争后期,由于《云南日报》也成为了龙云与公开对立的武器,招致了蒋的憎恨,因此蒋通过派人对其整顿,逼走了龙云、龚自知,《云南日报》的立场大转变。这也是其脆弱性的体现。

(二)抗战期间《云南日报》消息的及时性与言论的大胆性

抗战期间,《云南日报》的消息报道及时,战地记者在前线及时发挥了报道,写作也有特色,如白麦浪的《初战惠通桥》,邵红叶的《将军访问记》都较为出色。此外,它的国际消息有时是中央社所没有的,并且报道比较全面系统。有些是该报自己收听伦敦广播记录发表的,有些是从《纽约时报》等外文报上翻译的。

当时《云南日报》的言论大胆,敢于揭丑,见解深刻独到,有些社评还被《新华日报》转载。它不仅曾预测过“日美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还敢于揭露一些政府内部黑幕,为百姓所称好。

(三)《南风》副刊丰富多彩

《云南日报》的正版在早期可以说是反动的,但是其《南风》副刊却较少露骨的反共,进步倾向明显。《南风》副刊侧重于文艺方面,有短篇小说、杂文、译述、学术论著、时事评论等,内容丰富。《南风》副刊还刊登过不少犀利的文章,击中社会弊端。
《南风》副刊在学术方面的立场也很鲜明,针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担负起了批判唯心论,的实验主义和叶青的责任,在当时也是为人们带来了一缕清风。

此外,《南风》副刊特别是在抗战后期还开办了《读书园地》、《国际周刊》、《文化堡垒》、《现代社会》等,这里面的大多文章都是组织各大学的教授和进步文化界人士撰写的,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作舟.云南新闻史话[M].云南出版社,2008:46.

作者:李绍巍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