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译员李彤: 期盼一生的荣誉

文章原标题: “期盼一生的荣誉”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远征军的相关报道,看到《云南政协报》刊登的《应得的荣誉》中健在远征军老兵胸前佩戴的两枚纪念章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曾经给‘飞虎队’做过翻译官,为中国抗日作过贡献。默默无闻度过一生的他也应该获得这样的荣誉。”昆明市民李尚进在看到本报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系列报道后,给本报记者打来了电话。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的时候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要获得这枚纪念章还存在着一定难度。但是另一枚,纪念章我们尽力去找。”于是本报记者将老人的心愿反馈给颁发另一枚纪念章的广西援助老兵组织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寄来了两枚刻有“民族英雄浩气长存”的纪念章,贵州省红十字会也一并寄来了一枚对老兵表示深切敬意的纪念章,并托本报记者将纪念章转交给李彤和杨毓骧两位老人。

李彤,出生于:1917年,云南牟定人。194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后当翻译,到美军第14航空队工作,抗战胜利后先后在云瑞中学、昆华师范和荣军中学任教。曾在《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新旧体诗词和译作。1942年曾发起组织《文林社》,创办《文林半月刊》并被选为社长兼发行人。建国后任教于昆明第三中学,金碧诗社社员,云南老千部诗词协会会员。

200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这天,本报记者在李彤两个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见到了这位历经沧桑,一生盼望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老人。

为了国家兴亡投从戎

“你认识我吗?”
“认识,你是我的儿子啊!”
这是李彤老人与三儿子李尚民见面时的第一句对话。据李尚民介绍,老人今年已是92的高龄,病卧在床近3年,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了。前几天老人的身体还不是很好,只能躺在床上,但今天仿佛是知道记者要来给他送纪念章,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眼前的这位老人虽然清瘦,病卧在床,但明亮的眼睛里仍闪现着智慧的光芒。“I am speak English in Chinese army.”老人用清晰的英语给我们介绍说他以前在中国军队里当的是翻译官,这是战争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国军队里会说英语的人不多,虽然战事纷杂,但我在军队里工作,一点也不害怕!”他的言语里充满了骄傲:

1941年初,美国政府批准向中国派遣飞机、志愿飞行员和机械师,担负空防与飞越高山运输任务;批准美国陆军协助中国远征军巩固滇缅路、开拓中印公路,以打破日本对中国的封锁。同年,美国志愿飞行员在陈纳德上校的指挥下正式成立志愿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7月这支志愿队改称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即飞虎队),在中印缅战区对日作战。后来在昆明西郊开始营建基地,在巫家坝开始扩建机场。美国采取了“在中国武装和训练中国军队的办法”,在昆明设立了步兵、炮兵学校和各种训练斑,培训中国下级军官和土兵。自1942年起,来华美军日益增多,这样就需要大批军事翻译人员。

1943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1943至1944年春季,将征调几所大学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为美军翻译员。那时的李彤是云大经济政治系的大四学生。按照当时的规定,四年级学生服役期满后才发给毕业证书。身体合格的应届毕业生如“不服征调两年兵役者,不发毕业文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原本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李彤怀着满腔的热情应征入伍。

军衔成为“污点”

“爸爸,您还记得苹果的英语怎么说吗?是不是‘削了皮吃”?”李尚民凑在老人耳朵旁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老人沉思了片刻后,摇着头说:“No,apple!”李尚民说他的祖父以前曾是私塾先生,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后来参了军,并有了一定的官位。受西式文化熏陶,在李彤10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上海郊区的一所教会学校去学习。因为是寄读生,长期和外国人生活在一起的李彤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以后
从事翻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部队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我给他们做翻译工作。”老人的记忆虽然不是很清晰了,但他仍旧能说出当时他到军队后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译中方和美军之间的一些对话和文件,其中也有一些涉及战略计划的。
抗战时当美军翻译,这原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的光荣,可是后来在很长时间内却成了老人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有一年,上头来人审查我父亲。那时我们家住在昆明钱局街白云巷的教师宿舍区里,父亲就低着头站在靠墙的一根柱子下,默默地听那些人边拍桌子边怒吼。当时,来了很多人围观看热闹。”小儿子李尚进虽然那时还小,但对于这一幕却记忆犹新。

据李尚进回忆,当时审查的人说父亲当美军翻译官时曾被授予过军衔,是“间谍”。在审查时,如果被审查人表示这是当时的抗战需要,就会被申斥为“美化美帝”,遭受更加厉害的批斗。所以,当问及父亲关于工作的细节问题时,他都说他忘记了,以至于以后的很多年他都在“外人”面前“忘记了”这段历史,包括在子女面前。

“以前我确实恨过父亲,我参加工作时因政审没过关受到了影响。那时我就在想:父亲为什么不参加新四军、八路军啊,那是多么的光荣。但究竟为什么父亲做美军翻译官,他们那辈人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为了弄清楚和父亲有关的那段历史,李尚进一直在关注有关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很多次他也曾问过父亲曾授过的军衔是什么?但老人却真的忘记了。

父辈的精神影响着我们

李彤是在1941年和妻子认识的,1943年毕业的时候他已26岁,他的父亲觉得他年龄也不小了,就让他把婚事办了,而他却坚持一定要等到抗战胜利后才成家。

由于历史原因,李彤没有留下一张从事美军翻译工作的照片,而仅存的两张老照片是保存在他弟弟家中的结婚照。当李尚民给我们看这两张照片时,老人摊开双手说:“让我也看看。”照片太小,老人凑到眼睛前好不容易看清楚后发出了一声感叹:“哦,这是我的Girlfriend,女朋友。”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老人也笑了。

“我的母亲和父亲一样也是从学校征调入伍的,但她去的是军粮处,那时有个规定:每人发一个箱子财务账本,空袭的时候必须带着箱子逃跑,箱在人在。瘦弱的母亲就要常常把一个笨重的大箱子带在身边,真难想象一个女孩子是怎么做到的!”李尚进说,随着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清晰,他开始理解父亲,也由衷地佩服父辈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无论男女老少都怀着满腔的热忱为祖国奉献力量。身为他们的后代,他感到了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李尚民说,除了为抗日战争所做的光荣贡献,父亲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代钦佩的东西。虽然他的一生滇沛流离,但他从未在子女面前有过半句怨言,始终期盼国家兴盛、民族兴旺。

随着国家的发展,有几次李尚进都想为父亲争取应得的荣誉,但从教多年,一直强调“高风亮节”的李彤始终没有同意儿子这么做。

当亲手给父亲戴上刻有“民族英雄浩气长存”的纪念章时,李尚民说:“能够将纪念章亲手戴到父亲的胸前,其实也是满足了他60多年的等待。虽然他没有去争过什么,但我们知道为这一刻他等了很久。”在李尚民的带领下,父子俩唱起了《毕业歌》,从老人激昂的歌声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满腔热血,保家卫国的年代: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沦丧!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在病房里,大儿子为李彤戴纪念章,老人高兴地唱起了他最喜欢的《毕业歌》。
刘娜摄

记者 张莹莹刘娜冯涛
摘自《云南政协报》2009年7月21日 记者: 张莹莹 刘娜 冯涛

当年从云南大学应征到美国14航空队去当翻译员的名册,还有当年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签署的相关资料。名册上显示:当年有董大兴、胡光沛、宋汝鸃、熊国贞、胡承祖、容德沛、李彤、胡以仁、李维恭等27人到航空队当翻译。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