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籍理论物理学家, 中科院李家明院士

他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科院重大科研课题,《原子分子激发态和动力过程》的研究,使我国在原子分子物理领域的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80年代至90年代, 他进一步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总结了有关原子碰撞数据和规律, 获国际物理中心设立的1986年度Kastler奖, 他就是国家“八五”攀登项目专家组成员, 我国著名的物理系教授, 原子分子理论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家明。

李家明,男,1945 年生,云南昆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1968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 (Ph.D.)学位。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学部委员),1992 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1月起被聘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家明院士长期致力于原子、分子激发态结构和其动力过程之基础研究,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应用量子电动力学于高能原子过程,阐明了电子轫致辐射过程和辐射复合过程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对论性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为分析高离化度、高Z原子的激发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理论基础建立了非相对论性多重散射的分子自洽场理论计算方法,并阐明分子里德伯态电子结构同时建立了原子超越自洽场的多通道理论计算方法,以阐明电子关联效应。 1986年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Kastler奖。

1978年夏, 33岁的李家明随美国物理学代表团来到祖国大陆参观考察, 祖国科研人员艰苦奋发, 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几个月后,
李家明毅然回到祖国大陆, 将自己的国外教育科研经历呈报给中国科学院并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并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第一工作室副研究员.

“李家明认为,我国20世纪纳米科技发展启动不晚,国家也重视,但由于观念、机制绑住了手脚,没有达到“两弹一星”的成功境地。教训和现在的机会共存,云南也会面临很多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对年轻的科学研究者,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事业。 ”

人物生平

1945年11月,出生于云南昆明。 [
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
197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
197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Research Associate。
1977年至1978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激光能量研究所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1979年至198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7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2017年1月起,被聘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科研综述

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应用量子电动力学于高能原子过程,阐明了电子轫致辐射过程(高能光子能区)和辐射复合过程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对论性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为分析高离化度、高Z原子的激发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理论基础;建立了非相对论性多重散射的分子自洽场理论计算方法,并阐明分子里德伯态的电子结构;同时建立了原子超越自洽场的多通道理论计算方法,以阐明电子关联效应。 [2]

科研成果

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8年获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预研基金二等奖。
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部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物理学)。

论文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约160篇,合著出版专著《X射线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