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云南巡抚林绍年, 创办云南蚕桑学堂

林绍年(1849-1916),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原名资举,字赞虞,号健斋,晚号榆园。光绪十六年(1890年),多少有些失意的林绍年应两广总督之邀,出任端溪书院(位于肇庆,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山长。到任后,他大力发展地方教育。在其主政端溪书院的三年时间里,书院学风、文风为之大变,呈现气象万千、欣欣向荣之势。

  离任端溪书院山长后,林绍年历任云南昭通知府、云南府知府、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至云南、贵州、广西巡抚署理云贵总督。在这些任期间,他皆十分注重改革吏治,实为一股清流。

  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在云贵两省创设了昭通育英书院、云南东文学堂、云南蚕桑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还力推留学教育。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就先后派出151人留学日本,此外还有部分人员留学当时的法属越南等地——此举创造了作为边远穷省的贵州旷古未有之盛事。

文章原文 林绍年:强项极谏 心迹双清

林绍年(1849—1916),字赞如,号健斋,闽县人。曾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云南昭通知府、云贵总督等职。多次直言力谏,清亡后,避居天津,后病逝于天津侨馆。

林绍年少年时文采长于同辈,“弱冠行文即惊长老”,且性格也“温裕,懿量倾侪辈”。自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至宣统三年(1911),其为官三十七载,历经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为官生涯多有沉浮。

同治十三年(1874),林绍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改任监察御史。中法战争于1883年至1885年发生,中法战争造成福建海军全军覆没。然而,此时“老佛爷”慈禧太后为了满足个人享乐,挪用大批海军军费用来修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被中英法联军火烧的圆明园,同时又将被毁的清漪园改建为颐和园。

作为当时的监察御史,林绍年认为国家贫穷落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所以就应该勤俭节约,慈禧动用各地献银修颐和园,花了钱买了民怨,是不智;封疆大吏诛求无已,不知爱民,是不忠。林绍年的这一做法,最终得罪了当权者慈禧太后,于是就被外放到更为偏远的云南、贵州等地。林绍年被罢免御史职务后,被调至云南,任云南昭通府知府。

当时昭通地区最大的土目名叫禄尔泰,此人生性残暴,喜怒无常,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可以随便杀人,被杀害者的家属也不敢向官府申诉,连地方官也怕他三分。林绍年到任昭通后,遂听说此事,迅速查明事实,很快就将禄尔泰抓捕归案并杀之,百姓称快。他的这种做法一方面镇压了当地最大的地方恶霸;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土目以巨大的威慑力,使之再不敢明目张胆地为所欲为了。

一年后,林绍年调署云南府,走时“郡中空巷出饯,父老伏地至流涕弗起”。到云南府后,所属安宁州辖境内发生强盗路劫杀人案,时任云贵总督崧蕃为了尽快破案,乱捕了平民二十余人,总督不加细察,致使正犯漏网,殃及无辜。林绍年发现此案有冤,于是亲自查访并重新审理了案件,最后查获了真正的罪犯,并向总督汇报实情,终于纠正了错案。崧蕃认为林绍年是可以重用的人才,自觉有愧。正如林纾《墓志铭》所云:“崧公愧公能,疏荐公可大用。”这样一来,林绍年便由知府转道台,升贵州按察使,其后任云南、山西布政司使,云南、广西巡抚。


图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蚕桑学堂”大门。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云南蚕桑学堂正式成立,首任校长林志恂,校址位于昆明翠湖原云南讲武堂旁。学校多次搬迁几经沧桑,先后更名为“省会中等农业学校”、“省立甲种农业学校”、“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昆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昆明农业技术学校”等等。
2002年12月,暌隔多年的两所姊妹学校——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秉执百年学魂,应历史之潮流重新聚首,成立“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林绍年任贵州巡抚期间,当时清王朝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被迫实行了预备立宪和清末新政,而林绍年则是预备立宪和清末新政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之一。他在新政中施行的措施不仅对贵州近代化乃至对全国近代化都作出了贡献。

1904年2月,还在日俄战争之初,林绍年与云贵总督丁振铎联名上奏朝廷,他们在《为日俄战争,中国对策事》中提出了立宪的主张。1904年8月,面对日益严重的东北局势,林绍年指出,“中国必变法始足以自立,今欲收回东三省,尤必先定变法之计,方足以对日而拒俄,至于变法之最要者,则无如改专制为立宪法”,这就揭开了地方督抚奏请立宪的先例。林绍年认为,中国要想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压迫,就必须变法,必须打破传统的君主专制局面,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当前形势非立宪不足以救亡,“惟有预定政体乃足挽衰弱而救频危”。只有先定政体,才足以挽救衰弱的国家。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立宪,这就为1906年9月实行的预备立宪奠定了基础。

1906年,林绍年被召回京,调任军机大臣。在他任军机大臣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黑龙江新任巡抚段芝贵因为任上不称职,御史赵启霖上奏朝廷弹劾其胡作非为,而林绍年也据实以报。最后,清政府在庆亲王奕劻的掩护下,虽罢免了段芝贵,但赵启霖也被罢免,林绍年眼看朝政如此腐败,于是称病退出了军机处。1907年,暂署邮传部尚书,后被调任河南巡抚。林绍年在河南开办了法政学堂。河南法政学堂的开办,缓解了河南法政教育方面人才的不足。

宣统元年(1909年),林绍年任民政部侍郎。1910年,充经筵讲宫,署学部右侍郎,改弼德院顾问大臣,不久就以生病为由请求辞去官职。1916年病逝于天津侨馆,卒年六十七。

林绍年的一生,宦海浮沉,孤棱自峻,晚节弥贞。令人难忘的不只是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其对“孝悌”二字的理解对我们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于林绍年与其父林星海的典籍记录很少,但从林绍年对其子林葆恒的教育可以看出,林绍年是一个廉孝两全的良吏。他教导林葆恒尊祖敬宗,兄弟友恭。尊祖敬宗谓之孝,兄弟友恭谓之悌,“孝悌”是林氏家族的祖训,《族谱》云:

昔苏老泉为谱牒引云:“吾谱之所以作,使其无至于忽忘。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其言至悱恻动人。吾族中人,苟能读此谱而生孝悌之心,则所以尊祖敬宗。睦族者,必绵延于勿替,则斯谱之刊行为不虚矣。

光绪十一年(1885),林绍年充功臣馆纂修官,转国史馆纂修官。林葆恒随宦京师,并谒外祖母汪太夫人。当时,林绍年元配饶氏殁,继室为张亮基之女。林葆恒始知“诸舅父岁必来觐汪太夫人”;其后,他“屡省文直公于滇、黔,凡四至云南,三至贵州,行旅所经,皆惠肃公(张亮基)建节苦战之地,其功绩父老犹有能道之者”。观行听言,令林葆恒有“余生晚,不及侍先外祖惠肃公”之叹。

点评
林绍年是晚清著名的循吏良臣,为官三十多年,始终保持忠孝廉洁的操守。在朝为官,敢于犯颜直谏,指斥慈禧太后不知爱养百姓,只顾“诛求进献”“虚帑贾怨”,搜刮民财,为自己享受,虽得罪被贬斥,亦无怨悔。在地方任职,一本初衷,勤政为民,纠正错案,显示才能。官职不断晋升,但初心不改,以“心迹双清”自期许。在云、贵、桂巡抚任上,为地方办了许多实事,开办新学,培养人才,平息动乱,推动改善民生,开发矿业。同时,关心朝政,积极建议立宪,推动新政,训练新军。调任军机大臣,见朝政腐败,即急流勇退,保持晚节。

文章来源:清风福州 2023-03-30 03:26 福州市纪委监委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