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昆明一中的德国老师李佩秀

五十多年前昆明一中有两位女教师,一位叫马丽亚,中国人;一位叫李佩秀,德国人。马老师从未教过我们班,无印象,但名字让人联想到圣母,所以记得。李佩秀老师教我们班初一英文,印象具体,而且金发碧眼在校园里独一无二,见了都记得。这位德国老师三四十岁的样子,中文似乎不太行,上课点名都有班长代劳,提问用手指人,点到哪个算哪个。但同学们都不怕她。李老师总是微笑着,不管学生答对答错她都说“please sit down”,那悬空的左手同时往下压一下,很和蔼地说。

这位德国老师怎么叫了个中国名字?她怎么来中国的?私下里同学们难免议论、探询。但一个初中生晓得哪样,只隐约听说李佩秀来昆华中学是有背景的,她的先生是位大军官。如此而已。直到数十年后我重返母校,从教过我们高中英语的金录萱老师那里听得一点线索,又陆续读到李佩秀老师的小叔子李忍济先生的文章《李忍涛生平事略》及其他相关文章,还有清华教授吴宓和清华校长梅贻琦两位的日记,与这位德国老师有关的一些碎片才慢慢拼合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来。

这得从李佩秀的先生李忍涛说起。李是云南鹤庆人,1904年生,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昆明师范学院前身)毕业,1918年以考试成绩优异名列榜首进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6年毕业留美,入弗吉尼亚陆军大学和本宁堡步兵学校学军事,毕业后又入芝加哥大学读历史。因学习成绩特别突出,又由美国政府派往德国深造,专攻军事化学。李佩秀毕业于柏林大学化工系。据有关材料推测,李忍涛、李佩秀当在此一时期相识、相恋、结婚。李佩秀这一中国名字是李忍涛给取的,这位德国小姐1931年随夫君来到中国。

早在清华求学时期,李忍涛即表现出相当的组织才能,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春,清华发生内部风波,研究院主任吴宓教授等反对教务长张彭春教授的办学主张,校长曹云祥决定免去张职,而学生开会挽留张氏,李忍涛等四位学生代表去当面质问吴宓,因起风潮。但此后李忍涛似乎更专心于读书,这从美国政府以公费派他去德国深造一事即可看出。在德国,李忍涛先后结识了俞大维和桂永清。俞氏为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留学欧美,归国后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署长,后任交通部长。桂氏黄埔一期毕业,30年代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南京警备副司令、二十七军军长等要职。李忍涛留德时,俞大维以公使级头衔驻德军事代表(专事购买军火),桂永清则受命在德学习军事并做考察(40年代初任驻德武官),此二人对李忍涛回国后的青云直上起了重要作用。


李忍涛(右一)摄于美国陆军步兵学校(约摄于1929年前后

李忍涛回国后通过俞大维引见军政部长何应钦,得何推荐,被蒋介石召见。蒋对李忍涛很器重,破格授予少校军衔,派往中央军校工作,并送他五百银元作为安家费。不久蒋即让其组建中国的防化兵(当时称化学兵)部队。由于成绩显著,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升任防化兵部队少将总队长,不久又晋升中将,成为全国防化部队及相关的干部教育班的防毒部门三位一体的最高领导人。李忍涛还以军委会外事局高级参谋的身份经常参加中美双方高级军事会议,并多次担任蒋介石会见美军高级将领史迪威、魏德迈的翻译。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决定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统帅,史迪威中将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当时蒋介石与史氏经常发生矛盾,李忍涛利用其与史氏的特殊关系(二人系弗吉尼亚军校校友,史氏毕业留校又做过李忍涛的教官)从中斡旋,使局部问题得以解决。


1930年代李忍涛与家人在南京留影(左起:妹李晓书、弟李忍益、堂弟李忍源、父李实、李忍涛、夫人李佩秀)

可惜李忍涛英年早逝。1943年中印公路打通,中国防化部队两个团赴印度参战。同年李忍涛由昆明飞印度前线视察,不幸在回国述职途中,消息被日军侦获,座机在缅北边境上空被截击,结果机毁人亡。李忍涛壮烈牺牲,年仅40岁。

李忍涛的夫人李佩秀来中国后曾任化学兵总队干部训练班德语教官和兵工署少校秘书。国民政府迁渝后,兵工署在翠湖南路设昆明办事处,处长王赓(即徐志摩妻陆小曼的前夫)。当时李忍涛常奔波于川滇间,估计夫人也可能曾在王赓手下任职,当然也不能肯定。可以肯定的是,李佩秀在昆明生活的时间当不晚于1944年9月,那月20号那天,清华校长梅贻琦(实际主持西南联大)的日记有一小段文字记录:“三点出至李忍济营长家晤忍涛夫人。”李忍涛的胞弟李忍济是化学兵干部训练班第二期毕业,其时任直属部队高射炮营营长,驻昆明。李佩秀住李忍济家,梅校长去看望清华老校友的遗孀,很有人情味。至于李佩秀从何时起去昆华中学任教,待考,但不会晚于1949年,因为那年我入校读初中已有幸成为这位李老师的学生了,可惜当时年幼稀里糊涂,只晓得老师是德国人。

梅贻琦

李佩秀50年代初由昆一中调昆明师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副教授,1953年携两公子回东德定居,任民主德国高尔基纪念馆副馆长。两公子后来都毕业与柏林大学,获硕士学位。长子李定一是造型工程师,曾多次回国出差并回昆探亲,保持华侨身份,为中德文化交流做了一些工作。云南省林业医院副院长赵元良与我中学同学,某次同学聚会听赵君说他与李佩秀老师的次子李定国是昆师附小同学,这位李公子动不动就摆出打“波克醒”(英文boxing,拳击)的架势,他两个打过一架到现在都还记得,觉得李定国同学颇有些日耳曼人的优越感。我们几个中学同学听赵院长说起他们昆师附小半个多世纪前的童年趣事,大家很是笑了一阵。听说李定国早入了德国籍,曾随西德煤炭代表团来华,并回昆探亲,后来做过德国煤炭气化研究所总工程师并兼所长。至于李佩秀老师,如果健在的话,该近百岁高龄了。谨向这位昆一中老师致以遥远的祝福。

作者:余斌 文章来源:行者维摩诘尔微信公号

余斌, 人文学者、云南师大文学院教授。 1949年进入昆华中学(今昆一中),1955年就读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兰州从事文艺、教育工作30年;上世纪80年代末回滇任教;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中国西部文学纵观》、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昆明记忆》(三卷)和理论、批评、随笔集《大西门外捡落叶》。论文《对现实主义深化的探索》1984年获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论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等论著获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教师三等奖,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