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名将胡瑛和女儿胡素秋教授两代人为云南医疗卫生做的贡献

胡瑛(1889-1961)字蕴山,云南云县人,生于1889年9月7日。云南讲武堂第1期特别班毕业。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响应辛亥革命,1913年任黔军新编陆军第1团2营营长,不久改任模范营营长,1916年1月任护国军黔军东路支队前卫司令,参加护国战争,战后任黔军第3混成旅少将旅长,1917年任靖国湘军第1路司令,1920年2月任重庆卫戍司令,8月任黔军总指挥,1921年7月任援桂黔军总司令兼第5路司令,1922年辞职回滇寓居,1924年任云南讲武堂将校队总队附,不久任靖国联军佽飞军第4军军长兼云南宪兵司令,1927年3月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候补委员,6月任云南盐运使,旋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8月离职,1928年1月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总参议,1929年曾代理云南省政府主席,1935年任云南戒严司令部司令,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上将参军,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10月任总统府顾问,解放前夕拒赴台湾,在昆明迎接解放。1961年4月3日在昆明病逝。


1921年,朱德与滇军将领在昆明,前排左三为朱德、左四为胡瑛

胡素秋

胡素秋1922年10月出生于昆明,1949年7月在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完成六年制本科学习,毕业后在甘美医院妇儿科任助理住院医师,1950年3月到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为昆明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工作,1957年至1958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修,1964年调入昆明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1978年至1985年任妇产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1993年4月退休。退休后一直坚持门诊工作至85岁高龄,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她热爱一生的工作岗位。

  

1939年,胡瑛故里云县恶性疟疾流行,人民病死的甚多,胡瑛在省务会议上提议组成医疗队前往救治扑灭,又自已出钱购置大量药品交医疗队带去。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胡瑛又以家乡文化落后,特购置《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等书籍数万册,捐赠给云县民众教育馆。还在昆明青云路先生坡树勋巷购置房屋,设立云县会馆,供来昆就读学生寄宿。地方民众为感谢胡瑛的义举,特在县卫生院建立“陆军上将云南省政府委员胡公蕴山纪念碑”以兹纪念。此石碑现尚存云县文化馆内。

云县爆发恶性疟疾。

  1910年至1919年,车里(景洪)、佛海(勐海)连年用兵镇压叛乱,负伤士卒多集中于思茅休整,因卫生条件糟糕导致发生闻名全国的思茅疟疾大流行,此后疫情在滇西、缅北热区持续近三十年之久。

  1933年,云县爆发恶性疟疾。《云县志》记载:“瘟疫流行,绵亘不绝,百里雷封,死亡逾万,其死亡率之高,灾害之酷,比于思普瘴区,情形尤剧……桐棺如织,闹市成墟,户绝炊烟,人缠死气,农村破产……商贾不出市,铃驼不出于途。”云县籍滇军名将叶荃回乡定居后不久,也迫于疫情严重,迁至海拔更高、远离热区的顺宁(凤庆)养老定居。

  彭荆风所著的《滇缅铁路祭》记载:“其中又以云县灾情最为严重,1933年和1938年由恶性疟疾引起的那两场大瘟疫,死亡人数高达33000余人,新城坝的425户人家,家家有病死的人,全家死绝的就有128户,县城守备队的编制是60人,有人病死了又招收,前后却死了180余人,而那个名叫鬼门关的地方,更是居民死绝……滇缅铁路工程局副局长张海平带人勘测时,觉得这名字太阴森恐怖……改名为太平关。”因滇缅铁路施工多在炎热的河谷地区,疟蚊众多,随之患病死亡工人也不断增多。

  《滇缅铁路祭》记载:“有的是父子、兄弟一起被征调来全都病死。仅孟定坝一个地方的新坟就达千余座。”顺宁县长雷哕雍于1940年12月15日给省公路局的呈文中悲切的写到:“久在瘴区死亡过半,奄奄垂危者数千人,盼早日收工以维民命。”疫情直至1939年云南全省抗疟委员会在云县、顺宁等地建立抗疟所,发放奎宁片、阿的平等抗疟药品,并组织巡回队、工程队分赴其他县区开展工作,重点监管铁路员工及群众定期服抗疟药,死亡人数才赖以逐步减少。

胡素秋的爱情故事和贡献

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秉权和胡素秋的爱情故事,何为完美的人生伴侣,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给出了很多种解释,但都不如一对医生伉俪用行动给出的解释更动人。生前,一个是神经外科权威,一个是妇产科专家。死后,一个10年前为医学捐献遗体,一个10年后紧跟其后,二老的骨架都被制作成了医学标本,再次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内重逢。2005年9月25日,两位老人“重逢”了,骨骼标本一起放在了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李秉权与胡素秋均为云南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人物,近60年在医学领域深耕,夫妻俩在神经外科和妇产科成就斐然。

“我出身名门,保媒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所提者多为文武官员、商家巨富家庭子弟。我选择李秉权是爱慕他怀大志、贫贱不移、自强不息、努力钻研的精神,而且对我一往情深。” 胡素秋曾回忆过两人的爱情,她的遗物中有一支刻有名字和日期的「51号派克金笔」,是1948年李秉权向胡素秋求婚的信物,当时是名贵礼品,胡素秋珍藏了半个多世纪。

胡素秋作为云南妇产科专家, 开创了多项省内新手术,编写中国第一部《妇女更年期卫生》及多种培训教材讲义和讲稿,培养众多年轻医师, 1965年,胡素秋受命创办昆医附二院妇产科,开创或自创多项省内新手术,实施多种新医疗技术,她指导的研究生和年轻医师後来多人成为医疗骨幹,她编写的教材讲义被云南一些基层医院使用。昆医附二院妇产科在云南妇产科领域出类拔萃,一度为云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胡素秋曾任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并当选为昆明市第三、四届妇女代表、昆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昆明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优秀教师;两次获昆明市五华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1983年9月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首届民族团结模范称号,并作为云南省第十届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参会。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5年,胡素秋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不少病患的生命,赢得了赞誉,为云南省妇产科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 云县当代人物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

胡瑛生平:

胡瑛(1889-1961)字蕴山,云州(今云县)茂兰镇大丙边村人,生于1889年9月7日。父名定邦,清末贡生,工诗文,曾设私塾于乡。瑛自幼从父诵读四书五经。后到顺宁府,随名士赵兰馨先生学习书法 诗文。当时清廷废科举,兴学堂,胡瑛考入云南省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见清廷腐败,内忧外患,认为书生难挽狂澜,遂与同学范石生、杨藻、李雁宾等相邀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杨蓁、范石生、朱培德、卢焘、李雁宾等一同编入了特别班。他们在受训期间(1909年)均加入了同盟会。讲武堂第1期特别班毕业后。

1911年在云南响应辛亥革命,胡瑛毕业后,分配到云南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三标出当见习官,积极参加了1911年月10月30日( 即农历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等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起义成功后升为连长。1913年任黔军新编陆军第1团2营营长,不久改任模范营营长,1916年1月任护国军黔军东路支队前卫司令,参加护国战争,战后任黔军第3混成旅少将旅长,1917年任靖国湘军第1路司令,1920年2月任重庆卫戍司令,8月任黔军总指挥,1921年7月任援桂黔军总司令兼第5路司令,1922年辞职回滇寓居,1924年任云南讲武堂将校队总队附,不久任靖国联军佽飞军第4军军长兼云南宪兵司令,1927年3月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候补委员,6月任云南盐运使,旋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8月离职,1928年1月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总参议,1929年曾代理云南省政府主席,1935年任云南戒严司令部司令,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上将参军,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10月任总统府顾问,解放前夕拒赴台湾,在昆明迎接解放。1961年4月3日在昆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