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巍,从公关男到跨国公司中国副总裁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

上图(车巍与著名美籍华人赵浩生夫妇在一起。)

听到这个消息,在纽约工作的车巍难掩内心的兴奋之情。他对当地美国华文媒体表示:“入世后,保险、金融、商业等服务业从过去禁入或试入到可以预见的开放,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而海尔等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无疑将为广告公关等咨询业务带来更多的需求。”

这是车巍从耶鲁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纽约公关界工作的第六个年头。遥看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与日俱增。

2002年,车巍举家回国,在北京从事公关工作。当时很多人对公关业特别是男人做公关还有一些误解。

车巍说:“成方圆等朋友一直笑话我说,车巍你搞什么公关呀,觉得我根本不是搞公关的料。北外的大学同学也没想到我做公关。但我在这个行业就一直做了下来,还做了些事情。”

我是在采访跨国公司的活动中认识了车巍,一个故乡在云南的快乐男人。就像四季如春的昆明,待人如春天般的温暖。


我那时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一种职业叫信使。

车巍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规划是,30岁完成“行万里路”。他作为一名信使,工作就是携带机密文件乘坐飞机,到我国驻外使领馆送文件,曾经飞过一百来个国家的使馆。

他回忆说:“我去每个国家的使馆之前先做旅游功课,比如哈瓦那,就要求去海明威故居。去斯德哥尔摩,去康有为的遗址。去摩洛哥则走访文明古城非斯。信使,就是‘行万里路’,增广见识。”

完成了“万里路”,1993年,车巍的人生规划从信使转到了耶鲁大学,开始了“读万卷书”的生活。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车巍先在一家福布斯500强公司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便进入美国职业公关界,在纽约做公关工作。只身一人在洋人堆里打拼,被当地报纸称为“美国公关界升起的华裔新星”。

在美国,车巍帮助国内有关部门和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在美展开各种公关活动。从这些项目中,车巍深切感受到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在经贸和文化领域,需要专业化沟通交流的空间巨大。

在车巍从小接受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就是最大的理想。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点燃了车巍心中一直燃烧的信念:“我从事的行业,刚好能为‘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时光飞逝,自2002回国至今,已经16年。正是抱着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以自己独具的中外文化积淀和全球视野,车巍在强手如林的公关界一步一个脚印,脱颖而出,创出了一片天地。

如今担任丹麦丹佛斯公司中国副总裁的车巍回望这些年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甜酸苦辣,充满激情写了一篇文章《家国情怀二十年—-中国入世后回国就业小记》,读来感慨良多,回味无穷。


征得车巍的同意,我在此与朋友们分享车巍的故事。

世纪之交,中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进程在大踏步向前迈进。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和世界来讲,都是跨时代的里程碑事件。

当时我从耶鲁研究生毕业后,在纽约公关界工作已有六个年头。遥看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切感受到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入世,势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的商机;也意味着更加广阔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尤其是我所从事的公关咨询行业,在西方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化桥梁,而在国内几乎还是刚刚起步。

记得在中国入世的当天,我难掩内心的兴奋之情,对当地美国华文媒体表示:“入世后保险、金融、商业等服务业从过去禁入或试入到可以预见的开放,跨国公司纷纷进驻大陆,而海尔等大陆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无疑将为广告公关等咨询业务带来更多的需求。”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就是最大的理想。我从事的行业,刚好能为“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于是决定回国发展,并于次年举家回京工作。时光荏苒,自2002回国至今,一晃已是整整16个年头。回想回国后的“一年又一年”,既充满了挑战,也有满满的收获。

做中国经贸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在回国前,我便有幸帮助国内有关部门和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在美展开各种公关活动。

比如2001国家旅游局在美做的大型宣传推介中,从邀请美国主流社会人士和媒体参加,到首次帮助国内在美国最大纸媒《纽约时报》周末杂志上,编辑推出10页之长的国家旅游形象广告,我参与了从策划到实施公关活动的全过程。

由于入乡随俗,采取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精准的传播渠道,专业到位,效果显著,受的有关部门的好评。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项目中,深切感受到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在经贸和文化领域,需要专业化沟通交流的空间巨大。

我回国后,利用在美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为许多国企到海外并购和上市,做了不少铺垫工作。

例如,作为沟通投资者和股市的重要桥梁“投资者关系”,伴随欧美金融界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而日臻成熟,但在大陆刚刚兴起的金融市场则是空白;而在中国中文刊物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基础性的介绍文章,就是我执笔发表的。

国内企业走出去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国外营商环境和合作方背景准确的把握。

记得国内某石油公司,考虑并购一家拉美国家的石油公司的资产,涉及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我们闻讯后,通过我当时所在的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全球网络,对并购对象公司所在国的政商学媒体等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了详尽的问卷调查,对该国的产业政策、国家民众包括工会对外资的态度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不建议投资此项目的结论性建议,得到了这家国企高层的认可和采纳,避免了给国有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引介北欧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中国绿色发展


因缘际会,最初我在纽约任职的公关公司就与北欧国家有合作关系,因此即使回国后,也一直有机会为不少知名的北欧企业提供在华推广品牌,建立高层经贸关系专业咨询服务;近二十年来,与北欧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从小对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就了然于胸。

而经历了“欧风美雨”看世界之后,发现我们所受的许多正面教育,在“高品质”和“平民化”的北欧国家里,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特别是这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与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不谋而合。

而有意识地将这些理念和做法,积极引介到国内来,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无论是最初十年在公关咨询公司,还是后来进入一家北欧大型节能公司,都逐渐成为贯穿我职业生涯的一条主线。


我们国家几代人的童年都是阅读《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丹麦等北欧国家在我们心目中俨然就是“童话王国”。

我惊喜地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丹麦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又在谱写另外一个“能源童话”:

丹麦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逐渐从能源贫瘠、严重依赖化石能源进口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做到了GDP持续增长与能耗水耗及碳排放完全脱钩,并稳步向2050实现“零碳社会”的美好目标迈进,国民幸福指数长期稳居全球前茅。

显然,丹麦等北欧国家能成为今天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的领跑者,与其提倡的节约优先的“能源文化”,由社会价值观的“正能量”出发,找到经济发展所需的“正能源”,即践行“节流”“开源”并举,厉行节约,充分使用所有本土化的绿色能源的低碳甚至零碳增长发展方式,息息相关。


为此, 我就丹麦等北欧国家可资借鉴的诸多经验,向国内有关部门和领导做过建言,撰写了大量文章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

另外,我还策划出版过一本名为《丹麦零碳生活细节》(作者王凡 东平)的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丹麦人在建设零碳社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具体实践,被专家认为表现了丹麦人的“理性、责任与睿智,读后使人在境界上深思、回归和升华”,成为许多业者和城市领导了解北欧绿色发展方式的简易读本。

在工作中,还积极为如天津、保定等城市与北欧国家的交往中牵线搭桥,建立友好城际关系。

我总在想,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了解世界,以全球化的视野,去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理念,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开辟提高全民素质为基础的全新发展路径。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说十九世纪英国人通过工业革命教会了世人如何生产、二十世纪美国人通过教会世人如何消费,从而成为世界领袖的话,那么,在二十一世纪里,中国人完全有义务和能力在顺应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

无论是中国近年来在大力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中国领导人所重申承诺的继续扩大改革开放,都一再向世人展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回想自己近二十年回国的经历,如果说个人事业有些微小的成长进步,都是与祖国的更加开放,更加稳健地迈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大潮紧密相关的。


做公益活动事车巍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为2015年夏天陪同公司董事长柯劳森先生参观在京郊的农民工自建的“打工博物馆”。

来源:“颐之道”公众号,原标题:”从公关男到跨国公司中国副总裁” 2018-11-16 15:25 作者:陈颐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

备注:
车巍, 毕业于昆明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外交部工作,后到美国耶鲁大学留学。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