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有情,大理有爱 — 大理白族大本曲《大理好风光》
2021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云南博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大理白族自治州大本曲南腔传习所(云南省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杨汉纪念馆,及大理市银桥镇沙栗木庄村委会文艺队。共祝全球华人华侨新春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大理人民欢迎您们的到来。
大理白族大本曲《大理好风光》
贺智泉,云南滇缅公路公益文化使者。(左) 李琴,大理白族大本曲音乐文化弘扬使者。(中)
杨森,大理白族大本曲音乐文化传承人。(右)
特别感谢,此次活动的公益活动支持团队。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本曲南腔传习所 (云南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杨汉纪念馆。大理市银桥镇沙栗木庄村委会文艺队。
白族大本曲简介
白族大本曲,又名“白族大本子曲”,是大理白族独有的一种说唱艺术,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用叙事诗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白族大本曲因完整的音乐体系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曲艺瑰宝,同相声、小品、评书、快板、二人转等曲艺一起进入了中国曲艺曲种名录,并在123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曲种中排名第22位。
白族大本曲起源于唐代的变文讲唱,史称“俗讲”,在“雏形于唐,成形于宋,盛行于明,流传至今”的历史长河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白族大本曲将白族民间文艺与汉族戏剧融为一体,不仅融合了许多白族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文化的成分,如民歌、小调、诗词、寓言、笑话等,还吸收了汉族的古典诗词、文学修辞、民歌以及多种戏曲、曲艺的营养,形成白族地区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曲艺。是白族人民生活中流传最久,最为劳动群众喜爱的一种说唱艺术。其表演由一人手执花扇或手绢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一张桌子、两条凳子即构成表演舞台,属于传统表演艺术。
在白族大本曲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南腔、北腔等艺术流派。南腔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以悠扬婉转、抒情细腻、旋律优美、节奏平稳的特点而著称。北腔有九板十三腔,以活泼、奔放、高亢而著称。白族大本曲有念、有讲、有白、有叫(叫板、叫头)、众体毕具、作用多途。完整的唱腔和道白,在演唱中更能发挥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文人墨客曾赠联给白族文艺家杨汉:“不妆相不着色摹拟出忠奸孝悌;有弦声有音调听来有生旦净丑。”此联将白族大本曲的艺术特点表述得淋漓尽致。
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白族大本曲得到空前的发展。1957年,为落实周总理“抢救民族民间文艺”的指示,著名音乐家禾雨一行与大本曲一代宗师杨汉及弟子赵玉贞、张李仁和北腔代表人物黑明星合作,抢救了南腔的“三腔九板十八调”和北腔的“九板十三腔”。禾雨先生在抢救大本曲音乐时多次指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对人民艺术的摧残,在解放前,海东腔已失传,南、北两腔也近乎消声灭迹。就比较完整的南腔来说,也仅仅只是保存在杨汉先生的记忆里。由于党对文艺的重视,周总理的指示,犹如春风化雨,使得将要失传的大本曲音乐重新复活。杨汉先生的第一大功绩就是他提供了南腔的九板、十八调的曲目及其演唱技巧。作为人民的艺术家,他想到的是把自己毕生的大本曲艺术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播下去,这种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值得人们学习。”当年整理出版的《大本曲音乐》一书,成为史上第一部以手工记谱方式记译的白族大本曲教科书。
大本曲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深受大理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有“把三斋不抵唱一曲”的说法,充分反映了大本曲对白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在大理,无论是大街集市,还是乡村小道、田间地头,到处都能听到的白族男女老少哼唱的白族调子中大部分就取材于大本曲的内容。在大理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大本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
因此,白族大本曲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曲艺得以传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但是,一些地区保护工作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与经济建设冲突时不要;不少地方重产业轻事业,重项目申报、轻保护管理,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传承,重一时宣传、轻长期支持。
文章来源:博农尚品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