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人生历程转折的重要见证 ——昆明水晶宫朱德旧居

在朱德早期的人生历程中,有过两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投笔从戎,到云南云南参军并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第二次就是脱离滇军,远赴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令人欣慰的是,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作为朱德早期人生转折的重要见证,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朱德水晶宫旧居,能够奇迹般的保留下来,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09年初,28岁的朱德在家乡教育救国的尝试受到了挫折之后,转而寻求军事救国之路,决意参军。那时,清政府开始重视云南边防,从四川总督调任云贵总督的锡良积极扩编新军,大量招兵。新编的陆军十九镇中,有许多从四川调任的军官,便于川人谋事。离川之时,朱德在《赠诸友》诗中写到:“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①

他穿着草鞋,挑着货郎担,摇着“崩龙鼓”,徒步跋涉七十余天,于4月到达昆明。到达昆明后,朱德在粮道街(现景星街)四川人开办的“临阳客栈”住下后即报名参军进入军营。经新兵训练,分配至七十三标(团)当队部司书(连部文书)。1909年11月,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②入学报名时,他把籍贯改为云南蒙自,并将名字由朱建德改为朱德。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末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后,为培训新军军官而创办的一所军事学校。但由于其教官队伍中,云集了大批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和革命派,云南陆军讲武堂便成为云南反对封建王朝重要的革命据点,成为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

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是朱德军事生涯的起点,还是他参加旧民主革命的起点。朱德曾激动地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1909年,朱德进讲武堂不久,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他初期的民主革命历程。

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生活了两年。毕业后分发至清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旅)七十四标(团)刘存厚营任事务长。不久,辛亥昆明重九起义爆发,蔡锷临阵任命朱德为队官(连长),参加了起义,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随后朱德参加了滇军援川的军事行动,升任连长。1912年10月,援川军撤回云南,朱德调任刚刚恢复招生的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陆军讲武堂)任教官兼学生队区队长。近一年的讲武教官经历,他把学过的军事理论“重新温习了一回”,“学术上大有进步”。这年秋天,朱德和萧菊芬结婚。那时讲武堂的军纪很严,限定只有星期六可以回家。星期三可以请假。他们的家,也在临阳客栈。

1913年9月,朱德奉调到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二团任第一营营长。1914年初,驻防滇南临安(今建水)、蒙自、开远、个旧一带。由于朱德在边境深山密林的剿匪战斗中屡屡建功,1915年提升为第二团副团长、团长。

在滇南剿匪过程中,朱德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指挥作战的能力迅速提高。他总结出一套“声东击西,忽北忽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为以后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创造红军游击战术奠定了基础。

正当朱德在滇南边疆艰苦奋战,全身心投入巩固边防斗争之时,窃据总统高位的旧势力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镇压孙中山发动的讨袁的“二次革命”之后,对外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对内公然准备恢复帝制。中国的命运再一次处在危机之中。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后,朱德任护国军第二梯团第三支队支队长。棉花坡一战,朱德率部与北洋军血战16个昼夜,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被誉为“护国名将”。

护国战争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参加护国战争的滇军不仅没有返回云南,反而增兵,一度以“靖国”、“护法”为名,长期驻扎四川。朱德被委任为靖国第二军第十三旅少将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驻南溪、泸州长达5年之久。朱德虽然率部奋力拼杀,但一心希望北伐。他多次致电云南督军唐继尧要求北伐,但唐继尧均不采纳。由此,旷日持久而又缺乏明确政治目标的战事,使朱德深深感到困惑。这期间,朱德的儿子于1916年9月出生,给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凭添了许多欢乐。但不幸的是,夫人萧菊芬于1919年因病去世,留下了未满周岁的孩子朱琦。为了照顾幼年丧母的婴儿,朱德便再度结婚。妻子是泸州西面南溪镇人,名叫陈玉贞。

与陈玉贞的结合,朱德结识了陈玉贞的舅父孙炳文。孙炳文辛亥革命前夕曾加入京津同盟会,参与过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活动。民国建立后担任过《民国日报》的主笔,政治视野较为开阔,朱德聘请他赴泸州担任旅部咨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浪涛把大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带进沪州。朱德从这些书刊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大大打开了他的眼界。朱德和孙炳文经常埋头在书斋里,一起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传播新思潮的刊物,讨论他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革命道路问题是他们经常讨论的中心话题。此时,苏联的红色政权引起了他的兴趣。对于出身贫寒,父母兄弟均为农民的朱德来说,通过把自身的经历同苏俄的现实进行比较,开始朦胧地感到“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

1920年底,驻川滇军在与川军的作战中惨败,不得不全部退出川境,撤回云南。但是,唐继尧又责令他们重整旗鼓,再向四川反攻。在这种情况下,返回云南的滇军将领发动了推翻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的军事行动。迫使唐继尧下台离开云南。1921年春节,顾品珍率部进入到昆明,就任滇军总司令,控制云南的军政大权。朱德也参加了对这次讨唐行动,回到昆明。

此次回昆,朱德原不想久住,只想稍作停留。此前他与孙炳文商定,让孙炳文先去北京,他准备在推倒唐继尧后,再前往北京同孙炳文会合,两人一同到国外去。同时,由于“倒唐”滇军内部的派系问题,朱德辞去了此前担任的旅长职务,放弃了兵权,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他借住在原讲武堂教官马标在五华山下水晶宫的一个宅院内。

水晶宫是青云街的一条小巷内。此地在五华山之北,螺峯山之南,西临翠湖,环境清幽。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有人在此掘得水井一口,井水奔涌,清澈甘甜,并在此建龙王庙一座,匾题曰:水晶宫。此后人口住户增多,形成巷道,遂以水晶宫命名。朱德借住的宅院占地面积380平方米,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正房面阔五间、为重檐二层楼房;其他三坊均为平房。

不过,朱德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打算马上离开云南,这主要是他的父亲刚刚病逝,在四川的养父因生病来到昆明医治,他的母亲带着朱琦和几位亲属相继来昆。同时,他的朋友和同事们再三挽留,要他留下来为巩固新政权效力。朱德同他们有着多年的袍泽关系,旧情难舍。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只好暂时不走。为了安顿亲属,即使在他出国后,也使父母亲和孩子有一个安定的家,于是,朱德决定在昆明买地建房。

他买下与宅院相邻的一片空地,开始建造自己的住宅。新房设计成中西式结合的建筑,由三幢式样相同但坐向不同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组成。楼上楼下全有走廊连接贯通,浑然一体但错落有致。在每一座楼房之间的西侧都有月墙相隔,这就形成了层层递进的三个小小的庭院。显得幽静而简洁、深邃而气派。

房屋修建过程中,朱德利用楼房后高坡前的一片空地,首先修建了一座花园。花园虽小,但石山累叠,池水漾波,小桥通幽,玲珑而秀丽。朱德的友人中,不乏儒雅之士,他们为之题名助兴。池曰“凝香池”,桥曰“渡春桥”,石山上则有“云岫”、“溅玉”题刻。花园中遍植朱德喜爱的梅、兰、竹、菊。题名为“洁园”,既表达了朱德对当时军界官场腐败黑暗的种种现象的不满,寄托了洁身自重的理念。

据目前的资料看,水晶宫的朱德旧居,是朱德一生中唯一自建的住房。

十年的军人生涯,朱德大部分时间是在枪林弹雨的伴随下度过的。此次回昆,改任宪兵司令,尽管公务繁忙,但是较之枪林弹雨、血战沙场时,显得一身轻松。加之去意以定,对云南和昆明政局有一种超然的心态。公余之时,他时常去昆明育贤女子中学,向英文教师许岫岚学习英语,作出国的准备。他也不时游览昆明的名胜风光。在东郊昙华寺,他与方丈映空和尚结为至交。

映空和尚是临济宗第二十二代传人,一生以青灯古佛为伴,不管尘世间风起云涌;而朱德是立志为国为民、征战杀伐的将军。这样两个生活经历完全不同,人生态度迥异的人物,加上22岁的年龄差异,似乎没有交友的可能。但在昙华寺,他们相见如故,以兰花为伍、棋盘为约,世间便留下了一段佳话。

在他赠给映空和尚的一篇诗文中,朱德抒发了自己在“清末叶,内讧未息,外患频来”的情况下,“奋身军界,共济时艰。初意扫除专制,恢复民权”的抱负,流露了对“国事日非,仔肩难卸,戎马连绵,转瞬十余稔”的无奈,赞扬了映空“募修庙宇”、“栽花种竹,除邪涤荡”的苦心和“词严义正,一尘不染”,“豁然其度,超然其众”的品格,但是,朱德虽然对映空和尚表示钦慕,然而并不羡慕出家修行的生活。他认为“不管国家存亡,焉知人间聚散。”因而他在诗文结尾说:“无人无我,有相无相,时局如斯,令人想向。”

“无人无我,有相无相”取自佛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说,大意是说,成佛的境界就是进入“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但是,在如此的时局下,朱德怎么能够一切不管呢?什么使他“令人想向”?朱德没有明说,给人留下意味无穷的思索和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看来,朱德已经看到军阀混战、打来打去没有出路,他离滇寻求革命真理的目标已经确定,只是出走的时机问题,对祖国的前途,还是满怀希望。


1921年朱德与滇军将领在昆明,前排左起3为朱德、4为胡瑛

1921年8月,孙中山派代表来滇商议北伐,并委顾品珍为云南北伐军总司令,顾品珍慨然应允,遂让滇军总司令职于金汉鼎,让省长职于刘祖武,自己带兵北伐。金汉鼎与朱德的关系较为密切,于是,1921年12月,金汉鼎任命朱德为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承担起全省特别是昆明治安的重任。同时,由于顾品珍进驻昆明后,撤消了原来的云南市政公所,市政仍归警察厅掌管。因此,朱德所兼省会警察厅长还兼行市政督办(市长)职权。朱德接手市政后,立即为市民办了几件好事,一是扩充救济贫民的普济堂的收容人数,“增添贫民四百名以资收养”;二是将警管的宏济医院以扩充和改进,面向市民开放;三是继续改造市政道路,动工铺设马市口一带的道路。

1922年2月12日,唐继尧不顾孙中山的劝阻,率部从柳州出发,向云南发起反攻。24日,云南北伐军指挥部遭到匪部偷袭,顾品珍阵亡。顾部群龙无首,形如散沙。云南局势发生了逆转。而此时,朱德的养父病故,所建楼房尚未完工。3月10日,唐继尧部兵临城下,朱德与金汉鼎等才带领一个连士兵踏上了逃亡之旅,从而离开了“洁园”。

在遭到唐继尧通缉的情况下,朱德经滇北,渡金沙江,离开云南并于当年9月远赴法国。11月,经中共旅欧组织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朱德离昆后,房产被唐继尧没收。朱德的母亲携带小孩,只有回到四川家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云南省主席龙云与朱德作为八路军总司令在赴南京开会时建立了联系,龙云帮助朱德找到了在滇军当兵的儿子朱琦。大约也在此时,云南当局将朱德当年在昆明建盖的房屋归还。朱德则将房宅委托护国军时的同事李云谷③代管。新中国成立,朱德又委托李云谷将房宅交给云南省人民政府。

此后,水晶宫的巷道名称和门牌有所变化,朱德建盖的中西式楼房包括洁园门牌是小梅园巷3号。云南省政府对房宅进行维修之后,拨给圆通小学作附设幼儿园。1954年,这里被正式定名为“昆明市第六幼儿园”,现在成为韶山小学的一部分。


1956年,朱德利用到云南视察的机会,和夫人康克清一起到小梅园巷3号和红花巷4号的旧居查看。

1983年,五华区人民政府将小梅园巷3号朱德原来居住的那座中式四合院即红花巷4号一起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升格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水晶宫的朱德旧居,是朱德人生历程重要转折的历史物证。在这里,朱德渡过了等待、希望的一年,见证了朱德的亲情和友谊。在这里,朱德脱下了将军制服,脱离了为之浴血奋战12年的滇军,告别了朝夕相处、铁血与共、情同手足的“讲武”同学,投身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朱德结束了作为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人生旅程,“借着唐继尧的手将封建关系代我斩断,进入了共产主义阶段的革命的阶段。”④

作者:卜保怡 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云南省文物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 昆明文史研究会会长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主办,《党的文献》,北京,2003年第3期,第3页

②关于朱德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曾有两次报考之说。云朱德第一次报考时,因填报原籍未被录取,第二次改填云南蒙自籍贯,才告录取。但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招生,并无籍贯的限制,而且丙班名册中,仍有34名外省籍学员,其中川籍就达25名之多,改籍贯者,仅敬镕、朱德二人而已。《朱德自述》中,讲述了他进讲武堂的讲过,亦无两次报考之说。

③李雁宾(1888—1950)字云谷,昭通永善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毕业。辛亥革命后,被派往贵州协训新军。护国战争中,任右翼军司令部副官长,兼前敌指挥官。护法战争中任黔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1918年,返滇历任讲武堂将校认总队副,云南驻沪代表总参谋长、授陆军中将。1920年后隐居昆明。1928年后,曾任云南造币厂厂长,云南省政府总参议等职。1950年初,因心脏病在昆逝世。年62岁。

④《朱德自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2009年8月第一版,第58页。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