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重读抗战家书 白雪樵: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
白雪樵:传奇华侨女机工
2005年
“时间倒回到六十多年前,1939年的烽火岁月,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输送的唯一通道,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在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号召下,3226名南侨机工(南洋华侨归国参加抗战的机工)回国参战,其中仅有四位女机工。
在广州越秀区一间宽阔的楼房里,记者拜见了目前唯一健在的华侨女机工,91岁的白雪樵老人,一位自称“一生碌碌,有愧祖国”的传奇长者。
白雪樵老人娓娓道来,记者屡屡为其人其事其情感慨,白老摇摇手,笑道:陈年旧事,姑且听之吧。”
富家千金抛家回国当机工
每天偷运衣物到朋友家准备行装
“七七”事变前夕,白雪樵正在国内厦门大学读中文系,那时她还叫白雪娇。“有一天我偶然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乡,她惊奇地问我怎么还在这里,马上要打仗了。”白雪樵向亲戚借了50元钱,搭船回了槟城,在当地的协和学校做教员。
照片上的白雪樵,戴着400度的近视眼镜,很文静。在槟城,她很快成为南洋筹赈抗战的骨干,每天义演、义卖、上街募捐,所得由“南侨总会”寄回祖国。当时厦门有个叫蒲风的诗人朋友,常写信劝她:与其隔岸观火,不如参加战斗。蒲风的信每每让她热血沸腾。此时,白雪樵得知了陈嘉庚组织机工回国抗战的消息。
那一刻起,白雪樵开始了自己的“秘密计划”。
当时的白家是当地有名的望族,父亲是陈嘉庚在槟城产业的首位代理人,叔叔白仰峰也是当地侨领,家里有两部福特小汽车,家庭富裕。白雪樵是家里老大,知道父母肯定要阻拦自己,就每天利用外出机会偷偷将衣服等带到同事家中准备行装,并化名施夏圭报名参加了机工队。
回忆往事,老人感慨不已,“小时候年迈的祖父要回家乡,临行时再三叮嘱:不管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乡土。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父母们要远离家乡,却又总不忘家乡。”“后来我懂了,乡土就是祖国。”
年仅25岁的白雪樵回国抗战
一封未发出的家书轰动南洋
看着码头上父亲孤独的身影流泪
1939年5月18日,是槟城机工出发的日子,全城万人空巷欢送。“我备好行李混进队伍,突然想起准备好的钱忘在家里,就急忙跑回家拿。”
就在这天上午,白雪樵的父亲有事到朋友家,朋友奇怪地问他:白先生你还这么潇洒?你女儿今天出征了。“父亲一听慌了神,一路小跑回家,正碰到我回去取钱,一把抓住我追问,妈妈抱住我就哭,不让走。”
“国难当头,我只有舍弃小家。”被她说服的父亲默默陪着她游行了两个多小时,码头上响起了《别南洋歌》和《义勇军进行曲》。下午2点到6点多,父亲一直陪着她坐在船上,两人面对面,相对无言。船离港的那一刻,“父亲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码头,衬着血红的夕阳,向我挥手。我望着他孤独的身影,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出发前,白雪樵悄悄写了一封家书,嘱咐同事在她出发后寄给父母。家书最终没有发出,却被当地华文报纸《光华日报》知道,全文登载,一时轰动南洋。此时,白雪樵已在奔赴滇缅公路的列车上。
记者有幸见到了这封珍藏半世纪的家书,短短600余字,恋家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白老说,当年的华侨青年,都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投身国难的。
1939年白雪樵回国抗日,同学在槟城码头为其送行
四位女机工抢着上滇缅公路
转去重庆,年轻华侨司机摸黑走几百里山路求救
经过海上、陆路一个星期的颠簸,机工队抵达昆明。白雪樵发现,她给接待处带来了“麻烦”,这里没有女人住的地方。
一位槟城的记者在昆明认识一位护士,就将白雪樵和另一名女机工陈侨珍介绍到她家住,协助做机工队的后勤与医护。
“回国参战的机工,大都家庭温饱,有的还是豪门子弟。有些机工连祖国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却毅然放弃优裕的生活,回到落难的祖国。”回忆起滇缅公路机工们的艰难生活,白雪樵感慨不已,“洗脸喝水,都是到山坡上接一杯杯的黄泥水,沉淀了再用”。
当时南侨机工的收入是滇缅公路运输单位里最低的,约三分之一的机工甚至要靠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寒衣宿舍医药均缺乏,常有机工饥寒一两天还在工作。”
这期间,几位女机工多次要求上滇缅公路一线,最终也没有得到同意。白雪樵一心想着参加一线抗战,便提出从昆明经贵州到重庆。
“车在云贵高原盘桓,绕了72道弯,感觉手摸到天。”白雪樵说,车不幸在山顶抛锚,夜里风吹狼嚎,司机是刚从吉隆坡回国的年轻华侨,他让她们躲到车里休息,自己一个人在车外守护。
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中午,一辆卡车从贵州接她们来了。“没有通讯工具,他们怎么知道车出事的?”白雪樵猜测,那位华侨青年可能跑下山求援了,“几百里危机四伏的山路啊!”白雪樵的猜测一直没有得到证实———那位华侨青年在后来的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八年抗战,1028名南洋机工长眠故土。
结识邓颖超想去当八路
听从建议就读齐鲁大学
白雪樵本想去延安参加八路军,但未能成行。在重庆,她写了很多关于中国抗战的文章寄回槟城发表。她并不知道,自己在南洋已是闻名遐迩的巾帼英雄。
白雪樵还是一心想到前线打日寇,经介绍,她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找到了邓颖超,表达了打鬼子的愿望。邓颖超告诉她,去延安的车刚开走,一个月后才来。
要等那么久,白雪樵心里有点急。邓颖超告诉她,什么地方都可以抗日。白雪樵遂听从邓颖超的建议,转到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宣传队,一路沿川北跋山涉水,每到一处就“安营扎寨”,宣传抗日。1943年,她从齐鲁大学毕业。
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
为此被关进集中营被驱逐出境来到广州
抗战胜利后,白雪樵在1946年初回到马来西亚,在福建女校做教员,因为参加反殖民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后到一家平民学校做校长。
1949年10月1日,白雪樵带着老师在学校升起了槟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震动地方。“事先从报纸上看到了五星红旗的样子,请一位认识的裁缝偷偷做了一面。”白老微笑着,一脸温馨。
她也因此进了殖民当局的“黑名单”,被指控为来自中国的“颠覆分子”,随后被捕关进一座深山监狱,每天提审。“他们问不出什么,两个月后我被送到怡保埠集中营。”白雪樵说,那时她已被视为顽固的“共产分子”,关押一年后,被当作牲口一样押上货轮驱逐出境。
船行7天7夜,抵达广州港。回国后,白雪樵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前往南海参加土改,后安排到广东侨中任教。1958年,广东师院筹建,白雪樵做了大学教师。上世纪60年代,广东师院解散,她分到广州文化局,搞文艺理论和粤剧研究,1978年进入广州师院任教。70岁那年,白雪樵老人离开了她钟爱的讲台,退休在家。
老人给我看她二十年前的日记:
十年动乱,有人问我:悔不悔当初回来?我心情苦涩,难道回到自己的祖国应该后悔吗?粉碎“四人帮”后,又有人问我:你走不走?为什么要走,难道不知道失去祖国或祖国落后,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能是犹如流浪的孤儿?我问老人:悔过吗?她笑了,平静慈祥。
91岁时白雪樵老人
人物小档案【白雪樵】
白雪樵(1914-2014),又名白雪娇,祖籍福建安溪,生于马来西亚富商家庭。1939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物资大通道,当时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3000多名南洋华侨也为此而归国参加抗战,年仅25岁的她瞒着家人回国抗日,参加滇缅公路机工队。为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她跑到重庆向邓颖超求助。她临行前留给父母的家书被当地华文报纸登载,其报效祖国言行,激励无数华侨青年共赴国难。
抗战胜利后,白雪樵回马来西亚从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白雪樵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因此被殖民当局列入“黑名单”,因此被关进集中营。195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全国侨联委员、连任八届广州市人民代表。
(来源:羊城晚报)
央视:重读抗战家书 白雪樵: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