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女科学家 “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

2021年1月15日
是中国著名妇产医学专家、
“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中国共产党党员、
白族女科学家张丽珠教授诞辰100周年。
张丽珠教授秉承父亲张耀曾先生(辛亥革命先驱,民国首任司法总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者)遗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为中国的妇产医学事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张丽珠,云南大理人,白族,1921年生。中国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被称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中国现代生殖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M.D.)学位。1946年9月赴美留学,后发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学论文《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症的诊断》。1949年4月受到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的邀请,远赴英国。1950年10月加入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

1951年,年仅30岁已考取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的医学博士后张丽珠,放弃英国优异的生活环境和医学研究条件,毅然回国,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投身祖国的医学事业。后成为新中国妇产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自主研究试管婴儿技术,并成功培育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2016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51年,在从英国回国的海船上


张丽珠教授和“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院士参加在京三月街节日活动

虽然同在医学界,同为白族,但我与张丽珠先生从未谋过面,先生的名字却是早就听说过的。第一次听说,也不是因为先生在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造诣,而是因为先生是白族。我记得那是200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李立明教授刚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做副院校长,我是他的下属,那年春节团拜会出节目,他因知道我是白族,让我出一个节目。我说我不擅长歌舞,李教授说那怎么可能呢?!然后他充满自豪地说,你知道我们北医的张丽珠教授吧?我们每次春节联欢会出节目,人家老太太大大方方上去,载歌载舞地来一段,可好了,白族天生就是能歌善舞的!其时,我才知道张丽珠先生是白族,也很自豪有这样的同族,所谓医者要有“科学脑,人文心”,应该就是像先生这样的吧?!身着白族服装的张丽珠教授

后来开始默默地关注先生,发现她并不像很多在某一领域作出开创性成就的人,其后会跨界到社会活动领域,她只是心无旁骛地做着她的辅助生殖研究。据北大医学部的乔杰院士回忆,在攻克试管婴儿过程中,张丽珠教授一直非常严厉,从乔杰院士进入妇产科以来,她几乎没有见到张教授笑过,但在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那一刻,张丽珠教授终于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成为历史性的经典时刻,那张照片也载入了高中的生物学教材。我也看过先生在《我的医教人生》中回忆,其实她长期留洋,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DRCOG),一口流利的英文。但是当她五十年代初到北医讲课的时候,却很接地气,一个英文词不露,讲课效果好,条理清楚,学生很有兴趣,受到启发,当堂听懂了内容,还记得住。这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在《滇行短记》中关于大理的描述,他说在大理城,“在晴和的阳光下,大家从从容容地做着事情,使人感到安全静美”。我想张丽珠教授工作时就是这样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了淡泊名利、踏实从容做事,潜心研究的精神,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到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是我们学界稀缺的精神。


1952年1月,张丽珠与唐有祺结婚留影

张丽珠教授天资极其聪颖,在《我的医教人生》中,她提到她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St.John’s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学医7年的过程很平稳,她专心一志,毫不费力。虽然从来未开过夜车,每天按时睡觉,但在发回的考卷上,却总能看到“Excellent”的评语。也因为回答到位,字迹清楚,发考卷的时候,老师经常会以惊喜的眼光注视着她。1944年夏,她参加圣约翰大学毕业典礼,还获得了最优秀毕业生奖( The Best Graduate of 1944)。作为医学院校分管教育的副校长,看惯了同学们挑灯夜战的学习,也知道医学院校学习内容的繁重,张丽珠教授这样轻松地完成学业,表现优秀,体现了她天资聪颖,有着极高的天赋。


妇产科早期部分医务人员合影

但我想先生后来取得的大成就并非仅仅因为她有过人的天资,更是由于她有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毅力。

张丽珠教授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又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和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后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了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最后又在纽约医院及纽约肿瘤纪念医院的Sloan Kettering肿瘤研究所做住院医师及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发表了论文“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瘤的诊断”,这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张丽珠在肿瘤研究方面的成就,1949年4月受到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的邀请,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此后还在海克内医院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1950年10月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DRCOG)。但是正当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张丽珠教授却决定辞掉工作,重返祖国。她说“出国就是为了学本事,学成后就应该回来,1951年起,我一心一意想回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文革”浩劫。后来,当记者问她:“你现在对回国觉得懊悔吗?”张丽珠答:“时到如今,懊悔这两个字也绝不会从我口中说出。”先生的这种爱国情怀正是我们一批科学大家的共同品质,前一阵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上,大家提到了黄量、梁晓天先生,他们无一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效力,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常常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正是他们这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成为他们不断追求科技突破的强大精神动力。

张丽珠教授早年在治疗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同时,接触到大量不孕不育患者。当时对不孕症的治疗并不是医学的主流,但张丽珠教授认为这是病人所需要的,因此花了很多精力带学生做这方面的研究,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顶着各种不理解的舆论压力开展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试管婴儿的辅助生殖技术研究。科研人员在当时连人卵的形态都不认识的情况下,一点一点起步研究,直至首例试管婴儿临床妊振成功。但对于张丽珠教授来说这远不是终点,而是新事业的开端。她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并先后取得一系列成果:国内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均在她主持下诞生。同事们对张丽珠教授的评价 ,在老太太眼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正是这种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她在中国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充满母性光辉的张丽珠教授

最近一次读到先生的相关报道是去年7月份新华社和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一对伉俪,两个传奇!》。报道中说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有祺先生迎来百岁寿辰,他以自己和已故夫人张丽珠的名义设立的“北京大学唐有祺—张丽珠奖学基金”也于当日正式启动,将用于奖励和支持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医学部的优秀学生。在2008年《健康报》记者对张丽珠教授采访时,她也曾说:我的父亲曾勉励我——“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恳恳尽吾能,不暇问收获。”我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加倍努力,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如果你们认为我这个老人在某些方面也能拉你一把、搀你一下,我很乐意为之。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感佩。


1980年,张丽珠教授在丹麦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发言


张丽珠与唐有祺晚年合影

回顾先生的一生,生于乱世,矢志航天报国,后在“良医良相尽,此事最堪哀”的感召下,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并且成为我国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学科奠基人,她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激励吾辈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领域不断辛辛恳恳前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身着白族服装的张丽珠教授

原标题:《纪念白族女科学家 “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诞辰100周年!》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张 勤

张勤,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党委常委。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杂志编委。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