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一富商与昆明顺城息息相关,有多少人认识他?
周顺成(1901~1958年),男,汉族,师宗县葵山镇者黑村人。
周顺成经商理财颇有名气,为四邻周边富商。当时者黑商贾云集,与史家素有“周家钱财史家房”之称。
周顺成经商之道源于其父周凤仪(人称周五先生),周凤仪生有六子,周顺成为长子。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周父在者黑添置设备织布染布,兼营棉纱、盐巴等。周顺成聪颖厚实,耳濡目染,12岁便跟随父亲学习经商之道。
1935年,周顺成继承家业,扩大经营,在者黑街上增设商铺三间,为“福兴祥”商号。之后家业繁荣,经商至泸西,设“文兴昌”号,至宜良设商铺23间,与昭通商人合伙开设“和生”商铺,成为货物转运点,业务由其三弟周顺从主管,经营珠宝、布匹、食盐、粮食、土杂等。
随着经营扩大,周家购得驮马50余匹,先将货物用火车从昆明运至宜良,再用驮马往返于宜良、泸西、兴义、师宗等地销售。之后周顺成经营至昆明,在木行街买下两栋房子,开设“顺成号”商铺,仅金铺就有六间,其经营占据了半条木行街。
时人皆称木行街应该叫顺成街才是,由此,木行街之称逐渐淡化消失,演变为今天的“顺城街”,已成为昆明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
昆明顺城街
周顺成经商理财发家致富归纳而言就是四个字:勤、俭、富、善。
勤:周顺成的父辈兄妹众多,家境贫寒,分家时仅得半间草房,半升米和玉米,一口锅,六套碗筷。周父开始挑担走村串户卖百货,周顺成在父亲的感染之下,一来深知生活艰辛,二来勤劳担当,自小就挑起家庭的重任。
全家人既勤于农耕,又兼长途贩运买卖,周顺成15岁时已能独挡一面,经营范围发展到棉纱、布匹、盐巴、粮食、香烟、酒类乃至金银、烟土等,包括零售、批发等多种业务。
眼光敏锐的周家引进织布机、裹脚带机(生产旧时女子用于缠足的裹带),披星戴月染布织布,方便了周边村民,其后商铺林立,遍及泸西、宜良、昆明等地。
者黑街上遗留至今的商铺(1)
俭:周家从贫寒中发迹,视勤俭为家风。周父每每外出,发现洒落的米粒都一颗颗捡起,并时常教育子女:“分家时我只有半升米,半颗粮食都珍贵,即使现在富足了,粮食一样来之不易,一样要珍惜。”
周顺成从者黑赶马到昆明进货,来回往返十天数月,途中住的是简陋的马店,吃的是自带的冷饭团、麦面粑粑就着咸菜和辣椒,吃剩的就带回家。即便家业富裕后也仍保持节俭珍惜的习惯,当地村民亦时常以此教育子女,成为美谈。
富:周家以勤俭起家,以经商耕农致富。家乡者黑村内地产遍及周家湾子、周家凹子,其中水田130余亩,旱地60余亩。
从者黑西栅子进村向东一条街,街的两旁4个商铺,房屋六十余间,皆为周家所有,其四合院占者黑村半数以上,院落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连廊互通,门楼挑挂组合完美,木石雕刻工艺精湛。
周顺成墓(师宗县葵山镇者黑村)
善:周家经商,以和为贵,平易待人,不以富贵骄横,不以显赫欺世。商铺里总是摆放着长凳和烟筒,为的是让远道而来的顾客休息闲暇,每有过往化缘和乞讨的,周顺成总是解囊相助,且要求掌柜工人以礼相待。
他家雇用的长工短工从未受到虐待或克扣工钱。周顺成还经常和他们同吃一甄饭,共用一锅菜。1949年师宗县临时政府成立后,号召全县各界人士支持革命。周顺成积极响应,购买解放公债迎军借款,捐款捐粮合计5000多银元。
如今,周氏族人在昆明、楚雄、个旧、泸西、师宗等地勤劳创业,经营有方,一如既往地帮困救贫,捐资助学,致力公益,秉承了勤俭富善的家风和美德,周顺成之小儿子周建强每年金秋时节都要回到家乡帮扶贫困学子,捐款修路,深得家乡群众交口称赞。
者黑街上遗留至今的商铺(2)
参考资料:
1.《师宗县商业志》师宗县商业局编1987年5月
2.《精神在》王述生郭福美
3.《曲靖商务(金马河畔“小香港”—者黑村)》张玉胜
4. 周顺成长女周桂莲及族人口述
按:昆明顺城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据说元代就已经形成了,因为当时这条街紧靠昆明南城墙而得名。公元1276年,时任云南第一任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在鄯阐城的基础上对中庆城进行扩建,沿着原大南门至小西门城墙脚兴建了一条街,这就是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顺城街。
它东起三市街,西至五一路,中与沿河路、崇仁街、南通街相通,全长约564米。顺城街的得名始于明初,明朝初期,顺城街是府城外一条沿南城墙通往小西门的石板小路,因此得名顺城街。清代时,东段名叫打带巷、中段名叫顺城街、西段名叫烧珠桥。后来统称顺城街。
来源丨滇云艺苑 作者丨张小双
云之南华人网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网(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yahoo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