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奇才赵鹤清

赵鹤清(1865-1954),字松泉,别号瘦仙,姚安县光禄镇人,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赵子骧(1835-1884年)曾官至河南汝南道道员。赵鹤清自幼读书习画,随父宦游各地,“东渡瀛之岛,北游燕赵之都,南揽六朝之风,西采三峡之胜”,遍览“黔山楚水,鄂渚梁园”和中州风光,在大好河山中经受熏陶,常常流连忘返,把山水融入胸中。赵鹤清在一生的艺术探索实践中,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在诗、书、画、园林、篆刻五个方面都有卓越造诣,成为云南著名的艺术大家。本文仅简要介绍赵鹤清在绘画、园林两个方面的成就。

以《滇南名胜图》为代表的 绘画成就

赵鹤清少年时开始读书习画,曾得到寓居豫南的昆明籍画家马伯瞻的指点,并得以观摩了许多经典书画作品。年纪稍长,赵鹤清又与当时“北派”画坛名家徐少甫、刘旭初等人交游,他虚心请教,勤奋临摹,摸索领会北派艺术,书画技艺获得很大提高。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赵鹤清游历苏杭,向“南派”画家沈瘦铁、张子长等学习南派画技,尽得南宗山水画派真髓,画风大变,落笔大度。赵鹤清兼收并蓄,兼容南北两派,以“北派擅魄力易失于枯窘,南派擅风韵易失于柔糜,而取其长而弃其短,自树一帜”。因此,赵鹤清还在20多岁的时候,其书画作品就已在滇地广为传扬,逐渐蜚声艺坛。


1930年庾恩锡题 赵鹤清书“彩云崖”

光绪十三年(1887年),赵鹤清奉父命回姚安光禄镇省亲,他将一间老屋辟为书房,悉心研习书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赵鹤清秉父志参加乡试中举,准备考中进士后再步入仕途。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候选,因清廷废除科举,当时正值废除书院改立新学堂,北京学校新学科师资缺乏。赵鹤清因在绘画方面已小有声誉,遂被派往八旗第三、第六高等学堂担任美术教员,同时还兼五城中学堂、求实中学堂、八旗第三高等小学、第六高等小学图画教习。他教学一丝不苟,上课前认真画好范本,附以说明,因此他的美术教案不久即被各省新建的中、小学堂广泛采用,对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产生较好影响。次年,赵鹤清旅居昆明。

1900年前后,赵鹤清被委派到粤东做官,使他获得了再览山川风物的机会,“乘风粤海,无不发为浩歌”,创作了不少诗作。辛亥革命后,赵鹤清出任过他郎厅(今墨江县)长官、澜沧县知事、白盐井场知事等职。

1915年,美国举办旧金山万国博览会,赵鹤清的多幅美术作品经“云南出品协会”选送报农商部,经审查推荐获得一等奖参展,其中《墨兔》在美国获得博览会金质奖章。同年秋,赵鹤清的《滇南名胜图》(全六册)问世,书中收录了他在云南各地的178幅写生画作。该书经唐继尧题写书名,由云龙、郭燮熙撰写序言,袁嘉谷题诗,由昆明崇文印书馆石印出版。

《滇南名胜图》画集,收录的绝大部分是赵鹤清实地考察后的写生画,每幅画作既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又吸收了一些西洋画的法理。故赵鹤清在该书的“例言”中说:“中国画法有笔有墨,尤注重布景,惟理法则大多忽略,故远人大于近屋,远水高于近山,其弊恒有。泰西画法则阴阳异色,远近异形,每一披阅,如置身其中,惟无笔墨之可寻与局势之布置,故赏鉴家不无缺憾。兹图以中国之笔墨,参泰西之法理,取长弃短。”该书包括了昆明的所有名胜,如五华山、螺峰山、翠湖碧漪亭、金马碧鸡坊、东西寺塔、莲花池、黑龙潭、西山等,另外还有安宁温泉、武定狮子山、楚雄雁塔山、姚安三峰山和光禄山、大理洱海、宾川鸡足山、泸西阿庐古洞、通海秀山、建水燕子洞、姚安维风亭、他郎(今墨江)双桥、金沙江、澜沧江等风景名胜。

《滇南名胜图》是一部最早介绍云南风光的图书,每图左边是精美的图画,右边配文附以画者准确、简练的“画景”介绍,这些说明文字,精校旧本,详加考证,区分门类,缀以长跋,说明原委,还注意介绍名胜的历史沿革,已经具备了乡土志的雏形。《滇南名胜图》图留名胜真迹,文存历史典故,有诸多特色和较高的历史价值。上世纪80年代台湾成文出版社又将其影印再版,引起海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

1926年,赵鹤清在家乡曾遭土匪绑票,赎后,远走金陵,萍迹京都,以书画自娱。许多人慕名而至,拜他为师。他前后收授弟子学徒达1000多人(见《赵门同学录》),学生遍及海内。赵鹤清的一生,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也走遍了大半个云南。每到一地,他都喜欢对当地风景名胜进行写生,也不时应请为各界人士书写对联。

能够反映赵鹤清绘画水平和风格的作品还包括:《兰花条屏》《庾墅畅秋图》《雉鸡图》《系足鹰》《钟馗图》《苍洱图》《松峡飞瀑图》《石图》《汉宫秋》《黄菊》《脂姻兰》《虞美人》《一唱雄鸡天下白》等。其中《系足鹰》系抗战时期所画,构思别致,画面上一只苍鹰,展翅欲飞,但足下却被系上一根绳子。其题诗曰:“劲翮排霜气势雄,曾追狡兔奏全功。不因一线相羁绊,早入鹏程万里中。”反映了对当时政府扼杀人才的悲愤,具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意味。《一唱雄鸡天下白》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画面上一只雄鸡昂首亢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大地鲜花盛开,表达了欢庆解放和对祖国未来光辉前程的憧憬,此画曾获1955年“布拉格艺术之春博览会”第5名。


1932年赵鹤清与弟子在上海的合影,右二为秋瑾之女黄王璨芝

上世纪30年代,赵鹤清卜居昆明文庙东巷,将居处小楼命名为“云巢”,更加勤于诗画创作,痴迷园林设计建造和钻研篆刻雕饰艺术,不时伏案挥毫,晚年画作随意挥洒,运笔老辣苍润。赵鹤清的书画诗词艺术成就,除《滇南名胜图》《松泉词钞》《松泉游草》早已集结出版外,篆刻集《松泉印组》也有较高艺术造诣。另外,他还在省内外多处名胜古迹留有书法、石刻,如昆明圆通山、圆通寺、翠湖、大观楼等景点,至今仍有他的遗笔。

以“彩云崖”为代表的 筑园造诣

赵鹤清擅长园林艺术,对古典垒筑艺术颇有心得。据记载,昆明著名园林鲁园、庾园和白鱼口“磊楼”的设计和建造,都有赵鹤清的贡献。赵鹤清的园林艺术杰作,当数昆明大观楼“彩云崖”和南园(庾园)的假山真塑。

1929年9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嘱时任昆明市长庾恩锡修葺近华浦,庾恩锡向龙云推荐了在设计垒筑盆景假山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的赵鹤清。龙云“嘱鹤清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因彩云见于白崖为云南得名之始,故以颜之”。在庾恩锡的主持下,赵鹤清触景生情,充分发挥年轻时漫游苏杭时积累的园林建筑知识,以“西湖十景”为蓝本,“仿西湖之白堤、苏堤,则三桥鼎峙”,修筑长堤,环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观楼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见庾恩锡《鼎建大观公园碑记》)。


位于姚安县光禄古镇的赵鹤清故居

在大观楼旁,由赵鹤清设计垒筑的“彩云崖”,在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艺术中独树一帜。叠垒“彩云崖”时,赵鹤清已经60多岁了,但他仍亲临工地,指挥施工。堆垒假山不但要求石头的种类统一,而且还要求每块石头的颜色深浅一致,相邻石头的纹理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感觉整座假山浑然一体、统一协调,不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支离破碎。赵鹤清对石工的要求一丝不苟,达到几近苛刻的程度,凡石色不同,纹理迥异的石头,都被赵鹤清细心地挑出,留着叠垒其他零散小景。清代末年叠垒的一些假石山,往往不太注意石峰的整体轮廓,仅在洞的多寡与大小方面苦下功夫。赵鹤清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叠垒假山更应该注意外部的造型。因此,赵鹤清设计、叠垒的大观楼假山,内部空、通、透俱备,外部造型雄峻。

1930年,“彩云崖”在一片赞叹声中竣工了,其东部主峰陡峭险峻,西边山峰逶迤蜿蜒,富于动态的均衡美,既可以观赏,又可以游玩。“彩云崖”不像很多园林中的假山那样,只有一条或曲折或笔直的山路到达山顶,游人只须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不一会便能爬到山顶。“彩云崖”则是洞口多,道路多,岔道更多,崖中有三条道路,既条条道路通山顶,又条条道路入迷宫,其道忽暗忽明,忽高忽低。登上“彩云崖”顶,俯视大观楼前的“三潭映月”,远眺滇池西山,令游人叹为观止。当时文士周传性评价:赵鹤清“曾叠一石于滇之大观楼,嵌空玲珑,高凌霄汉。石上能容一二百人,游历家认为世界之所无”。

1954年,赵鹤清在昆明病故,终年88岁。文士周传性评价,赵鹤清在诗、书、画、园林、篆刻五个方面都有相当造诣,十分难得:“世称板桥三绝,松泉则有其五矣”。


本文刊登于2016年2月21日《云南日报》


作者:金朝荣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