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记忆:照片中的羊街飞虎队机场
那一天,夕阳将要从西边坠落的时候,漫天的霞光坠落下来,将龙院村里里外外都抹上了圣洁的色彩。
在一株年岁久远的老柳树边上,一位老人家,手持着烟斗,口中吐出一缕白烟,用带着浓重乡音的一席话将记忆拉回到那个烽火燃烧的年代。他的故事要从这一架“飞虎队”的战斗机开始说起。
抗日战争的硝烟燃起,嵩明开始笼罩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一时间,平静生活从此硝烟滚滚,人们只能在战争和血泪的恐惧中艰难度日。一时间,千百年的宁静与安详,终是满目苍凉,那是一段段被历史封存的岁月,那是一张张曾经幸福满满的容颜。
为了保障“驼峰航线”畅通,在云南嵩明县羊街修建一个重型轰炸机基地。这是曾经的羊街机场,在这里,两万多名嵩明人他们来自不同村子,可能也素不相识,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劳动,平地面、停飞机,却未曾感觉到疲惫。辛辛苦苦为着一个目标奋斗着,他们心里知道,他们这些劳动,是为了将来的胜利和幸福。
1943年2月,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直属的三个B-24、B-25重型轰炸机中队(第327、329和373轰炸机中队)即进驻半年就修筑好的羊街机场,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保护驼峰航线东段的安全;攻击日军的交通补给线。
这块5平方公里的机场随之成为当时云南境内的重型轰炸机基地。每天有战斗机从这里升空,带着对未来的渴求与和平的希望出征。
羊街机场,是简陋的。以青葱连绵的山岳作为背景,以黄泥碎石作为跑道,机场没有机库,飞机只能停放在跑道两侧的“鸡窝”内。“鸡窝”是“冂”形的凹型山包,当时建有18个,虽然紧急忙乱但是条理分明。
远处的山无言,近处丛生的草也无言,岁月从这里流过,故事也在这里发生,也在这里结束。
机场设备也是简陋的,木制的指挥塔是临时搭建的,司令部、人员宿舍等矮小土木建筑七零八落地分布在附近山腰的灌木丛中。室内摆设大都是自制桌椅板凳,墙上挂军用地图。基地没有夜航设备,有时机队夜间返航,就用数十盏老百姓用的老式马灯沿跑道两边摆放,这种原始的导航设备对返航飞机不能说不是一个困难。所幸该机场未遭到过日机轰炸。
1943年——1945年,在嵩明的羊街机场,闪光灯在时间的长河骤然绽放出剧烈的火花,将一切定格在这些已经发白的照片中。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怎样的胜利,在现在大概已经无从说起了。
但这些喜悦和胜利,依旧透过照片传递了出来。
这些来自美国的军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天空云海之中驰骋,或者是从飞机上下来,脚踏实地的落在地面,每当这个时候,他们总是露出一样的温和平静的笑脸。
因为每一次的降落,都意味着又一次平安的回家。
远征归来,一切又变得那么美好。还记得那天的天色很好,晴朗的阳光,碧蓝的天空,被和风吹成各种样式的洁白云朵。
从美国红十字会来的志愿者就在这样好的天色之中留下了她们第一张在中国的照片,她们站在战斗机的前面,笑容灿烂比天色都娇艳。
在美国红十字会支部的提议下,机场兴建了俱乐部。 夜幕垂落下来,忙碌一天的美国志愿军,卸下了防备,聚集在这里,喝着啤酒,听着熟悉的家乡歌曲,偶尔也会湿润眼眶。
想念家乡是在所难免的情绪,父母妻儿这些牵挂的人,时常在梦中出现,醒来也难免湿透枕头。思乡之情最是难耐,还好胜利已不遥远。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春风一样在飞虎队之中传播着,美国劳军演出团的大明星安·谢丽丹、露丝·丹尼斯、玛丽·兰登等人抵达羊街机场,将要为飞虎队员准备一场盛大的演出,整个机场都沸腾了,准备迎接大明星的到来。
那时候那样简单的快乐,即便时至今日还能理解吧?
飞虎队进驻羊街机场,为附近的新春邑、龙院、羊街等村庄带来了短时间的热闹,嵩昭公路两旁,百姓开店、摆摊,公路变成了街道。
曾经的荒凉因为这些人的来到已经不复存在,公路变成集市,来来往往的人在这里聚集,提着篮子挑着扁担,买卖交易,熙熙攘攘。
日本投降,美军撤回国后,这里逐渐荒废,机场周边的土地被当地农民又种上了庄稼。曾经龙腾虎跃的机场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下,已经渐渐消失了过去的模样。
经过岁月风尘,逝去的人事都好像这些在县博物馆里面生锈的器物一般,蒙上了侵蚀的痕迹。
岁月这道长河,总是这样,将过去带走,把未来带来,但是这些故事,这些历史,那些曾经鲜活着的人,永远不应该被遗忘。
今天,虽然飞虎队已渐渐淡出嵩明人的视线了,嵩明龙院村依旧保留着曾经的记忆。
已经被农作物与荒草埋没的机场,留存的机窝,沧桑的跑道,他们还在。机场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的友谊纽带与象征。成为嵩明宝贵的文化资产。
也还提醒着我们,曾经这里,每一天都有飞虎队的飞机飞上嵩明的高空为了和平而战。
提醒着我们回顾历史,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文章来源:嵩明时光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