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和他们的后裔(附视频)
中国远征军是在抗战历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在缅甸,幸存的远征军老兵主要集中在密支那、曼德勒、仰光。这些人中,有1944年中国驻印军反攻到缅甸时建了很多华侨学校,一些士兵便留下来当老师;有一些是战争结束后不愿再打内战。留下来的远征军基本都是下级军官和士兵。
具体有多少人留下来并没有精确统计,传说有3000人左右, 也有人说1500人左右。他们大部分人留在缅甸后结婚生子,一代代的繁衍,目前缅甸远征军的后代已经达到数万人之巨!不过他们现在大多已经加入缅甸籍,成了华裔缅甸人。但是,还有近数亡灵。
2009年5月30日,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
2014年11月有关媒体报道,”据远征军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王玉顺介绍,在缅甸境内一度有40多名老兵,这些老兵主要分布在缅北,有的住在山区,很多地方联系不到,是否还有也不清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缅甸境内可以联系到的健在的远征军老兵已经只剩下十五人而已。”
2017年1月26日报道, 96岁川籍远征军老兵刘召回老人于23日晚9点在缅甸腊戌去世。 在缅的远征军仅剩5人。
2019年 在缅的远征军仅剩老兵李光钿。
缅甸曼德勒
图左1 缅甸中国远征军后裔联谊会会长 谢芳盛会长
与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王建贵先生,李松明、林裕源座谈。
他们的父亲都是中国远征军。
王建贵的父亲第一次入缅是第五军200师,到兰姆伽训练后编入新一军,两次入缅。
李松明的父亲是新军新38师炮团。
林裕源的父亲是第十一集团军军部通信官。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父辈客居缅甸,他们是第二代。
“缅甸中国远征军后裔联谊会”成立于2005年,14年来为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做了很多工作。
缅甸同古 拜谒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参观中国远征军纪念馆
从仰光驱车四小时,一马平川。同古城外也是无险可守。
来到同古,才真正知道当年没有重武器的200师作战环境有多难。
远征军后裔,同古中国远征军纪念馆负责人给我们讲述了纪念碑及纪念馆的建设。
同古战役阵亡将士永垂不朽。
缅甸密支那 访抗战老兵李光钿
李光钿:1922年腊月24生于云南省宣威县辉栋村,在家乡读完小学。
1940年自愿投军报国,在宣威红桥铺佳娥师管区候补营。1942年在曲靖受训3个月后到永平大花桥,编入71军新28师83团2营82迫击炮排任排长,在惠仁桥一带防守。
1944年滇西反攻时随部队从攀枝花渡口渡过努江,参加松山战役对阴登山的攻击,收复阴登山。
在攻打龙陵的战斗中负伤,到后方医院治愈后与部队失联,流落滇西腾冲,1950年进入缅甸至今。
李老至今没有入缅甸国籍,当侨居者每年都给缅甸政府上税。李老说:我是中国人!
李老育有一子三女,孙辈10余人,现四代同堂。
缅甸密支那 荡然无存的中国远征军公墓
1944年8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美军、中国远征军都修建了阵亡将士墓,参战的14师、新30师、50师都修建了公墓。
图1位置位于密支那北3英里处。一条公路把密支那最大的中国远征军公墓割开,当时还未被毁,但1976年开始有人在墓地上建房居住,至今了无踪迹。
当地人介绍是”新一军公墓“也对,因为8月中旬重组新一军时新30师隶属新一军,后新六军的50师拔给新一军指挥。
准确地说当是新30师、50师的公墓。
密支那云南同乡会2014年在华人墓园内建的纪念碑。
缅甸密支那 魂魄毅兮为鬼雄
缅甸密支那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公墓,与缅甸其它地方的远征军公墓一样,未逃过被毁坏的命运。当地华人说:虽然我们心在流血,但我们没有办法。
缅甸 华人后裔向当地纪念馆捐献中国远征军文物
资料来源: 中国国殇墓园网站创办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 段国庆,贺智泉, 云南博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印象贵州网,大理锦弟园。
文章编写整理: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