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纵司令部参谋长黄景文,第一支队司令员,海军试验基地司令员

黄景文(1914—1983),黄景文于1914年出生在霞涌南坑村,是辛亥革命先驱黄伯群先生的长子。1931年,黄景文考入广州黄埔海军学校,学习舰长指挥专业,并秘密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读书会”。1936年,毕业留校任教官。抗战爆发后,由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列入抓捕名单。在地下党的指示下,他逃离广州。

1939年,黄景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地下党广东高州专署学生总队总支组织委员、遂溪县二区区委委员、吴(川)廉(江)特派员。1944年7月,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长。1945年5月,任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长、第一团长。1946年率部至越南整训,受聘为越南人民军总部高级步校军事顾问。1947年到1949年,历任中共粤桂边区工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司令部参谋长,边纵第一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1950年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务处长。

民国34年(1945)5月起任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长、第一团长。在张炎将军部队参加抗战,民国35年(1946)率部至越南整训,受聘为越南人民军总部高级步校军事顾问。民国36年至民国38年(1947—1949),历任中共粤桂边区工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司令部参谋长,边纵第一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1950年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务处长。1952年任哈尔滨中央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党委书记、主任。1966年3月,任锦西海军第二十三所训练基地第二部部长。1978年任海军试验基地司令员。 1955年授上校军衔。1960年授大校军衔。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时获朝鲜国家荣誉勋章。1955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勋章。

1940年夏,正值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革命形势比较恶劣,他奉党组织之命,由张炎将军开办的广东南路抗日游击干部补训队撤退到遂溪县。他和爱人李夏湘均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分别在遂溪东区甘林村和田寮村的乡村小学教书,开展革命活动。黄景文同志到东区后参加区委,负责宣传工作,每逢白天课余时间,他就同农民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则在夜校教农民识字、唱歌,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他在甘林村前后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他平易近人、热情待人的个性,艰苦、深入的生活作风,认真、细致、慎重、灵活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使他同甘林村的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同时也使甘林村的抗日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气氛热烈。他和李华良经常组织甘林村的群众,男女分组歌咏比赛,寓教于乐,很受群众欢迎。

1940年11月,中共南路特委根据形势的需要,在湛江市区陈屋港村秘密举办区以上党员干部训练班,对各地的干部进行形势、革命气节和游击战争知识的教育。这时,黄景文同志离开了甘林村,参加了特委举办的训练班工作,负责讲授抗日游击战争这个课题。他讲课时,很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势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因此,他的课讲得很成功。
1941年“皖南事件”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由于形势的变化和工作上的需要,不久黄景文同志也转到吴(川)廉(江)边工作。1943年2月,日军侵占了雷州半岛,吴梅及化廉边地区变成了抗日前线,黄景文同志任吴(川)廉(江)边特派员,此后,他积极领导这些地区的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大力开展武装斗争。他所部署和指挥的两家滩拱桥伏击战和钩镰岭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在廉化吴边率先燃起了武装抗日的烽火,在南路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45年1月,他带领廉吴边的抗日武装,参加以吴川为重点的南路抗日武装起义,后相继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1支队长、第1团(后称老1团)团长,在实际斗争中施展军事才华,为南路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本投降后,大批国民党军队进驻南路,名为接受雷州半岛日军投降,实质是大举“围剿”革命武装。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南路特委决定由黄景文、唐才猷率领主力老1团西进十万大山(后入越休整和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


黄景文、李夏湘夫妇合影

1947年9月,老一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部队第一团。团长黄景文,政委唐才猷,副团长林杰,政治处主任李廉东;编为5个直属连,共500余人。同年11月,在越休整的老一团奉命回国,进入广西靖镇地区连续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创立了根据地,在国民党政权的后方钉下了一个楔子。同年12月底,老一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边第一支队。支队长林杰,政委唐才猷,副支队长李鸿基,政治处主任陈熙古;编为两个营5个连,共500余人。这时的老一团抽调干部战士与靖镇独立营合编成立桂滇边第二支队。支队长廖华,政委梁家,副队长陈炳崧,政治处主任谢森;编为三个营6个连,共600余人。1949年2月,在云南麻栗坡桂滇边部队二支队主力和健康大队合编为桂滇黔边纵队第1团(老一团)。团长黄建涵,政委梁家,副团长陈炳崧,政治处主任李恒生;编为三个营6个连,共600余人。1950年6月15团(老一团) ,依照中央指示除已调出的干部留下工作外,其余的两广籍干部战士与滇桂黔边纵队其它部队的原两广籍人员,一起组成两广支队共500余人,回归粤桂剿匪和参加家乡新中国建设工作。


团长黄景文 政委唐才猷

1950年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务处长。1952年加入刚组建哈尔滨中央军事工程学院, 担任海军工程系党委书记、主任。建院后他领导海军工程系12年,成绩斐然。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领导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1958年他领导柳克俊等青年教师课题组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此项开创性成果为哈军工及国防科大计算机学科的的创建、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基础;哈军工1955年首批招收三名硕士研究生,全都是海军工程系的,海军工程系开创了哈军工研究生培养的先河。在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领导期间,深受各级干部、教员和学员的尊重和热爱。


1961~1962年哈军工分建重组时部分院系领导合影。前排为赵本源(右一)、唐铎(右二)、李开湘(右三),后排为谢有法(右一)、刘居英(右二)院长、黄景文(右三)。

1953年初,哈军工还在筹建期间,就建立了哈军工子弟小学——建军小学。老师是军人,学生全部住校。校长是就是黄景文的夫人——李夏湘老师。

1966年,由于哈军工改变体制,黄景文调往锦西海军第二十三所训练基地任第二部部长。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一心扑在工作上。1970年,黄景文接受来了负责一项重大试验的总体工作。当时他已经五十七岁了,还有高血压。但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在病中随艇出海,在第一线上指挥调度,上岸后还组织参试人员分析、研究问题,经常到深夜。最后试验成功了,他也住进医院,血压高压达240,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心肌梗塞。1978年,黄景文担任海军试验基地司令员,成为海军高级将领。


晚年的李夏湘

1980年,黄锦文在副军职位置上离休。1983年,由于心肌梗塞发作,不幸去世。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黄景文的大半生都奉献在祖国的海军事业中,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文章来源:大亚湾城市记忆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