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杨一立

文章原文“楊公一立先生事略”

杨一立原名杨绍镒,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杨辉村人。 杨一立是孙立人将军昔日部属,在缅甸作战时隶属新一军新第38师第112团第1营第3连担任排长职务。積極在兩岸奔走,促成廣州新一軍公墓終將「重見天日」的老兵楊一立,2016年3月12日在家中去世,享壽95歲

封面照片:新一军50师第三连远征凯旋纪念。摄于1945年12月4日。广州黄花岗。

杨一立老先生原名杨绍镒,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杨辉村人。杨氏远祖,从大明年间随军远征到此定居,分为叁支,至今超过五百年了。

杨氏尊翁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还专程赴省城,请了一位安徽老先生来杨辉村教书,全家四口都与杨家同住,学堂也在同一栋楼房内,杨辉村孩子们都可以免费来学堂读书。此时政府也开始在城镇设立小学,杨一立老先生十岁就小学毕业了。继续就读於保山府施甸州的仁和中学,初中读了一年半,通过会考毕业之後,考上了高中。

抗战期间,政府开始修造滇缅公路。杨家全体并积极参与修路;政府没有给粮,还得要自己带吃的、用具…去上工。做了一个半月,春假结束之後,就去上学了。但是其他家人仍得留下继续施工。

开学没多久,日本开始侵华,东叁省被占,那时杨老大约十六、七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老先生不滿18歲和一群同学到大理参加考试,考上了财政部「税警总团」学生队,和同学集合一起出发去贵州都匀报到。从杨辉村一起出发的宗亲共有七人,在保山又会合了同学约二十多人;当时走的是蜿蜒崎岖的山路茶马古道,才到达都匀,共花了约五十多天左右,约徒步走了两千里路。

在都匀接受军事训练一年六个月,之後调任训练队教育班长。「税警总团」改编为「新叁十八师」後由孙立人将军担任师长,移驻贵州兴义。民国叁十一年春,新38师112团奉命远征缅甸时,杨老任一营叁连少尉排长。参与仁安羌战役後,掩护英军转进印度。 杨一立忆起1942年4月,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之役,新38师以一团不满千人的兵力击溃日军第33师团两个联队近万人,救出被围英军第1师部队7000多人及被俘的传教士、医护人员、战地记者等500多人,是盟军当时在亚洲战场罕见的胜仗。

在印度蓝姆伽整训时,进入砲兵训练营接受观测、指挥…等最先进科技训练,受美军训练指挥官杜甫海拔擢,杨老由步兵少尉排长晋升砲叁营中尉观测员,赴美国砲兵学校训练叁个月。自美返回後即参与修建中印公路,参与的有中、美、英、印度、尼泊尔等工兵单位;全线人数达六万人。

新38师转进印度时,英方在英法尔即邀请我师派官兵到印度新德里参加联合国六月十四日举行的世界阅兵大典。由罗卓英将军率领校阅,杨老先生也被选中;竞赛中赢得第一名,并接受印度总督晚宴邀请;上万华侨上街庆贺。隔日英皇赠勳新一军,并宣布解除全世界英属地所有华人的限制行动。

驻印军反攻缅甸,一仗接一仗打,马不停蹄连续从于邦、孟关、瓦鲁班、马拉高、卡明、孟拱、密曼铁路至卡萨沿线、八莫、卡的克、南坎、芒友…等战役。

杨老先生带著两位弟兄要去攻占一○二高地─日军观测站;正在往上坡爬时,就在抵达「坡头」时,一位日军官已拿著长刀对準刺过来,正巧,杨老先生没踩稳树根,滑了一下,刺刀划破了右眼角,血流如注却幸运地竟逃过了一劫;在击毙了十六个敌人後,成功攻占了一○二高地。所以也不敢睡在阵地上;自己砍竹子,在树上搭棚,睡在树上。後来就利用这树上做「观测站」,住了一个多月。续又掩护英军36师从密支那沿著铁路西边向卡萨、米喳进攻曼德勒,这段路程长达五百英里,打了叁个月的仗。

战後,由新22师廖耀湘师长和新50师潘裕昆师长、英军36师费斯汀师长,向驻印军指挥部上报杨老先生的功劳。杨老先生後受颁两个奖项:一个奖项是;杨老先生负责在修築中印公路二十五公里的测量工程、订桩、分配路段、里程…等,任务提前达成。另一个奖项是;在缅北的攻击行动中,马拉高战役,因目标观测準确;正确的帮助指示飞行目标,正中目标敌人,成功支援作战。因此,在南京受颁云麾勳章。

远征军新38师不给敌军喘息机会,即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中印公路与旧滇缅公路的交叉点—芒友挺进,攻下芒友,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会师。

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杨老先生六月自缅甸返国。日本投降,新一军奉命广州受降;杨老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部的先遣人员(带领九个人),率先进入广州,到沙面为新一军的进驻做準备。

抗日战争胜利,驻印军返国,奉命受降广州时,孙立人军长募集全军官兵捐献一个月的薪金,向广州市政府选购白云山麓马头岗沙河地区10.05公顷土地兴建新一军远征印缅援英抗日作战阵亡将士的纪念公墓。民国叁十四年十月,杨老先生奉孙立人将军之命,负责协助过元熙建築师管理广州新一军公墓的建築事宜,至1947年春新一军公墓建成。杨老压著战败投降的日俘六万多人,每天派六百名日俘轮流劳动,挖山移土、整平地基;目的是要让日人对侵华恶行付出代价,为千千万万遭遇日军凌辱的老百姓,以流汗换流血讨回一点公道!从缅甸战场运回为国牺牲的袍泽弟兄骨骸,就埋葬在广州新一军公墓四柱纪念塔下的墓穴。(孙将军向美国调借了世界最大的C47-2型运输机,直接从密支那空运战士骨骸飞抵广州。)等待广州新一军公墓建築完工时先送了一批骨骸回国隆重安葬,但是,还有更多留在密支那未及运回国。杨老先生感伤广州新一军公墓在文革时遭遇破坏毁损,驻紮的解放军54096部队在四柱塔上盖公厕,令人看了真是痛心!当时孙立人将军曾命潘德辉前往广州接洽修复,潘德辉病倒了;再由陈良勳参谋接办。某日杨老接到陈良勳参谋电话,孙将军託付杨老先生广州新一军公墓的修复任务,要杨老先生继续与广州市府和驻紮新一军公墓园区的解放军部队接洽协商。

孙立人将军遗嘱:「死後不进国家忠烈祠,要和阵亡官兵在一起。」在场有六位老部属及家人:温哈熊、张佛千、潘德辉、陈良勳、田世藩、杨绍镒(杨一立本名),及家属张晶英夫人。地点在台湾台中市向上路18号。


2015年7月7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馬英九總統親頒紀念勳章予楊一立先生。

杨老先生自1988年起经过多年努力,至1993年终於让广州新一军公墓获正式核批为广州市第一级历史文物保护在案。终於让他们同意分叁期工程修复;第一期工程花了一百万(自费),先拆掉了盖在公墓四柱纪念塔上的「违建」─公厕。後再成立「中华民国驻印军印缅抗日战友协会」为修复广州新一军公墓奔走;并寻求在缅甸为抗战阵亡异域的将士兴築纪念公墓。2015年4月21日广东电台「民生热线」节目中,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等领导公开回应广州新一军公墓升格为第八批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但要原地保护现存四柱纪念塔等文物,还要回复整个墓园!」


杨一立(左二)与孙立人之子孙天平(一)广州新一军公墓纪念碑前

杨老先生2001年5月只身远赴缅甸二战战场,祭拜国军阵亡将士。行前,国防部派了叁位军官至家中致意,带了祭祀的长香和冥纸,委託杨老先生代表国防部向二战缅甸战场阵亡的国军将士致敬。1993年,杨老先生飞往仰光,试著进入缅甸二战战场弔祭当年阵亡的袍泽。当时缅甸军政府仍严格管控著国外访客,外国人只能停留在仰光市区,其他城市都不对外开放。停留了叁天便折返了。

获知政府拨款重修中华民国驻印军兰伽公墓已完工,杨一立多年为已故同袍奔走所做努力终有成果,但他仍期盼政府正视并回复远征军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慰藉这群战士的在天之灵。


楊一立告別式棺木覆蓋新一軍旗

文章来源: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