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卢国龄先生!

卢国龄先生是云南起义国民党主席卢汉侄女, 云南劝业银行行长、云锡公司董事长卢俊卿(卢汉之弟)之女,1933年11月17日,生于个旧,因父亲在个旧兴办云锡公司;6岁入南箐小学,后来中学,读到高一。1951年18岁参军,做过文艺兵、土改工作队队长、广播员、教员;1954年转业到商业厅,1958年被划为中右,下放到勐啊当农民,种甘蔗;1959年1月调到勐海茶厂,辗转进出于供销科、车间、财会科、技术科、生产管理办公室,1987年1月任勐海茶厂副厂长,1996年离休,但担任勐海茶厂副厂长一职直至1998年。1999年,在她66岁时,开始第二次辉煌的创业,与邹炳良一道,创办了海湾茶厂。

沉痛哀悼卢国龄先生!

黄贞贞

今天一打开手机,便惊闻卢国龄先生于昨天与世长辞的消息,享年90岁。茶界又一位巨星陨落!又是大年初三,回想去年的大年初三,另一位茶界挚友也离开了我们……不禁唏嘘感叹!

人像摄影:李一波(已故)

我与卢国龄先生交往不多,但是对她的事迹却非常熟悉。海湾茶业的讣告中,已经列出了她的身份。她为云南普洱茶事业奋斗了一生,也奉献了一生。
庆幸自己曾在安宁的海湾茶业公司采访过卢国龄和邹炳良先生。在我记忆中,她还是一位熟茶终身主义者。在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她就已经爱上熟茶了,爱了一辈子,也喝了一辈子。

回忆倒转至2018年6月13日,那是一个微雨的清晨,我穿城而过,我来到邹炳良先生位于昆明南市区的家中,准备跟车一起去安宁海湾茶厂。邹老已经年近80,却依然在制茶之路上不停歇,每周的一、三、五,他都会按时去厂里上班。

车子取道接上了卢国龄女士——邹炳良的黄金搭档,转上杭瑞高速直奔安宁。第一次与两位茶界大师同车,难免有些诚惶诚恐,两位老人却非常亲切、和蔼,一路与我唠着家常。卢老已经85岁高龄,却精神矍铄,还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说是小时候的家庭教师是东北人。
40多分钟以后,我们到达了位于安宁市禄脿镇的安宁海湾茶厂,这是一个坐落在公路边的花园式茶厂,厂房、办公大楼背靠山地,沿着缓坡修建。“为天下人做好茶”几个毛体书法字,在大厅墙上非常显眼。他的办公地就在一楼的审评室,审评室里整齐地排放着专业审评杯及各种普洱茶标准样。

01 世纪茶人 黄金搭档

我们在安宁海湾茶业二楼的茶室开始了采访。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聊天,二老的一生走过了太长的路,从旧社会走到了新中国,迈进了21世纪,他们的故事太多太多,绝不是一天时间可以讲清楚的,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但他们的话题总离不开茶叶,也会像爷爷奶奶对孙辈人一样,时常说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邹炳良和卢国龄两位老人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前一后进入勐海茶厂的,直到1996年退休,他们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勐海茶厂。


勐海茶厂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卢国龄是卢汉(云南抗日将领,曾当过云南省政府主席)的侄女,父亲卢邦彦是个旧锡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昆明市商会会长,云南光裕银行、劝业银行行长。新中国成立前夕,卢邦彦随兄长卢汉起义,为云南和平解放筹集经费。因为家世显赫,卢国龄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过着别样的生活,从小家里就有家庭教师,经常跟着大人喝英式下午茶。

卢国龄早在高中时期就参加了地下组织,做过文艺兵、土改工作队队长、广播员、教员。新中国成立后调干参军,到了1954年转业到云南省商业厅。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家世,遇到了“整风运动”,1958年她被划为“右派”,下放到西双版纳的勐阿农场种甘蔗,1959年调入勐海茶厂,从此,卢国龄的一生再没离开过茶。但是因为出身问题,她被“控制使用”,不得入党、不得提拔。

卢国龄因为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开朗、也很有闯劲,她能骑马、唱歌、跳舞,还会驯马。在勐海茶厂,几乎在每个部门她都干过,供销科、生产车间、财会科、技术科、生产管理办公室。她笑称自己是勐海茶厂的“万金油”。


勐海茶厂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1964年,为发展云南大叶种红碎茶出口,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农垦部四部联合在勐海茶厂进行分级红碎茶实验,卢国龄担负红碎茶品质级差系数标准的测定,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天赋,使原料经济价值和技术经济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测定结果经中茶总公司审批后,通知各地执行。后来全国茶叶级差系数标准都是她在做,因此她有机会经常去外省出差,接触上层,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财会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上。

早在20世纪70年代勐海茶厂就实行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生产标准、管理标准、数据处理及资料贮存等工作标准150多项,有效地争取物化劳动的耗费和经济效果的最优比例。在当时,对于一个在偏远落后的边疆小县城的茶厂,这是无法想象的。


勐海茶厂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1984年,国家取消统购统销后,勐海茶厂也要面临自产自销的状况,要自己去跑市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做销售,因为没人经历过啊。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卢国龄带着两个员工风风火火地跑了十多个省份,回到昆明,她给厂长邹炳良打电话,茶叶全卖光了,全厂职工欢呼雀跃。7张合同,5000吨茶叶,卢国龄可以说创造了奇迹。


勐海茶厂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卢国龄与邹炳良在勐海茶厂共事40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二人各方面能够互补,配合相当默契,他们二老也被业界尊称为“黄金搭档”。

02 “大益”品牌的创始

卢国龄和邹炳良先生还是“大益”品牌的创始人。

勐海茶厂注册“大益”商标的缘由很简单,因为中国茶业总公司要求交商标使用费,但那个时候勐海茶厂和凤庆茶厂可以不交,卢国龄就提出,今天不交明天要交怎么办?于是决定自己注册商标。

“大益”取名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觉得喝茶对身体好,大大有益,就叫“大益”。“大益”商标于1988年申报,1989年注册成功。
卢国龄介绍,1984年后,国家取消统购统销政策,茶厂也可以自主经营,但不是一刀切。当时对勐海茶厂有三个政策:1、出口的茶必须交;2、边销的茶必须交;3、自产自销。勐海茶厂一方面还要听省茶叶公司的生产计划,一方面也可以自产自销,但价格不能超过卖给省茶叶公司的15%,而且不能打“中茶”商标。

今天的“大益”品牌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茶品商标了,它纵贯了普洱茶的全产业链,甚至辐射其他产业。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由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那时卢国龄和邹炳良先生已经退休,但是勐海茶厂是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对于改制,多少还是令他有些心情复杂。
不过现在看到大益集团已经成为普洱茶界的“龙头老大”了,无论是产值还是产量,以及市场影响力,都是业界第一,这让二老倍感安慰。


1989年,卢国龄先生在勐海茶厂(昌金强供图)

03 壮心不已,共创“海湾”

1996年,邹炳良和卢国龄从勐海茶厂退休后,在云南省茶叶公司当了3年的顾问,负责管理宜良茶厂,省公司提出了三个要求:为宜良茶厂培养人才、把茶叶品质做到标准、为茶厂开拓市场。3年合同期满后,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帮宜良茶厂消耗了大量库存。

1999年,普洱茶还没有在内地兴起,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香港、澳门、东南亚很受欢迎,甚至在美国的唐人街,都能卖到400美元一饼,可是在国内却鲜为人知。邹炳良和卢国龄觉得云南这么好的茶,却这么默默无闻,太可惜了,况且他们有那么好的资源和优势,必须要做一些好而不贵的普洱茶,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消费普洱茶、爱上普洱茶。

1999年,安宁海湾茶厂成立(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二老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在安宁建立“海湾茶厂”。问起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卢老解释说:“茶厂所在地就是安宁禄脿镇海湾村,就叫‘海湾’了。选在这里建厂主要就是因为便宜,刚建厂的时候,没有资金,厂房、办公室都是租的闲置老厂房,而且非常简陋,规模也小。”

一开始海湾茶厂生产的茶叶由省茶叶公司包销。因为他们对勐海茶厂感情深厚,不愿意与勐海茶厂争资源,二人商议立下了“两个凡是”原则:凡是勐海茶厂的原料,我们不买;凡是勐海茶厂的客户我们不卖。甚至一些勐海茶厂的老员工表示愿意跟着他们干,却被他们婉拒了,说“你们是国企的职工,是国有资源,不能因为我们让国有资源流失。”
直到2006年,普洱茶开始兴起,勐海在八公里建了工业园区,大量民营茶厂进入,受勐海县政府和勐海茶厂的邀请,海湾才正式在勐海建厂。


勐海海湾茶厂(图片来自网络)

问及卢老,刚创业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艰辛的经历,没想到卢国龄却说:“没有啊,我们很顺的。一些熟悉的茶农知道我们要自己做了,就自发组织起来,7个人凑了380万,说是在380万以内,不需要付原料钱,把茶卖了再给钱。经销商这边也是,都是全款先打进来,货就慢慢发,不需他们去收货款。

”二老在勐海茶厂一辈子,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家都愿意全力支持他们。卢老说:“这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业之初,筚路蓝缕,说不艰辛是不可能的,只是二老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豁达乐观的心态罢了。


海湾茶厂清洁化、标准化的加工车间(摄影:黄贞贞)

安宁海湾茶厂带动了整个海湾村的经济发展。茶厂刚来的时候,这里是安宁最穷的一个村,现在厂里职工300多人,大部分都是周围村子里的村民,家家都脱贫致富了。安宁地方政府也给了海湾茶厂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工人也把茶厂当成自己家一样,对二老更是非常爱戴。

安宁海湾茶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简陋的厂房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茶厂,拥有药品级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建设的生产、加工基地,占地80亩,年生产规模3000吨。此外还有位于昆明经开区的海湾茶业公司和位于勐海八公里占地20亩的勐海海湾茶厂。海湾茶业的原料基地遍及勐海、易武、临沧勐库等优质茶区。


时年85岁的卢国龄先生(摄影:黄贞贞)

海湾茶业一路走来,从不参与炒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老同志普洱茶”与这两位老同志一样,质朴、实在、诚信。
“为天下人做好茶”一直都是海湾茶业的宣传口号,这样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践行起来却需要一生的付出。卢国龄与邹炳良先生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在制茶之路上践行了60多年。
他们说,“为天下人做好茶”的“好茶”必须是原料和各个环节的加工技术,以及各个环节的审评综合起来才做得出的。以他对茶叶生产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好的原料,经他的手后就能加工成好茶。海湾出品的茶叶,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在全国各地的茶叶评选中总能拔得头筹,已经位列云南省龙头茶企的行列。

04
熟茶终身主义者

在采访二老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喝的都是熟茶,卢国龄先生说她平时基本上只喝熟茶。云南现代普洱熟茶是在1975年创制成功,而勐海茶厂就是当年发酵熟茶的三大国营茶厂之一,直至今天,大益勐海茶厂仍然是标杆熟茶的生产企业。所以,卢国龄早在70年代就有机会接触到熟茶了。

卢国龄先生说起了一段熟茶往事,大概是8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她去外地出差,家里泡了一杯熟茶,忘记倒掉了,直到20多天后,她出差回来,发现那杯茶还是红红亮亮的,她试着喝了一口,发现味道也没有变,还能喝。这让她很惊叹,这普洱熟茶作为饮料,可以不用防腐剂和任何添加剂!此后,她就喜欢上了熟茶。


1990年,卢国龄先生在勐海茶厂接待客商(昌金强供图)

熟悉卢国龄先生的人都知道,她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抽烟,一天要抽几包烟,虽然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她依然到了90岁的高寿,长期喝普洱熟茶,一定是其中一个长寿的原因。


人像摄影:李一波(已故)
愿卢国龄先生一路走好!
愿天堂里永远有普洱茶香!
愿天堂一直有您爽朗的笑声!

文章来源:庄生晓梦迷普洱 2023-01-25 01:25
作者:黄贞贞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