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涯 进取无涯——记潘明(云南工学院副院长)

潘明, 广东佛山人,男,汉族,1923年生。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进修班,1943年考入云南大学化学系。1945年参加“一二 ? 一”学生运动,曾担任昆明学联常委。1947年于云大毕业后到普洱磨黑中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共思普地区特支书记,云南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党委书记,镇源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景东景谷镇沅中心县委书记。1950年以后,曾任中共普洱地委委员,昆明水泥厂筹建处主任、厂长。
1965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生班,曾担任云南省建委办公室主任、云南省“五七”干校副校长。1979年以后历任云南工学院副院长、代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曾担任过云南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离休。

原云南工学院党委书记潘明(原名潘汝谦)是侨一中校友, 1923年1月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河清乡。潘明的祖父和广州潘高寿是兄弟辈的关系,曾经行过医,但却一生贫穷。潘明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父亲潘鼎臣。潘父没有上过学,只是小时候在家认得几个字。青年时为了求生,在佛山的纺织工厂当学徒,学到一些技术,后来被师父聘请到云南昆明南华织造有限公司当技师。南华织造有限公司是上世纪20年代云南省第一家织造厂,主要生产毛巾和袜子。潘父不仅是个织造方面的技师,而且在工作中摸索学习,把这家手工工厂改造成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工厂。后来昆明有了电力后,他又把这家工厂改造成为用电力作动力的工厂。上世纪20年代末,世界经济萧条影响到云南,公司破产,潘父被解雇了。之后潘父研究制造电池的技术,后来生产的昆明第一家三星牌干电池,曾经占领整个云南市场。但是,父亲将电池生产技术教会了老板后又被解雇了。后来潘父为生活所迫,顽强自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学会了玻璃镀镜、镀银的技术,制作白糖的技术,加工面粉和制作糕饼的技术,酿造酒精以及制造啤酒的技术。解放后回到广州和堂哥办了一个小小的航海用的缆绳厂,他也只是负责技术。他几乎是个万能技师、设计师,由于没有本钱,一生受雇于人,总是不断地被解雇,然后又学习新技术再就业,历尽了人生的艰难。潘父这种在困难面前奋发图强,创新进取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潘明的一生。

潘明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他正在南海县立第三小学上小学二年级。当时佛山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广大群众举行抗日游行,烧日货、砸日货店。潘明等小学生也参加了抗日游行,每人手臂上套着一个黑纱,上面写着“抗日”二字,手中挥举着一面写着救国口号的小三角旗。“抗日”黑纱戴了一个学期,在孩子们的心里刻上了永久的记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潘明的母亲为了全家人在一起,带着潘明等四个子女离开家乡,经过香港乘坐法国邮轮到越南的海防、河内再转昆明。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星期后,又乘火车走了四五天,经过十几日的颠簸,千辛万苦才到达昆明,找到了父亲,全家得以团圆。

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潘明从小就具有较强的独立进取精神。小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店铺当学徒,一边打工一边坚持自学初中课程,并于1939年考入位于云南保山的国立华侨中学(后改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读高中。在高中阶段,他靠自己假期打工,基本解决中学的生活费和学费。后来上大学,他也坚持打工自立,没有用过父亲的钱。在侨一中学习期间,潘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树立了一生为追求真理,为社会进步而尽力的人生理想。1942年高中毕业后,潘明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取了西南联大化学系。

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潘明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曾任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干事。1945年1月在学校参加“民青”组织,任支委。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昆明学联党组成员。1945年昆明西南联大“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新高潮。国民党当局千方百计破坏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后,返回宿舍门口时又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军警人员枪杀。潘明是学生运动的主要骨干,在闻一多先生发表演讲后,他和其他一些学生骨干护送闻一多先生返回宿舍。他们在闻一多先生宿舍门口道别离开后,没走几步就听到背后响起枪声。他们立刻奔回头,只见闻一多先生已经倒在血泊中。李、闻惨案后,国民党当局变本加厉镇压学生运动。潘明是学生运动的主要骨干,共产党员,也被列入了国民党当局镇压的黑名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决定将在学生运动中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和学生骨干由昆明转移到外地。1947年8月,潘明被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往思普区任中共思普特支书记,公开身份是普洱县磨黑中学教师。他以教书为掩护,领导和组织开展思普区地下党的工作。

思普区地处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地带,交通闭塞,完全没有公路,交通唯一只靠马帮和人步行。磨黑镇拥有思普区最大的盐矿,是思普区食盐产供销重镇。这里山高林密,虐疾肆虐,缺医少药,人们称之为蛮烟瘴气之区并流传着 “要到思普坝,先把老婆嫁”的说法。加上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沉重,而且封建恶霸、土匪各霸一方,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挣扎在死亡线上。

从1941年磨黑中学创办之时起,党组织就安排西南联大等高校的党员和进步学生应聘学校教员和校长,让他们以磨黑中学为依托,传播革命的星星之火。自1941年至1948年,先后到磨黑中学任教的党员教师共36人,其中西南联大的党员和学生共22人。有4名党员还先后任过校长。由于当时党员有疏散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任务,因此磨黑中学的党员开始时都是个别联系的,党员之间没有横的联系,大家心照不宣,彼此之间默契配合工作,互相团结互助,相互鼓励合作,直到1946年根据组织要求才成立党支部。1947年,潘明等党员派来学校后才成立了思普特支,潘明任特支书记。

磨黑中学的党员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办好学校,争取能够立足和发展。同时还要通过办学教书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政策,组织读书会活动,培养进步学生。此外还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和他们交朋友,扩大学校的影响。学校每周举行一次时事讲座或座谈会,介绍《新华日报》和国内各报刊的消息、介绍进步书刊读物,有时还举办哲学讲座等。他们还通过马帮运来大批进步书刊读物,办起了学校图书馆,同时还在磨黑镇上开办了一个专门销售进步书刊的书店,扩大了进步思想的社会影响。潘明在磨黑中学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欢迎。他能歌善舞,课余时间常与学生共同娱乐,融洽相处。当时他还有一项秘密任务是夜间收听并记录解放区的电台广播,曾于1947年12月记录和翻印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在特支党员中组织学习,并在党外一定范围内进行宣传。

思普特支在潘明领导下,除了加强磨黑中学校内外的工作外,还派出党员到思普地区的墨江中学和景谷碧安中学任教,加强这两所学校党的工作。磨黑中学、墨江中学、碧安中学三所学校共培养了进步教师和学生近1000人。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参加了共产党和民青,绝大部分人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成为武装部队和政权建设中的骨干。思普地区的群众工作和武装斗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在解放大军进入云南之前解放了思普地区17个县,建立了巩固的滇南革命根据地,除了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外,和思普特支的工作以及西南联大党员、思普地区三所中学的党员教师和进步学生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因为上述原因,现在的磨黑中学被云南省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48年6月,思普地区镇越县(现为西双版纳勐腊县)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处决了反动的国民党县长杨瑞麟。7月,中共思普特支派潘明带领几名党员和民青成员到镇越县参与领导和组织开展农村武装斗争。他们在镇越县的县城易武镇发动青年学生、农村青年参加自卫武装,保卫家乡,组建了三个武装中队。1948年8月29日,这支队伍在潘明和中队长王凤鸣指挥下,打退了国民党保三团两个营和九三师在乡军人的进攻,毙敌4人,其中有一名连长。鉴于当时敌强我弱的局势,为了保存实力,潘明说服部队主动撤离易武镇。随后,潘明组建了一支政治工作队前往邻近的江城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沟通协商,收编了江城县的地方武装李衣人的部队,壮大了我方的武装力量。1948年11月,镇越县的人民武装力量收复易武镇。12月,镇越县和江城县的人民武装队伍联合成立云南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潘明是江越支队党组织的负责人。经过多场的战斗,江越支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肃清了镇越县和江城县的国民党残余力量。1949年,思普地区的各支游击武装队伍统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九支队”,并成立了中共思普地区委员会,潘明任地委委员。

潘明于1949年底至1951年初任中共景(谷)景(东)镇(沅)中心县委书记兼镇沅县人民政府县长,是云南省解放后首批任职的县委书记、县长;1951年至 1953年1月任中共普洱地委委员兼工、农、青、妇委书记。

1953年1月,因为潘明在大学里学的是化学专业,组织上派他负责筹建昆明水泥厂并担任厂长,目前昆明水泥厂仍然是云南省最大的水泥厂,潘明为昆明水泥厂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61年1月,为了培养建设人才,潘明被调任云南省建工学校校长。

1961年8月,组织上为了继续培养潘明,将他派往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潘明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任党支部书记,经过四年的深造,获得了研究生学历。1965年8月,潘明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毕业后,被调入在北京的中共中央调查部国际关系学院工作,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潘明所在的单位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他跟本单位的人员一同被下放到在山东省的“五七”干校务农,两年后又调回北京。潘明的单位在文革期间没有多少工作,转眼间又过了将近两年。他不甘心如此不务正业,虚度年华,而且远离亲人,于是申请调动回云南省工作,得到组织的批准。1971年2月,潘明被调回昆明任云南省建委办公室主任。1973年8月至1979年5月,潘明任云南省草坝 “五.七”干校副校长。1979年4月调入云南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纪检组长等职务,1983年9月任云南工学院党委书记,直至1987年2月离休。

在晚年反思人生的时候,潘明以“人生有涯知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表达了自己毕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的理想和信念。潘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思想进步,意志坚定,开拓进取,永不止步。他参加过学生运动、农村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工业经济建设和高校的工作。组织上多次对他委以重任,他总是不负使命,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的战友评论他在解放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他处于领导地位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他还是一位朴实无华而豁达的人,看不到官儿的‘架子’。”潘明离休后,仍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他参与组织侨中昆明校友会并担任副会长。他热爱侨中母校,在本世纪初,他与张致力校友一道,向在昆明呈贡县原育侨中学(后为侨一中呈贡分校)旧址办学的龙街小学各捐赠了一台新钢琴,为龙街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8月28日,潘明在昆明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享年83岁。

广州 许怀升 (本文由侨中广东校友会许怀升综合整理)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