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云南植物科学事业开创者蔡希陶与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

蔡希陶(1911年—1981年), 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云南植物研究的先驱者、热带植物研究的奠基人。男、汉族,谱名中矩,名希陶,字侃如,出生于浙江东阳,就读上海光华大学物理系。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先后主持了野生橡胶资源的考察、云南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的研究,取得一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成果。

1932年2月,蔡希陶先生受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派遣,到云南考察。他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边远山区开展植物调查和采集。他采集的植物标本有427个新种和不少云南新记录,揭开了云南 “植物王国”的面纱,为云南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筹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各大机关纷纷南迁。静生生物调查所在昆明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临危受命,带着家人和他的植物学,再次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

在当时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的关心和支持下,北郊黑龙潭的一幢庙宇成为了工作站的站址。在这里,他不仅安置了一批又一批来昆明逃难的科学家,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览室和图书馆,还有冒死收集来的几万号标本,都统统向来昆明的科学家和学生们开放。黑龙潭的那尊破庙,一时成了旧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活动中心。

1938年,蔡希陶在黑龙潭协助创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蔡希陶先生任副所长兼任公园经理。


摘自《农林植物研究所积极筹备不日成立》(报刊信息不详)


摘自《蔡希陶昨日抵省筹设农林植物研究所》(报刊信息不详)

1940年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买下黑龙潭的一块土地选址建立办公室。经胡先骕授意、龚自知命人书“原本山川 极名草木”之所训,刻于大理石,嵌入墙上。1941年办公楼的建成,结束了借助黑龙潭寺宇的局面,初奠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之永久基础。其时常带西南联大学生到农林所实习的吴征镒先生在 “也是迟来的怀念”一文中把农林所誉为“那时的植物学最高学府”和“旧中国的一个植物分类学活动中心”。


1940年由云南经济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静生生物调查所三方《合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契约》


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办公室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维持所里10 多名员工的生计,保护好十余万号植物标本,蔡希陶先生组织员工种菜、种花、种烟以自救,开设鹦鹉商店出售花木和观赏小动物等,撑至昆明解放。

1950年4月7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更名为中科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希陶任主任,建设了研究所第一个集办公和科研的“品字楼”,创建了第一个以药用和香料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前身)。后来昆明工作站升格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先生任所长,蔡希陶先生任副所长。


1957年竣工的三幢品字形科研大楼

1959 年,在蔡希陶带领下,在葫芦岛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1978年热带植物园升格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前身)。

1981年3月9日因患椎基動脈血栓在昆明病逝,享年70歲。 蔡希陶一生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事业,被誉为“云南植物王国的揭幕人”“云南植物科研机构的奠基者”“云南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先行者”。


昆明植物所的所训“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这八字语出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七发》,意为陈说山川之本源,尽名草木之所出。

“其深意乃在植物既是资源和环境的重要部分,又必用于提供资源以改造环境。”吴征镒先生如此解读。如今,吴征镒先生题写的这八个字刻在昆明植物所内的一块青石上。

文章封面照片,1938年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