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图南》:抗战时期的《民主周刊》

文章原标题《楚图南》连载34|第五章:抗战岁月(十六)

《民主周刊》出版的这三年,也是国内民主与专制抗争,和平与战争搏斗的风云骤变的三年,形势发展很快。《民主周刊》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针对各阶段国内、省内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较大问题,经常刊发一些针砭时弊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都由专家、教授、学者和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撰写,很有份量,也有影响。

“周刊创刊之时,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到了贵州独山,国命危殆,全国民心激愤的时刻。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怎样渡过难关》的时评,指出国内问题,不止是军事问题,实际是政治问题,是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实行民主的问题。非民主团结,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赈救中国。呼吁国民党当局接受举国一致的要求,召集国是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渡过国家民族存亡的难关。第3期为纪念云南护国起义25周年,发表时评《铲除枭雄盗国思想——纪念云南护国革命》,从袁世凯称帝的教训,提出警告说:‘枭雄盗国寡头专制妄念,绝对不能苟存于20世纪。’意即必须扫除民主的障碍——独裁专制,矛头直指独裁者蒋介石。这年10月7日,民盟主席张澜在成都华西坝各大学12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国是座谈会上,点名谴责蒋介石独裁专制,指出政府腐败到这种程度,国家危险到这个境地,都是蒋介石独裁专制的结果。这是冲破反动派三次反共高潮后期白色恐怖阴霾的两声重炮,南北呼应,开创了公开指责独裁专制的先声,预告了新的民主高潮的到来。”

《民主周刊》此后各期中陆续刊登的重要文章还有:罗隆基写的《民主政治与民意政治》、《党派团结的具体方案》,潘光旦写的《民主的先决条件》,王赣愚写的《团结与军队统一》,潘大逵写的论宪政问题的连续几篇专论和时评《团结要表里如一》,邓初民写的《人民是最后的判决者》,曾昭抡写的《人民的力量》,雷铭写的《怎样推进中国的民主运动》、专论《“七七”八周年纪念》、社论《我们在抗战胜利时的主张》,吴晗写的《吾人并非为制造一批富翁而战》,楚图南写的《战后和平与教育问题》、时评《“误会”而“冲突”以后》,周新民写的《还能打内战吗》、《对于政治协商会议的期望》,时评《成败之间》、《提高警惕》、《并非圆满》、《时局严重应由国民党负其全责》,杜迈之写的《东北问题一解》,李何林写的《东北问题的关键》、《论东北问题》,等等。

在李、闻惨案发生后,《民主周刊》更是以大无畏的气概,冒着刊物可能被反动派查封的危险,仍然全文发表了《民主周刊》社社长闻一多那气壮山河的《最后的一次讲演》。

在云南大后方这块民主运动的战场上,《民主周刊》及其主持人们所发挥的战斗作用,确实值得载入史册。正如《民盟史话》中所评价的:“《民主周刊》坚持民盟的政治纲领,紧密配合民盟总部的政治斗争步伐,为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结合各个阶段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和问题,发表了态度鲜明的主张和意见,痛贬时弊,直陈民意,敢于将矛头直指蒋介石反动派,成为昆明地区爱国民主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它的主持人潘光旦、罗隆基、潘大逵、闻一多、李公朴、楚图南、费孝通等,不但将满腔爱国热情抒发为文,而且身体力行,四处奔走呼号,发表大义凛然的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演说,号召广大学生青年和知识分子奋起投入争民主反内战的波涛澎湃的人民革命斗争。闻一多被誉为‘时代的鼓手’。昆明被称为‘民主运动的堡垒’,《民主周刊》和它的主持人们,便是这个光荣的堡垒的有力的宣传鼓动工具和卓越的先锋战士。”

自“皖南事变”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严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基本停止了活动。1944年9月,借为援助贫病作家募集基金一事的东风,文协昆明分会又恢复了活动。

抗战以来,由于国民党不断摧残进步文化,为抗战建国作了大量努力的文艺界人士生活倍加艰辛,稿酬低廉,入不敷出。著名作家王鲁彦因贫病而于42岁英年早逝;优秀小说家张天翼竟全家忍饥挨饿,等米下锅;话剧先驱洪深也因贫困导致处境恶劣而以自杀表示抗议……这一切给人们心头压上一块重重的大石,也给在昆明的文化界人士心中投下了浓浓的阴影。

1944年7月15日,在重庆的文协总会发表了一份《为援助贫病作家募集基金缘起》,倡议发起为贫病作家募集基金。主持文协总会日常工作的老舍于9月6日由重庆北碚写信给在昆明的李何林,请他邀约闻一多、沈从文、罗庸等同仁,“把分会(指昆明分会——笔者注)调整一番,同时为援助贫病作家展开募捐工作。”这封信由李何林交《云南日报》友人公开发表于9月13日的《夜莺副刊》上,引起社会很大反响。

文协昆明分会在此背景之下,于9月17日召开了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改选了理事和监事。一批抗战期间先后来到昆明的有影响的文艺界人士如常任侠、李何林、李广田、张光年、赵讽、吕剑、魏荒弩等,被选为新理事或监事。楚图南、闻一多等原理事仍当选理事。

接着,文协昆明分会雷厉风行,作出决议,响应总会号召,向昆明社会各界人士发起为援助贫病作家募捐活动的宣传,文协昆明分会的理事、监事们还身体力行,带头募捐。大家把这次活动看成是宣传教育群众、坚持进步文化方向的一次动员。闻一多义刻集资,表示“为响应此项运动,特愿为人刻章10只,每只2千元,全部收入捐助贫病作家”。楚图南、曾昭抡、伍启元、李公朴、张光年、赵讽、白澄、常任侠、叶以群等各位,也都从版税或稿费下捐出1千元。

闻一多还动员他兼课的昆华中学师生响应募捐运动。那天,昆华中学召开了全校动员大会,闻一多、楚图南、尚钺三位教授应邀参加大会并讲话。他们的讲话极富鼓动性,一千多位师生深受鼓舞。这次动员会开得很成功。这与学校班联会(即学生自治会)主席王明和校长徐天祥的努力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后,昆华中学募捐款额名列昆明各中等学校榜首,为38万元(国币)。

楚图南还心情沉重地用他那古朴苍劲的书法录鲁迅写于1932年初的《无题》诗发表在《诗与散文》杂志上,以作援助贫病作家纪念: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录鲁迅诗援助贫病作家纪念

高寒 卅三年十月

10月9日晚,西南联大的学生进步社团“新诗社”也热烈地举行了声援贫病作家的诗歌朗诵会。这个联大新诗社刚成立了半年,导师是闻一多。

新诗社常开诗歌朗诵会,并作批评讨论。他们写诗诵诗论诗,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团结了许多爱好文艺的校内外青年,很快就走出了联大围墙,发展为在昆明社会上都很有影响的一个文艺群众社团,连一些不是它的正式成员的大、中学生与社会职业青年,甚至大、中学教师都喜欢参加新诗社的聚会活动。

10月初,联大师生为响应全国文协举办的救济贫病作家的募捐运动,全校共捐款165万元(国币),其中仅新诗社就募捐到35万元,占了全校总捐款数的五分之一。10月9日晚,新诗社举行声援贫病作家的诗歌朗诵讨论会,同时纪念新诗社成立半周年,地点在大西门外的学生服务处小礼堂。

晚饭后,7时左右,就有200多位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和大、中学生到会了,其中有14位教授。7时1刻,晚会开始,主席何孝达致词,讲了开这个会的目的。然后,请闻一多宣读由闻一多、楚图南、尚钺、冯至、李广田等123人签名的“给贫病作家的慰问信”:

至亲至爱的朋友们:

在这几十天的奔忙中,我们为你们捐到了一些钱,我们敢说:这些钱的用处是非常正当的。我们相信这些钱不特能买回你们的健康,也买回了我们的觉悟。我们知道你们为什么贫,为什么病,你们的贫病,正是人民痛苦的结晶啊!无论你们怎样的受欺侮受迫害,你们的血泪却滋养着我们对强暴的愤恨和对自由的渴望。今天,你们不再是孤立的,你们的语言,将被我们举起,当作进军的旗帜。
人民的呼声是最响亮的,让那些枉死者也站在我们的行列中一齐叫喊吧!当千万个声音合成一个声音,那就会把黑暗震塌的,这——就展开了你们的前途和我们的前途!

向你们致最高的敬礼!

新诗社成立半周年纪念会

1944年10月9日

(闻一多、楚图南、尚钺、冯至、李广田等一百二十三人签名)

随后,诗朗诵开始。首先是新诗社社员叶传华朗诵《心脏的粮食》,然后是集体合诵楚图南翻译的惠特曼的《大路之歌》和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欢乐而自由》中的一段。接着,闻家驷、冯至先生分别朗诵了法文诗、德文诗,孙晓桐同学朗诵了《阿拉伯人和他的战马》。之后,是张光年朗诵长诗《我们是老百姓的女儿》。

最后一个朗诵的是闻一多,他用刚劲洪亮的声音朗诵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讣闻》和《被开垦的处女地》,作为诗朗诵的压轴戏,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全场听众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朗诵结束了,大家开始座谈。

楚图南首先站起来发言。他先分析了新诗发展的情况,然后说:“倘在‘五四’以来短短的三十年内,马上就要求新诗有很大的成就,那未免太急,但新诗的路慢慢会走通,对于一切复古守旧者的嘲笑是不怕的。我们相信新诗的前途和新中国的前途一样光明!”

接着,吕剑从桌上插着的鲜花说起,讲了自己的见解:“有生命力的诗歌,应该是生长在旷野里和农民天天见面的花朵。我们应该和更广大的群众生活在一起。从大众的生活中酿出来的诗歌,才是最健康的。写新诗的朋友们更应该接近民间的东西,采取他们的旋律。北方(当时不便称呼的‘解放区’代称)已经产生了一种新东西,与民歌很接近,而不是民歌,老百姓很欢迎。这是一种新的成就,它预示了新诗的未来。”

之后,沈有鼎、李何林相继发言。最后,闻一多应会议主席之邀请作了总结发言,晚会圆满结束。

昆明这次发起的援助贫病作家募捐活动,由于文协昆明分会和闻一多、楚图南等人士以及联大新诗社等进步大、中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宣传动员了广大民众,同时也体现了昆明民主进步力量的实力和基础。昆明的募捐款额总数,几乎占了全国募捐总数的十分之九。文协全国总会特意来函表示感谢。

文章来源:群言出版社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网(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