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镇由来

古镇官渡位于昆明市南部,距市中心约10公里,海拔1891米,包括秀英村、螺峰村、尚义村、西庄村、六谷村。村落沿宝象河两岸呈不规则块状分布,中有纵横交错的两条街道。
官渡螺峰村、尚义村有大量螺壳堆积层,方园约一万平方米,厚约三至八米,考古工作者称为贝丘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约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本地彝族支系的子君人和撒梅人仍称“阿勾娄”意为“螺蛳城”,古人称螺蛳为“蜗牛”故又有“蜗洞”之称。


△螺壳堆积层。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南诏阁罗凤命长子凤迦异到滇池地区建造拓东城,定为南诏东都。当时滇池水位较高,从碧鸡关的高晓村到东岸的“蜗洞”须乘船走水路,取道石虎关(今关上)入城。为了船泊安全和官宦们的方便,曾在蜗洞大兴土木,修建一个颇具规模的渡口。

△滇池岸边停靠木舟。(官渡区档案馆馆藏)
元代赛典赤因“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雍底”而对滇池的入湖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使滇池水面积缩小,此后官渡不再毗连滇池。经过这次工程后,官渡不再充当滇池渡口,而赛典赤因整治滇池所开六河之——宝象河穿过官渡镇北而流入滇池。这次对滇池的整治也使沿岸人民获得了大面积的肥沃土地,促进了该地的农业生产,官渡也是受益者之一。


△官渡县城图(1278-1285)。

在失去滇池渡口的职能后,官渡的陆上交通要道的作用反而凸显出来。官渡位于昆明东南部,东接小板桥,南通呈贡,其作用相当于昆明南面的一个门户,是昆明通往滇南要道的必经之处。明清时期,昆明因位居南方丝绸之路要冲,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商贸集散城市,官渡古镇也随之得到相应发展,成为繁华的商贸集镇。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修筑通车,火车由昆明站出发,经九门里站,到达官渡的西庄车站,这使得官渡地处交通要道的优势愈发显著,民国时官渡有“小云南”之称。

文章来源:官渡档案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