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机床厂(原中央机器厂)创始人王守竞

1904年,王守竞出生于苏州一书香世家,天资聪颖,少有大志。1924年自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获理科博士和哲学博士。1929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33年入国民政府兵工署,主管光学工业建设,1935年4月入资源委员会,参与国家重工业厂矿建设。1936年9月他奉命筹建机器制造厂- 为当时国家重工业3年计划中的10大工程之一,从此走上了一条开创中国机械工业的光荣而又艰难的道路。

王守竞的家族非常显赫,先祖是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王鏊,父亲王季同曾任京师同文馆算学教习,后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专任研究员。王守武、王守觉两位院士是他的弟弟,何泽慧院士是她的表妹。

王守竞幼年就读于苏州私立彭氏小学。1918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922年入北京清华大学。
1925年夏,获康奈尔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同年秋,转入哈佛大学研究欧洲文学,随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1926年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物理,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守竞刻苦钻研,在量子力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当时中国留学生为了开拓研究视野,增进对美国学术界的了解,感受不同的学术风格,一般在留学期间都要转学一二次。

王守竞一来到哥伦比亚大学马上交上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刚刚结束在欧洲的博士后之旅,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任讲师的Ralph Kronig,有同在哥大物理系做博士论文的I. I. Rabi等。Rabi因发明核磁共振法,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Kronig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没有什么理论物理学家,他们几位年轻人便自发地成立了一个理论物理的自学小组。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王守竞不仅学业方面取得了成功,同时还在爱情方面有所斩获,他遇到了之后与自己厮守一生的费令宜女士。

1928-1929学年王守竞获得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成立于1915年)的博士后研究资助。这项基金的申请有相当难度,每年大约只有5%的物理学博士有此幸运。王守竞是唯一获此基金资助的中国留学生。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去威斯康星大学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J. H. Van Vleck进行研究。

1929年下半年,王守竞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了国内, 受聘担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两年后又北上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组织筹建中国物理学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昭然若揭。国难当头之际,科学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再侧重于理论研究,而是开展了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用科技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守竞放弃了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走上了“科技救国”的道路。1933年秋,国民政府军政部俞大维登门请王守竞主持筹建中国自己的光学工业,王守竞于是毅然放弃了多年的量子力学研究,投身国防事业。此后,王守竞先是在南京筹建光学器材厂,随后又被安排向德国购买军工设备。

1936年9月19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主持下,成立了机器制造厂筹备委员会,并指定王守竞为主任委员。从物理研究到机器制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为了熟悉情况,王守竞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国机器工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做出规划。

机器厂初设湖南湘潭,在抗战烽火中迁往云南,历经艰辛,1939年9月9日,中央机器厂(即今昆明机床之前身)正式成立,汽车制造厂是下辖5个分厂之一,厂址在昆明茨坝,依据中国公路的情形需要设计,选用最优良、最高等、最可靠的材料,用了6个月时间,完成了资源牌货车的全部设计。

从美国运来的设备和器材已经全部到了越南海防,只因数量庞大一直从滇越铁路转运。昆明的厂房也基本竣工,只等设备一到,即可批量生产。不料,1941年初,日本侵占了东南亚,先是强迫越南当局停止转运,封闭滇越铁路,后又占领海防,武装夺劫,抢夺了中央机器厂遗留在海防的汽车生产设备300余吨。中央机器厂从美国运来的汽车生产设备和器材,只剩下抢运到仰光的260余吨,运至畹町暂存。当时滇缅公路运输紧张,国内缺乏重型车辆运输,而且澜沧江铁索桥限载10吨车辆通行,设备无法运达昆明。决定在龙陵县筹建临时汽车厂。

1941年7月,王守竞开始筹备在龙陵县城附近的杞木林建造汽车厂。他不但从国外进口了大批汽车生产设备,还聘请了一个美籍工程专家来负责科技事务。到1941年底,该汽车厂在设备尚未全部安装完毕的情况下,成功制造了两辆“资源”牌汽车。就在历经艰难,汽车厂逐渐走向正轨之时,命运再一次捉弄了王守竞。1942年5月4日下午6点,龙陵被日军的快速部队攻陷,龙陵汽车制造厂落入敌人手中。因为龙陵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敌我军队对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44年6月的最后一次反攻中,龙陵汽车制造厂被盟军的飞机炸为废墟。仅存的6辆资源牌汽车一直作为中央机器厂的重要运输工具,总计行程数十万公里,丝毫不逊色于进口汽车。

在抗战期间,中机厂以其雄厚的设备和技术实力,生产了大量的军民用机械产品,为抗战胜利贡献甚巨。同时所生产的产品中,很多都属于“中国第一”,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王守竞以学者办厂,使厂如学校,既出产品又出人才,意义十分重大,至今为人赞誉。余少川在参与编写《昆明机床厂志》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机器厂(昆明机床厂的前身)的档案资料,著有《王守竞》一书,详细记载了王守竞与中央机器厂在战时艰苦卓绝的工作。我们仅从一个实例管窥王守竞麾下中央机器厂的创造:战时汽油极度匮乏,中央机器厂竟能改造汽车发动机,使其几乎能用一切可以烧的东西跑起来,桐油、煤炭、煤油等等。王守竞有一句名言:“只要给我一个合适的价钱,我什么都能做。”

1944年3月,资源委员会在重庆举办了一次工矿展览会,李约瑟看到中央机器厂展示的蒸汽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煤气发电机、六缸狄塞尔电机以及五花八门的精密机床大为吃惊,李约瑟赞叹:“只要向中国的技术专家、工程师和科学人士提供所需的工具,他们就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相媲美。”

1989年11月20日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视察昆明机床厂,对工厂现状给予高度赞扬,对昆机的前身—中央机器厂也给予了历史的肯定。而王守竞作为创始人和负责人,自是功不可没,其功甚伟。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厂70周年之际,为这位创始人塑了一尊半身铜像,安放于厂区花园中,以供人们永远怀念和瞻仰,可见他在公司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尊崇。

文章来源: 昆明机床 通用技术昆明机床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