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钊:昭通一中首任校长

昭通一中前身为1730年9月28日创办的凤池书院,1908年学校改为昭通初级师范;清朝灭亡后,学校于民国二年(1913年)转设为云南省立昭通第二师范学校, 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是当时全省著名的七所师范学校之一。 民国时期,昭通书香世家出身的张本钊、张本钧兄弟奉命在“凤池书院”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张氏兄弟先后担任校长),1917年改称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更名为省立昭通一中,所以也叫昭通中学。

凤池书院位于昭通,原名昭通书院,又名昭阳书院,清雍正八年(1730)建于城东南八仙海畔。到1784年,昭通知府孙思庭将其迁至文渊街,改名为凤池书院,经过几度修缮。到了民国时期,1913年,设立了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招收五年制师范学生,1917年8月改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3月改名为云南省立昭通中学,使其更成为教育的核心。


昭通省立第二中学

“1912年,云南军都督蔡锷批准在昭通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委任张本钊为校长。张本钊,字仲康,昭通海宴池(昭通老地名,原今博禄乡,今小龙洞、太平一带)人。自幼聪慧好学,1904年考取云南公费留学,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类。毕业后在日本学习、工作近十年。为了鼓励更多人走出大山面向世界,张本钊写信给胞兄张本钧,豪言就是“卖田地(自费)也该去”日本留学。张本钧随后便于1908年自费考入日本宏文学院师范科。张氏弟兄在日本留学期间,为改变家乡的旧式教育,自筹经费购置图书、教学仪器,计划在海宴池创办私立小学堂。1910年,张本钧先留学归来,担任昭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兼恩安县高等小学堂堂长(校长),同时捐赠图书仪器,正式筹办私立海宴池初等小学堂。当时张本钊在日本未归,经省教育司同意,由张本钧代理二师校长,负责1913年的建校筹备工作。他广延人才,聘用戴澍春、刘盛埴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到省立二师执教。同年10月,张本钊回国履职后,又呈文省政府,请求在省立二师内成立昭通八县联合中学。正待大展抱负,遗憾却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只得东渡日本就医,后不幸客死异乡。张氏兄弟为开拓昭通的新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昭通史事记略|清末民初新教育的引入与新人才的培养!(唐 靖)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