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校门为证,致敬陈嘉庚先生
“两门”为证,致敬陈嘉庚先生
厦门大学校系陈嘉庚先生1921年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现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校区。思明校区也是老校区,学校有好几座校门,最有名的应该是毗邻南普陀寺的大南校门和群贤楼附近的西校门。大南校门虽然有“南”字,却位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西北角,是厦门大学最北的校门,之所以称为大南校门,主要是得名于当时的大南社区。2001年为迎接建校80周年校庆,大南校门重建。厦门大学大南校门以庄重大气的设计风格著称,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学术氛围。校门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鲁迅先生的字体。
上:云南畹町国门。下:厦门大学校门“两门”是不是好像好像!
距离厦门三千公里的云南德宏畹町,是滇缅边境小镇,一座抗战名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华中和东南沿海相继沦陷,全国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向西南转移,西南在祖国抗战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沿海国际通道被日寇封锁后,滇缅公路成为我国唯一的国际陆路交通命脉,承担国际援华物资运输重任,被誉为“抗战输血管”和“生命线”。畹町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终点,是国际交通要冲。1939年,陈嘉庚先生号召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战,他们把大批国际援华物资由缅甸仰光经畹町运往中国抗日前线。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由畹町出境赴缅作战失利,当年滇西沦陷。1945年1月20日,中国军队将日寇驱逐出国门畹町,滇西抗战胜利;1月28日下午,在畹町桥头举行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通车庆典;2月,中印输油管道经由畹町架通国内,大批抗战物资重新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2015年畹町国门建成,结束有桥无门的历史。
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到重庆、延安、昆明等地完成考察任务后,于12月9日到达芒市遮放,经畹町走出国门返回新加坡。12 月15 日抵缅甸仰光,并在缅甸仰光社会各界欢迎会上发表了长达3 小时的演讲,这是他在海外第一次报告回国考察经过和延安共产党的情形。
听完厦门大学校门和云南畹町国门的故事,再看看“两门”的照片,细心的朋友是否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两门”的设计建设是不是很像?其实地处同一纬度、分处祖国东南、西南的两座城市,除了“两门”相像外,都以三角梅为市花,都盛产香蕉、桂圆、荔枝……。更重要的是,不朽的抗战精神让相隔近三千里的陈嘉庚纪念馆(厦门集美)与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德宏畹町)牵手,以“国门”和“校门”为证,共同致敬陈嘉庚先生!致敬南侨机工们!
畹町陈嘉庚先生雕像、南侨机工纪念碑
畹町南侨机工纪念馆
南侨机工抗战“武器”
畹町桥(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交汇处)
畹町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交汇处纪念碑
文章来源:一介店小二 微信公众号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