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希麟与民国时期昆明空军子弟小学(粹刚小学)
1938年8月25日,国民政府在昆明成立粹刚小学,由许希麟主持校务,民国时期昆明空军子弟小学(粹刚小学)原址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外五里多村,借用一座清末的老庙建成,现在早已拆除。 入校学生均为空军在职或烈士子弟,粹刚小学是一间完整的小学,设有幼儿园、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等各班,德智体群美五育俱备。大礼堂两壁挂满了为国捐躯的先烈遗照,包括高志航、李桂丹、阎海文、沈崇诲、乐以琴等人。许希麟继承了刘粹刚的遗志,一生恪守了自己的承诺。
民国38年昆明空军子弟小学成绩通知单
临平小学女校长与抗日英雄的生死绝恋
文章来源:临平土著 作者:水湾居人
1932年的秋天,临平(浙江省杭州市)小学迎来了第八任校长,名叫许希麟,是位富家闺秀,上年刚从杭州高级中学师范训练班毕业,由教育局派往临平担任镇立小学的校长,当年她还不满18岁。
许希麟祖籍安徽,她的父亲早年在广德经商,曾任当地商会的会长,后举家迁居杭州。她在临平工作期间,每周都要搭乘火车往返于杭州临平之间,大多是周六下午乘火车回杭州休息,周日再乘火车到临平,开始一周的工作。当时临平到杭州的火车在笕桥设有一个车站,那里有个机场,也有一个航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东三省沦陷。这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航空班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校址就设在杭州笕桥,后来被称作“红武士”的抗日英雄刘粹刚此时正在航校学习。
笕桥航校的学生周末放假,大多乘火车前往杭州游玩,星期天再乘火车返回学校。因此,刘粹刚常常在火车站或者火车上遇到许希麟,这位年轻漂亮、温文尔雅的姑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却没敢打招呼。不久,相思心切的刘粹刚悄悄跟着许希麟在临平火车站下车,一路跟随到临平小学,这才打听到她的一些真实情况。1933年的春天,刘粹刚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一封长信,吐露了对许希麟的爱慕之情。
希龄女士: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不曾想刘粹刚在信中将心仪之人的名字“希麟”写成了“希龄”,许希麟看过之后,提起红笔把它当作学生作文批改了一番,她觉得这封示爱信文笔普通、表达平平,并无过人之处,决定不理睬。
刘粹刚给许希麟的第一封信
年轻漂亮、家境优渥的许希麟真的不乏追求者,有个男孩给她写了160多封情书而未得到只字片言的回复。刘粹刚没有收到回信,但并不气馁,继续写呗,于是,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寄往临平小学。
为了博得许校长的青睐,有一次刘粹刚驾驶航校教练机在临平小学上空做了回低空特技表演,引得在操场上驻足观望师生的阵阵喝彩,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蓝天上书写爱的宣言。这一招果然灵验,打动了许希麟的芳心,这年秋天她给刘粹刚回了信:
“粹刚先生大鉴:
年来屡获大札,素昧平生,不太唐突乎?结文字交,本毋不可……先生诚意相交,待麟禀知家严慈后,倘蒙家大人许可,他日城站相逢,麟自以礼相待也。”
自此,两人开始交往,并很快陷入热恋之中。每当飞机掠过临平上空时,徐希麟都会情不自禁的抬头仰望,在心中默默祈愿心上人平安。许希麟的父亲担心飞行员的职业太危险,许希麟听后笑了笑,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蘸了酒,在桌上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第二年夏天,两人在西子湖畔的天香楼订了婚。其后,许希麟仍在临平小学教书,只是在她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张未婚夫的照片,刘粹刚则驾着飞机四处训练,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彼此间有了更多的牵挂。
1935年夏天,刘粹刚和许希麟决定结婚。当时空军有规定,飞行员必须年满28岁才能结婚,刘粹刚那会儿才22岁。战争就在眼前,朝不保夕,谁能等到28岁?这东北汉子,真狠!他咬破手指,写报告向上级请示,今天不让我娶她,明天我可能就没命,再也没资格娶她了!这份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誓言,终于撼动了军规。大队长高志航借故去沪休假,佯装不知此事。于是,刘粹刚和许希麟在杭州举办了体面的婚礼。
刘粹刚和许希麟的结婚照
婚后不久,许希麟离开临平,随丈夫的部队迁居南昌,而后又迁居扬州、南京。这样算来她在临平整整待了三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此时已担任中队长的刘粹刚奉命率部参战。从8月16日他首战击落1架日军水上侦察机起,到10月中旬,不足两个月时间,刘粹刚共击落敌机7架,被誉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最值得称道的是10月12日这场空战。这天午后,日本海军第2航空队18架飞机空袭南京,因未见中国空军迎击,在南京上空穿梭飞行玩起了特技,以炫耀武力,羞辱中国飞行员。刘粹刚见后怒不可遏,揭掉飞机伪装,跳进自己那架带伤的“霍克3”,单机勇闯敌阵。正在得意扬扬的日本飞行员见刘粹刚单机升空,一齐向他扑来。刘机猛然作了个8字形急转弯,从被动变成主动,狠命咬住日机尾部,4挺机关枪同时开火,击中日机要害。日机万万没有料到这招“回马枪”,拖着一条浓烟跌落在南京市东郊,粉身碎骨。这场干净、利索、漂亮的空战前后只用了几分钟。
南京城里的老百姓也顾不得防空警报,倾城而出,都来观战助威,许希麟也在自家的阳台上亲眼目睹了这场激烈的缠斗,急出了一身冷汗。在那段日子里,他们有时无法相见,只能以写信的方式互诉衷肠。
8月30日,许希麟在给刘粹刚的信中写道:
“自从握别,思念之情无时不萦绕梦寐。虽然处此国难期间,顽敌在前,国将不国之际,不应再有小我,但我还这么年轻,忍不住真情流露,对你倾诉衷肠,这种事是自己难以控制的,没办法。希望不要因为我对你的思念,让你为我分心,否然,我实在是国家的罪人了。”
刘粹刚在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我的工作非常忙迫,从早上四点钟到晚上八点钟都在飞机场里,身体虽稍受些痛苦,但是我们精神上却很愉快!我因为工作关系,恐怕不能常常写信给你,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梦,一切都难预料的,设我不幸,那这就是最后的一封信给你……我的麟!我最亲爱的麟!真的,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我只希望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这是最后的家书,字里行间道不尽刘粹刚对爱妻的无限眷恋和深厚情意,读之令人动容。1937年10月25日,在无尽的担忧与牵挂中,许希麟再一次送别丈夫——山西求援,刘粹刚奉命率机前往。那天凌晨,她亲自把他送上车,隔着车窗,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深情的目光。谁也没有料到,那一眼,是他们最后的告别。
刘粹刚率领三架飞机,从南京到汉口,再经洛阳进入山西境内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太原机场又进行灯火管制,无法降落,只好返回洛阳。当接近山西高平时,僚机的燃油先行告罄,打出“迫降”灯号,刘粹刚毅然投下了唯一的一颗照明弹,协助僚机成功迫降,而自己只能继续摸黑盘旋。当飞机滑行到高平县时,为保住飞机,他没有跳伞,而是选择迫降,但因天黑,在迫降过程中飞机不慎撞上了高平县城城墙上的魁星楼,不幸牺牲,年仅24岁。
高平县的魁星楼
噩耗传来,许希麟悲痛欲绝,在万念俱灰之下,她吞下了36枚银元想要随夫而去,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刘粹刚牺牲后,他的遗骨在高平县妥为收殓。同年11月16日被送回南京,安葬在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为纪念刘粹刚为国捐躯的功勋,1938年8月在昆明创办了“粹刚小学”,由许希麟任校长,首批招收的36名学生均为在职空军子弟或遗孤。
许希麟在昆明“粹刚小学”
她在悲痛中写下的《念粹刚》一文,收录于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课本中,文中写到:“你已离开了我,以后我们固然不能再相处一起,但是我相信,你的灵魂仍和我相依相偎……君去矣,甘为民族争生存。我辈后死之人,誓不完成君志,誓不罢休!”发誓要继承刘粹刚的遗志,用一生教抚好空军子弟和遗孤。1949年她与“粹刚小学”一起迁往台湾。
1990年5月20日,阔别半个世纪后,已经75岁,白发苍苍的许希麟跨越海峡,来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祭奠。她缓步走向刘粹刚的墓碑,凝视碑文时已默默流泪。此时她仿佛又听见丈夫生前呼唤其“麟”的声音,虽已过去50多年,听着依然清晰温馨,只是听着听着已是泪流满面。她向亡夫献上亲手书写的条幅,那是王昌龄的《出塞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希麟在刘粹刚墓前
如今,这段始于铁轨、终于长空的生死绝恋,早已化作这片山河的历史记忆,珍藏在包括临平人在内的国人心中,世代传颂。正像许希麟晚年说的:“他从火车上来,往云天上去,我在原地等了一辈子。其实我们从没分开过,他护着的山河,我守着的孩子,都是同一个中国。”
文章来源:临平土著 作者:水湾居人
End
在1946年共计列管16所空军子弟小学,在1948年有33所。空军部队在1948年随国民政府迁臺後,在臺湾各地设立15所空军子弟小学。 後来,许希麟嫁给了一位广西空军出身的飞行员,生下女儿,1949年迁台定居。
原在松山机场附近的粹刚国小(抗战初期的空战英雄刘粹刚),粹刚国小原为空军子弟学校,在之後由臺北市政府接办(年代不明),由於校地仅800多坪,且西侧部分教室被划为计画道路用地,学校空间有限,加上校舍经台北市养工处勘查为危险校舍,臺北市政府便计画将其併入北侧邻近的民生国小。民生国小在1968年完工後,粹刚国小学生便逐渐转入民生国小,而粹刚国小校舍於1973年被拆除。 原校地在1975年设立臺北市立启明学校,现为臺北市立图书馆启明分馆。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