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师宗召开的这个会议有着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1949年9月,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纵队在彩云石洞村张家大院内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洞分兵”,在云南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石洞村是一个以张姓为主的汉族村子,位于彩云镇西北方5公里处,距县城21公里,目前有291户,张家大院坐落于村子东南边,交通方便,门前有两棵枝干遒劲的百年老槐树,远处是漠漠水田、清清溪流和一片荷塘。

张家大院目前有两个院子为张宗宇、张小三、张小金3户人家居住,基本保持原样,但因年久日深,部分建筑已被损毁或被改建,木板壁上还斑驳残存着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画像和红色口号等历史遗迹。

据族人相传,张家大院建盖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民国时期是国民党师宗县团保局总团长、师宗县南区(今彩云镇一带)团保分局团长张维周的居所,其侄子张宗容是中共地下党员,1947年7月回到师宗,根据反蒋统一战线政策,以家庭亲属关系为掩护,对其叔父张维周进行时局分析和中共政策宣传。1949年2月,张宗容在石洞组织一部分武装加入赵英、田瑛在泸西黄土岩村(今师宗县彩云镇红土村)领导的北宁武工队。1949年3月,该武工队一部分驻扎在石洞村,在赵英、张泽率领下正式开办过一期儿童团员训练班,对周边地霸震慑很大。经其侄子张宗容、张宗跃、张泽等人的多次反复开导,1949年4月,张维周先后交出50多支枪,并支援反蒋游击队粮食、雨帽、米袋、马匹等物,还认购解放公债25万石粮食(合25000斤)。1949年5月14日,中共师宗县委、师宗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张宗容任宣传部长、民政科科长,8月为县委常委;同年6月,张泽也选任彩云乡乡长。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国民党政府加紧策划,妄图把云南作为负隅顽抗的基地,国民党陆军副总参谋长萧毅,到昆明坐镇指挥,制定围剿“边纵”的计划,集中国民党第二十六军、第八军、第八十九军3个军的兵力,在地方保安旅的配合下,对滇桂黔边区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消灭“边纵”。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围剿,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和纵队的主要领导于9月11日,在石洞村张家大院召开军事紧急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边纵”的一、三支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主力第一支队,下辖3个主力团,兵分两路,机动作战。

反“围剿”战略决策为:第一,由纵队司令员庄田、边区党委书记兼纵队政委林李明、纵队政治部主任张子斋率领第一支队15团、16团南下滇东南地区,坚持内线斗争,相机打击敌人,并配合广西百色左江支队和右江支队,打通滇桂黔边境通道,迎接南下野战军入滇;第二,为减轻滇东南和滇东北根据地的压力,由纵队副司令员朱家壁、“边纵”原三支队司令员杨守笃率第一支队17团和六支队,跳出外线作战,组成“西进”部队,挺进滇西,诱敌尾追,调动敌军,牵制敌人,借以打乱敌军部署,然后南下“思普”地区集结待命;第三,由边区党委副书记兼纵队副政委郑伯克到滇中,组织第九、第十支队和独立第1团,向滇越铁路东西两侧出击,打通滇东南与滇南的通道,把滇东南与滇南连成一片,形成全省农村包围昆明的态势;第四,“边纵”罗盘支队司令员杨江、政委刘清与“边纵”二支队司令员何现龙、政委祁山率罗盘支队及二支队坚持内线斗争,“边纵”其他各部坚持在活动地区域开展反“围剿”、反叛乱斗争。这次会议也称“石洞分兵、西进南击”。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 边区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纵”的“围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家大院被政府没收,由政府管理,曾经是石洞区公所、公社、大队、乡、村公所、村委会的办公地点,内部结构大部分被改变。2003年,县财政划拨资金将其中两个大院整体修缮,基本恢复原貌,其中一个大院为老年活动室,一个为革命老区纪念室。同时,张家大院还被彩云镇党委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参观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2月,师宗县委、县政府在张家大院大门旁树立了石洞会议旧地址纪念碑,永昭后世。

文章来源:文化师宗

云之南华人网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网(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