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方:两度担任玉溪中学校长
1937年黄子方担任玉溪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解放初期,玉溪中学、玉溪简师以及广文学校进行合并,黄子方被人民政府任为合并后的玉溪中学第一任校长,直至一九五六年,因工作的需要和年事已高,黄子方离开学校到县政协担任副主席,此后担任此职直至一九七六年病逝。
黄子方,玉溪大营街人,生于1900年,曾创办革命刊物《时代前》杂志。“五四”运动时,他开始接触到《新青年》、《社会主义史》等进步书籍,立志要科学救国。
1924年,赴东京留学。同时翻译石川山四郎《西洋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家传略》,准备把它介绍到中国。 1928年春,黄子方带着译作回到上海,交由“自由书店”出版,并担任书店的校对兼发行工作。1931年,黄子方在上海协助魏惠林办《时代前》杂志,进行革命宣传。偶然的机会,黄子方与巴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朝夕相处,共同翻译克鲁泡特金的著作(黄主要负责校对),又与伍禅在法租界创办《佛尼达姆》周报。
1931年,黄子方在上海协助魏惠林办《时代前》杂志,进行革命宣传。一天,他俩在餐馆就餐时,和巴金不期而遇,黄子方与巴金相见恨晚,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翻译克鲁泡特金的著作(黄主要负责校对),又与伍禅在法租界创办《佛尼达姆》周报。巴金听黄子方介绍他在个旧矿山看到的矿工们的悲惨生活状况,便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中篇小说《砂丁》。巴金又把黄子方等进步青年1931年夏在泉州的经历作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并把黄子方作为书中重要人物高志远的原型,加以生动描绘,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80年代,巴金还在文学回忆录《我与个旧》中,深情地回顾了他与黄子方之间的友谊。
玉溪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县中)最初诞生于公元1925年。1932年改为玉溪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秋又改为玉溪县立初级中学。1939年3月更名为云南省立玉溪中学
1933年黄子方担任玉溪县教育局长, 1936年秋,玉溪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改为玉溪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黄家声,玉溪县大营街人,上海劳动大学毕业。1936年9月就职,1937年春月卸任。继任校长黄子方,教导主任柴如愚,总务主任王树猷,童军教官李光星。 1939年春县立中学改成省立中学时离任。
“黄校长一向冒着风险倡导自由,鼓励学生要为争取自由而奋斗。此外,为了让同学们具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勤奋地学好各门功课,每天早上七时,晚上十时,起床、熄灯号声一落,黄校长就出现在学生宿舍周围,督促同学们按时起床、睡觉。在他任职的四个学期,四百八十多个早晨和夜晚,几乎没有间断过。黄校长这种以身作则,不避艰辛,始终如一的精神,同学们深受感动。在他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们都能按时起床、睡觉,没有辜负他的好意。” 退休教师朱文原在“难忘的玉溪县立初级中学”文章中描述黄子方校长。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