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书 — 滇军抗日首位捐躯的少将旅长(视频)

抗战英烈陈钟书(1891—1938),云南安宁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陈钟书烈士简介

  陈钟书(1891-1938),国民党陆军少将。1938年春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陈瓦房、刑家楼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4月24日,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被运过运河后壮烈牺牲,时年47岁。遗体由火车运至徐州,埋葬在东关外乱葬岗中。抗战胜利后,被追赠中将衔。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钟书为革命烈士。

  陈钟书烈士生平经历

  陈钟书,字树潘,1892年出生于云南省安宁县八街区月照屯,后搬迁于何家营。陈钟书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困,只读过四年私塾,11岁时便到枧槽营做长工,帮人放牛。16岁时承担起抚养弟妹的重担,到野外开得两亩荒地种些杂粮,因收入有限,实难维持全家生活。17岁时,为给家中赔偿债务而去当兵,编在十九镇(师)七十四标(团)当士兵,后任班长。

  陈钟书性沉毅,有胆略,爱学习,办事果断,以英勇称著。辛亥革命时,随唐继尧起义,1915年12月25日,参加护国军讨袁,后来还参加靖国护法,反对张勋复辟。陈钟书在靖国护法诸战役中屡立战功,1923年5月21日擢步兵第四团三营十连任上尉排长,同年10月12日任十连连长。不久,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龙云部下任近卫团副营长。

到二六事变后,胡若愚、张汝骥与龙云争权激化,于1927年6月14日趁龙云放松防备,袭击龙云,陈钟书在六一四政变中忠于龙云,平乱中奋勇作战,战功显赫。1929年龙云晋授他为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九十八师三旅六团少将团长。

  1938年4月初,部队奉命开赴鲁南台儿庄战场,在台儿庄北部刑家楼一带集合,为第二线部队。当时汤恩伯部队是第一线部队,他们抵挡不住日军的连日袭击,见滇军前来支援,不顾大局,撤出战场,公然溜出第一线。

  4月21日,日军发觉汤恩伯部队后撤,中间出现空隙,即趁机推进,向我方猛攻。因一八三师是第二线部队,第一线撤走,所以就与敌人接上了火。在耿庄、刑家楼、五圣堂一带与日军发生遭遇战。那一望无垠的麦地无险可凭,在不利作战条件下,由于中国军队士气旺盛,犹如猛虎下山,向席卷而来的敌人发起了四次反冲锋,击退了敌人的屡次进攻。日军损兵折将,不得不步步向后龟缩。

  日军深知碰上劲旅,遂于4月22日派出飞机到中国军队阵地上空低飞盘旋扫射,接着用密集的炮火向中国军队轰击,再以坦克掩护步兵向一八三师冲过来,一八三师将士置生死于度外,冒着敌人的炮火,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人的一辆辆坦克。短兵相接,拉锯厮杀,双方死伤惨重。一八三师虽然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当天却把敌人赶出一里以外。

  傍晚,陈旅长的部队抓紧时机整顿队伍,修筑工事。官兵们自然地围拢谈论对付敌人的策略,准备粉碎次日拂晓以后敌人的进攻。此时,陈旅长用望远镜一直在观察敌人阵地动静,发现一股敌人驻在距他们前沿阵地约500米的一个村子里,几个岗哨端着枪来回踱步。显然此时疲惫而又饥饿的敌人正在休息。

  夜晚10点钟左右,陈旅长传令挑选勇敢机智回族兵组成敢死队,派营长张世勋率队对敌营进行突袭。陈旅长当面授策略,临出发前他激昂地说:“弟兄们!今晚一定要煞煞这些小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为阵亡的弟兄们报仇!为中华民族雪恨!”

  下半夜,夜空漆黑,敢死队匍匐前进,包围了这个村庄。敌人因连日战斗,十分疲惫,酣睡正甜。亦未察觉已经被包围。

  拂晓时,一声枪响敢死队突进村庄,打得正在梦乡的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不到20分钟就消灭500多敌人,缴获了许多轻重武器及弹药。

  23日中午,敌人又纠集人马,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步兵骑兵同时向五四二旅阵地攻来。在与敌人多次交锋后,陈钟书发现敌人的进攻规律:敌人进攻前,总是要向对方阵地倾泻一阵炮弹。当天中午,敌人又准备发起进攻,枪炮轰鸣时,陈旅长命令将士潜伏在战壕不动声色。当敌人步兵来到近前时,陈钟书一声命令“打”,战士们机枪、手榴弹立即飞向敌群,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在几天的战斗中,陈钟书深感我方武器远不如敌。故以忠义激励官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到24日,陈钟书的五四二旅先后击溃敌军40余次冲锋,前沿部队伤亡过重。下午,由于弹药供应不上,敌人发动进攻时,前沿将士难以抵挡,敌人已向旅部刑家楼、五圣堂逼进。陈钟书身先士卒,率领旅部勤务排及部分官兵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他怒目厉色,接过倒下士兵的手中的枪,连续刺倒14个敌人。虽然身中数弹,仍浴血坚持。眼看又一批敌人冲过来,他振臂高呼:“冲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接着带领将士冲向敌群,终于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这时一声呼啸,敌人一枚炮弹在陈钟书不远处炸开,一块弹片飞入陈旅长左眼从后脑穿出,陈旅长当即倒下,不省人事,旅部参谋主任白学肇发现后,立即将他背下火线,发现陈钟书已经壮烈牺牲,于是命旅部司号班长吴国强及侍卫曾永泰将其遗体运往徐州,由于时间紧迫,到徐州棺殓后葬于东关外乱葬岗。


临终前,陈旅长用尽最后一口气口述了遗嘱,由上尉参谋宋永庆代为笔录。陈旅长在遗嘱中说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两个遗愿

  陈钟书牺牲后,全滇各界代表在沉重的悲痛中纷纷到陈钟书家吊唁。工农商学兵在昆集会沉痛追悼,政府对陈钟书家属颁发了抚恤金。安宁、八街各族各界群众分别召开追悼大会哀悼民族英雄陈钟书,并把陈旅长等抗日阵亡将士灵位入祀忠烈祠,精镌匾额“功勋不朽”、“金碧生辉”悬挂于陈旅长家乡八街的关圣宫。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特颁发“金碧生辉”巨幅横锦表彰其抗日功勋,并追赠中将军衔。

  198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章来源:趣历史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