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中学校长孟循时与滇西剿匪
孟循时 (1922~1969),又名幼初、余贤, 孟循时1922年出生于保山金鸡村,父亲孟存仁曾任国民革命军旅长, 13岁考入云瑞中学, 1939年秋,孟循时初中毕业,考入了昆华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孟循时受到地下党员朱杰、徐渣云、祁亮珠(祁山)等人的教育与影响,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 1940年11月,孟循时在朱杰介绍下入党。之后1942年7月保送西南联大,1946年8月大学毕业到昆明市峨嵋中学任教务主任。后担任中共保山早期地下党负责人、远征中学校长,1949年4月,领导了保山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的武装暴动——金鸡“4.15”武装起义。1949年10月奉命重返保山,带领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西进部队解放保山,先后任保山县副县长、县长。 1952年调文山州专区医院任院长、文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等职。1969年10月被背上莫须有的罪名活活打死,年仅47岁。1950年1月5日,保山地委书记兼专员王以忠带李铭勋、孟循时等人接管保山县旧政权,正式宣布成立保山县人民政府。孟循时成为保山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人之一。
文章原标题滇西剿匪的刀光剑影
金鸡“四·一五”起义,红旗漫卷永昌
1
1947年12月的一天,太阳还没落尽,阴沉的天空就裹携着深冬的寒风,催赶着一个个背箩挑担的人,缩着脖子呵着气往屋里钻。保山坝东北方的金鸡村路上,霎时就人影全无,只有那百年乌桕、黄连树的枯叶,在呼啸的风中翻卷盘旋,飘向路的尽头。
就在这样的萧瑟中,巷道里走来一个瘦削挺拔、步履匆匆的身影,提着皮箱,穿着长衫,在几乎没人注意到的情况下,他进了孟家大院。
他就是孟循时,受中共云南省工委派遣,回家乡保山开展工作,为保山的解放做前期的准备。
孟循时1922年出生于保山金鸡村,祖父田产殷实,家境较好。因为父亲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孟循时六岁得以到昆明上小学,但父亲戎马生涯,并不能时时在他身边守护,九岁的时候,被送回金鸡读书。
及至十三岁,叛逆的少年已不满足于滇西小乡村的偏僻,农村士绅家庭的封建约束也捆绑不住一匹小野马顽劣的心,他离家出走到了昆明,考上了云瑞中学。紧接着抗战爆发,15岁的孟循时时常跟在举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昆明爱国师生后面,游行、示威,一种让血液沸腾的激情和对真理的追求点燃着他不安分的心。此时,他父亲孟存仁已升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对他在外面频繁参与活动很是恼火,告诫他好好读书,不要激进。孟循时的心已如一匹奔跑的野马,哪里收得回来,对父亲的责骂置若罔闻。父亲彻底怒了,断了他的学费。此前从不为衣食发愁的孟循时不得已到食堂打工,也在同学介绍下去报馆打字,但从没有松懈每天的课程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从1938年秋天开始,昆明频遭日军轰炸,孟循时所在的云瑞中学满目疮痍,被疏散到了昆明市郊。面对在轰炸中艰难求生的百姓,孟循时开始从激情中沉静下来,思考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大量阅读进步书刊,和同学徐登云等组织宣传队,在学校附近村庄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秋,孟循时初中毕业考入昆华师范学校,接触到地下党员朱杰、祁山等,随后加入其组织的读书会,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先进革命思想。1940年11月,孟循时在朱杰介绍下入党。之后1942年7月保送西南联大,1946年8月大学毕业到昆明市峨嵋中学任教务主任。
经过几年的锻炼,这时的孟循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斗争经验和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1947年6月,他发动本校学生参加昆明“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示威大游行。他的家乡是保山金鸡村,那时叫凤仪镇,虽然只是小时候和少年时期在那里生活了几年,但对家乡来的学子还是充满感情,他组织了“保山凤仪镇旅昆同学联谊会”,每当同乡在聚会中唱起“凤凰来仪,凤凰来仪,这里是不韦县治,这里是吕凯故居……”他就分外怀念那个远在滇西的小村庄。在聚会中,他组织同乡读进步书刊,讨论时事,成为家乡进步青年的引路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从1947年底开始,云南省工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武装斗争,如派黄平、欧根、王以中、徐铮等到滇西北开展武装斗争,全省各地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保山作为滇西重镇,滇缅公路在抗战后期更是作为国际生命线,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解放战争新的形势下,打破蒋介石把滇西作为反共基地的幻想,截断滇缅公路外逃通道,对战争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1947年孟循时在腾冲与家人合影
孟循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派回了保山。
回到家乡的孟循时深知上级党委对自己的重托,深知夺取红色政权对推进全省武装斗争的意义,也知斗争胜利对深受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之苦的父老乡亲的重大意义。动用自己的家族关系,孟循时应聘到板桥远征中学,以校长的身份作掩护,以学校为据点秘密开展我党的地下工作。这时滇西工委给他的指示就是“走出学校,加强农民工作,准备武装斗争”
有抗战以来地下党员施子健、熊新民、唐登岷等先后到保山开展工作的基础,加上孟循时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本人对保山的社会情况较为熟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948年2月,省工委又派民青成员马家聪、王品山、张笛到保山,孟循时安排他们到远征中学任教,同去任教的还有进步青年和怀奇、王淮春、史建国等。马家聪任教导主任,发动了一大批学生,远征中学的进步力量已成学校的主流。
光尊寺是一个集儒、道、释三教精髓的宗教建筑群,高居于板桥镇北1000米的山顶上,为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逻阁所建。因建筑群庞大,进入民国以后,一度被用作学校和乡绅聚会场所。 抗战胜利后在光尊寺创建的保山远征中学, 1945年,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表彰中国远征军抗日功勋,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等在远征军司令部旧址建立“远征中学 ”,李根源亲自题写校名。
远征中学
1949年2月,省工委再派共产党员杨畅东、木泗源、黄如瑛、倪端龙以及民青成员杨兰芬、苏菲到保山。考虑到远征中学的进步力量在一年的时间里已非常稳固,孟循时将马家聪抽调到金鸡小学当校长,将张笛抽调到金鸡小学,带领新来的黄如瑛及进步青年杨俊章、孟德时在小学开展工作。金鸡中、小学都成了进步力量的中心,孟循时在保山成立了党小组和民青支部。
革命形势紧迫,孟循时等党小组和民青支部成员一刻不敢松懈,在课堂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外时间带学生学习革命理论,教唱革命歌曲,办夜校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发动学生和农民群众开展反官僚、反欺压、反恶霸、反贪赃的斗争。
利用父亲曾是国民革命军的名号,孟循时得知国民党军官李铭勋、徐国元在抗战结束后无意跟随国民党打内战,解甲归田回到保山,立即找到他们,支持他们进入国民党保山县训练处,同时支持李铭勋利用处长之职,办乡自卫队长训练班,在训练班里传播革命思想,发展自己的力量。当孟循时再得知国民党二十六军在保山的辎重连长邓森和运输连长李光忠关系很好时,再动员有爱国反蒋思想的李铭勋去影响邓森和李光忠(邓森后来在边纵七支队三十一团三营担任营长,带领全营在反围剿的沙溪阻击战中担任主攻,英勇牺牲)。在进步师生中发展民青成员的过程中,孟循时看准进步青年高再升胆大心细有勇有谋,派他打入国民党凤仪镇常备队,秘密进行我党工作,为日后的武装斗争创造条件。
孟家大院旧址
2
1949年4月,当剑川“四·二”武装起义成功并在滇西北建立起一片游击根据地的消息传到保山后,孟循时等地下党员意识到,保山的起义也不远了。他们激动着,等待着最佳时机。
这时,保山官僚与地方恶霸因为利益,关系破裂。金鸡恶霸、县参议会副议长杨玉书等人向云南省政府告发县长杨恒刚,省政府电令杨恒刚离职。据资料记载,4月10日杨恒刚交接手续时,发现杨玉书要扣押他,便指使亲信反过来杀杨玉书等人。4月11日晚,杨玉书逃回金鸡。杨玉书手里没武器和士兵,肯定不能与杨恒刚抗衡,他到凤仪自卫中队欺骗说“国军要来血洗金鸡”,把自卫队连夜骗到东山,向永平方向逃窜。这时打入国民党凤仪镇常备队的高自升就在队伍里。高自升在行军途中暗暗控制了大部分自卫队员,在行至瓦渡乡时,与分队长姚应龙将大部分自卫队员带回了金鸡。
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候,保山的党组织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到。4月15日,孟循时带领杨畅东、木泗源、黄如瑛、倪端龙、马家聪、王品山、张笛、杨兰芬、苏菲、高自升、花靖本、孟德时等共产党员、民青成员,以及远征中学、金鸡小学、孟官小学校友会等部分师生,赶到自卫中队驻地张家祖庙,在高自升和姚应龙的配合下,缴获了自卫中队的武器。武器有轻机枪2挺,冲锋枪4支,步枪70支,各式手榴弹100多颗,子弹2万多发,美式军用收音机1台。
孟循时现场对国民党凤仪自卫中队成员进行革命教育,说你们不能再跟着杨玉书去,也不要跟着“共革盟”干坏事,愿意回家的就回家,愿意跟着我们干革命的就跟我们走。
接着,孟循时带领队伍和革命群众接管了凤仪镇公所,建立了保山县凤仪镇人民政府,任命花靖本为凤仪镇镇长,建立了保山第一个人民政权。同时按照滇西工委不打中共武装旗号的指示,建立保山人民自卫军第四大队,这是保山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大队有100多人,大队长徐国元,副大队长韦崇光,参谋李铭勋。
全程参与金鸡“四·一五”起义的李光兴今年90岁,居住在离板桥镇6公里的双脉地村。那时他18岁,作为远征中学的学生,4月15日以后就没在学校上课了,与同学在孟官、受辅村等地宣传“共革盟”不是共产党,让老百姓不要上当。
后任“边纵”七支队三十三团一营教导员的王寿南在回忆录里说,为进一步影响和控制邓森、李光忠的国民党二十六军的辎重连及运输连,避免其被“共革盟”操纵但又不被“共革盟”察觉,党组织指示李铭勋把该部800余人组成“共革盟”第四支队,李铭勋任司令,李光忠任副司令。
当年孟循时(二排左一)与金鸡小学校董会和毕业班学生合影
3
“共革盟”是1949年云南出现的政治土匪武装。保山的“共革盟”是云县“共革盟”进窜保山后纠集起来的反革命武装。4月21日,头目钟世俊率云县投机武装“共革盟”1000余人抵达保山,与张镇英、杨恒刚先火拼后合流,组成“西南人民革命军队滇西纵队”,钟世俊为总司令,赵正元为副总司令,杨恒刚为政治部主任。“共革盟”中有大量的地主、恶霸、国民党伪军官、土匪、特务、流氓、兵痞。“共革盟”组织严重不纯,许多人浑水摸鱼,趁机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无恶不作。
“共革盟”一进保山,就在城乡四处搜缴武器,扩大武装。保山人民自卫军第四大队刚刚成立,立刻受到“共革盟”的威胁,“共革盟”派兵到自卫军驻地威逼交枪交粮。敌强我弱,如果硬碰硬,我方的损失将会很大。按照滇西工委指示,保山党组织暂时规避风险,带领刚成立的人民武装和党员、民青组织、农抗成员向滇西北转移。
4月30日,保山人民自卫军第四大队100多人和远征中学、金鸡小学师生组成的政工队50多人到达云龙县石门,李光兴就是政工队的一员。
其实从保山出发时,李光兴是搞不明白自卫军第四大队为什么要冠着“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的番号的,到了功果桥,他才明白,“共革盟”派重兵守护着功果桥,凭实力根本不可能通过。滇西工委的目的,是以“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的番号为掩护,借司令李铭勋、副司令李光忠的影响力,争取改造队伍,为我所用。事实上这一险招是奏效的,“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800多人也随我军到达云龙。他们中有两个连原属国民党二十六军,行军途中一直计划返昆归队。我方也一直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以防哗变。在石门,党组织对部队进行教育整顿,对确实不愿留队的发给路费自行回家。另外队伍在云龙还查获国民党云龙县常备大队的一批武器,使战斗能力大为提高,党组织乘机对队伍进行整编,组成步兵、炮兵、政工各一个队。
部队是留在云龙还是向滇西北根据地转移?保山党组织急需得到滇西工委的指示。党组织于是分三次派人到剑川、乔后、沙溪向黄平、欧根、王立政、杨苏请示。滇西工委指示:成立中共保山特别支部,在人民自卫军中发展党员和民青成员,对“共革盟”第四支队进行教育瓦解;力争在云龙立足,根据需要可转移到滇西北。
稍后,滇西工委委员王立政到达石门指导工作,如镇山之石稳住了部队的军心。5月18日,孟循时从剑川返回石门,遵照指示成立了保山特别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员。
此时云龙的形势是严峻的,云龙地方武装与国民党沆壑一气,下力围剿保山人民自卫军,身边的“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两个连蠢蠢欲动。保山特别支部意识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仍然冥顽不化,留在身边就是个定时炸弹,于是派特别支部成员杨畅东带领李自升到滇西北,请求滇西工委派部队与保山武装共同消灭之。
5月19日,杨畅东与李自升从石门出发,到达关里松子岭坡,关卡驻扎着云龙县地方武装,接受检查时,很不幸,杨畅东被一名特务认出是昆明学运骨干,这名特务曾在昆明学运中冒充积极分子。杨畅东与李自升被国民党云龙县常备大队抓捕。两人在押解过程中伺机逃跑,为保护李自升,杨畅东在敌人射击时故意往相反的方向跑,吸引敌人注意,李自升受轻伤躲在树丛中,后逃脱返回部队。杨畅东受重伤被抓获,押至乡公所,身受酷刑,最后被割断脚筋,在七天的折磨中英勇牺牲。
因为杨畅东被抓,消息不能及时送到滇西工委,保山特支领导的200名左右武装队伍根本控制不了“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两个连的800多人。这800多人不听李铭勋的指挥,还将连长邓森捆上马背,自行离开了石门,欲沿兰坪、洱源一线上昆明归队。他们配着全新的美式装备,在滇西北强势推进。
中共滇西工委下令各县人民自卫军围追堵截,滇西北各县人民群众也配合追击,兰坪县的啦井,剑川的江尾塘、甸南、大树,鹤庆的牛街都发生了大小规模不等的阻击战,缴获了所有武器装备,800余人除击毙的,愿意回家的遣散回家,要求参加人民军队的则编到了各连队。在行军过程中就有靠拢我党组织的邓森、邓文聪、马步良等人加入人民军队,后来或英勇牺牲,或屡立战功,受人敬仰。
杨畅东烈士
在云龙的保山人民武装在“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离开后,因力量薄弱,很难立足,决定向滇西北转移。但是前有拦截,后有追兵,保山武装不得已先迂回到兰坪,滇西工委派人民武装第二支队司令员李岳嵩率部到兰坪与云龙交界的营盘接应。在二支队的掩护下,保山人民军沿澜沧江东岸北上,经过近10天的迂回、跋涉,于6月下旬到达剑川金华。总部设在金华的滇西工委和人民自卫军举行了隆重的联欢大会。
参与“四·一五”起义的李光兴,90岁,现居隆阳区板桥镇双脉地村
到达滇西北的150多名保山武装人员即刻被编入人民自卫军各个支队,在滇西北武装斗争中锻炼成长。李铭勋在石门时就入党,后来任“边纵”七支队三十二团参谋主任, 三十五团副团长、团长,带领部队参加了反围剿中的剑川、上兰、石鼓等战斗。韦崇光到达滇西北后入党,先后任“边纵”七支队三十三团三营营长、三十三团副团长,参加了反围剿中的剑川、杨柳坪等战斗。
地下党策划发动武装起义的金鸡小学
由原远征中学、金鸡小学师生组成的政工队50多人,分别被安排到人民自卫军总部和各后勤分部。7月到9月,滇西工委将他们中的党员和民青成员分三批安排回保山,重建党组织,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形势。李光兴也在这时回到保山,为保山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李光兴今年九十高龄,记忆力和精神都很好。
参加过金鸡“四·一五”起义的保山人,目前健在的有何克武、李明高(施甸)、李自升、李光兴。
就像一位老兵写下的:
燎原星火忆当年,历历烽烟似眼前。
老骥常思千里远,勉人牢记旧时艰。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保山的天空,才升起了耀眼的红星。
向所有为保山的美好努力奋斗过的老人们致敬!
文章来源: 保山日报 刁丽俊保山日报社主任记者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