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神故里,相约丝路芒棒

腾冲古茶第一村--窜龙远眺

行走户外运动小镇――茶神故里,丝路芒棒。从腾冲市区沿史迪威公路北线驱车二十余公里,进入丝路芒棒。史迪威公路即老保腾公路,1936年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兼第一公路局长李曰垓率领勘察,1937年从县城修到甘露寺。几修几停,直到1944年7月腾冲抗战反攻阶段,封维德组织地方协同军方,历时三昼夜铺就龙文桥而全线贯通。抗战结束后公路一度中断,1950年底,刚刚获得解放的腾冲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全民总动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斗,于1952年1月全线建成。直至上世纪一度成为腾冲、梁河、盈江、陇川、瑞丽五县市通往内地的唯一交通线。沿路数十年的云南山茶成带成廊,争芳斗艳,好一个十里抗战茶花廊。


保腾公路股票(图片来自网络)


十里抗战茶花路

到达腾冲旧时四大名寺之一的甘露寺,甘露寺建于元代,据嘉庆设置的性通和尚墓志记载,元仁宗三年(1316年)为性通和尚所建。清初较为兴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大理僧人源晟至寺主持,是为最兴盛时期。有永昌府学康生候选岁进士张文尚赞誉该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禅师之绩,山高水长”。 古寺历经七百年的风雨,是甘露寺村庄内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建筑。1944年在抗日战争反攻期间,甘露寺曾为远征军野战医院,期间大量建筑被毁坏,在甘露寺侧的水井凹,埋葬着无数的抗战英雄的遗骸。寂静古寺,暮鼓晨钟,超度荐拨民族英灵。村庄面前,硕大的甘露寺水库,建于1958年,本世纪初扩建,现在的水库四围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水禽嬉游。骄阳下,微风轻拂;湖波中,游鱼悠然,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是旅游观光露营垂钓的好去处。


山光水色甘露寺

前行经上营古镇,拜谒抗战老兵薛岳之墓,观赏一路秀美梯田风光,抵达“铁索长虹飞悬臂”的龙文桥。 龙文桥遏保腾公路龙川江枢纽,由封维德募款倡修。1944年7月腾冲抗战反攻阶段,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日寇殊死搏击,眼看战局遽变,周福成率五十三军向西转进渡江在即,委封维德组织限时架设龙文桥,封维德迅速组织地方协同军方,泪水和着雨水历时三昼夜铺就龙文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特传令嘉奖,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将军致信告知。


“铁索长虹飞悬臂”的抗战龙文桥

“梁河设治局封局长:查本军工兵营修复龙文桥,贵局长发动民众热心协助。经本部转请嘉奖在案。兹奉司令长官卫午元诚颂电开(午灰辰燕勇)电悉;该局长发动民众,协助赶修龙文桥,便利军运,殊堪嘉尚,特与传令嘉奖等因,特电知照。 第五十三军军长 周福成 午铣燕”


龙江古渡官归寨

跨过龙文桥,北行三公里,龙江古渡官归寨的栓筏石矗立江边见证千年如烟烽火,江水滔滔洗尽铅华联结中原文明与印巴文明。东行200米,一块旅游标示牌指示着你,封家大院,标示牌前行1500米,就是窜龙古茶园,古茶园具有深厚的茶叶文化底蕴。所处的窜龙早在民国元年腾冲名人封镇国奉委小猛统巡检一职,就规模引种茶树籽种12000多斤到自己的家乡种植,在窜龙自己家的对面山和现在叫大茶园、硝塘的地方种植的较多外,其他封氏家族也大量种植,附近的村寨也跟随种植,种植茶叶在窜龙乃至于龙江地区逐渐成为风尚。民国七年封镇国离官归来后,又多次购置茶种,更是广泛培育茶树,并把树苗分赠各乡种植,还附上种茶说明书。之后其子封维德有先后与1935年、1940年、1941年多次带领引种勐库大叶种茶,并倡导腾冲茶叶训练所,著述云南茶叶天工开物《种茶浅说》。民国元老李根源曾赋诗“群茶叠翠拥窜龙,茶树青青秀谷中;採得毛尖十八担,巡司播种已收功。”


腾冲第一古茶园--窜龙古茶园

前行就是有腾冲古茶第一村的窜龙,在此封家大院的大院文化叫人如痴如醉,历久弥香。几代将军抗英抗日,梅花勋章,五十三军周福成将军的军部,中国最特殊的军种“茶兵”,行武世第,保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绝不是感动二字能说明的。半只对联云“能教废土荒山茶树徧(徧读音bian,意思同遍)栽大业自先公艰难开剏”(剏读音chuang,意思同创)。其落款为:“梁河旧为南甸有神护铜壁两关尚存在少藩契侄出治两载有余有声适承”。这是下联,上联己不知去向,因此谁撰谁书已无法查证。木头材质上好,书法遒劲有力,一定是有较高书法造诣的大家所书,文字雕刻堪称精雕细琢,木材做工精细,当是一两木渣一两银级别的木工师傅所为。什么人所赠送,无从查考。从这半只对联,“能教废土荒山茶树徧栽”解读得出梁河人民对封维德出任梁河设治局长,主政梁河倡导发展茶叶且规模很大,深得民心民望,“大业自先公艰难开剏”表明腾冲、梁河茶叶产业发轫于封维德父亲艰难开基(封镇国,字佩藩)对封氏子承父业发展茶叶产业的崇敬之情跃然于联上,隽永长存。落款“梁河旧为南甸 有神护铜壁两关尚存在”说明对联出处为有辉煌历史和爱国情怀的梁河。“少藩契侄出治两载有余有声适承”,“少藩”点明接受对联者为封维德,字少藩。“契侄”表明赠联者为封维德的长辈,长辈赠送对联更显得封维德的崇高和伟岸。“出治两载有余”写明送对联时间,1942年8月6日封维德受命于危难,出任梁河设治局长,组织战时政府,12月21日,日军围攻设治局署,局署被焚毁,封维德率随员到怒江江防前线成立梁河行署,与腾冲抗日政府合署办公,这一阶段基本不在梁河,直到1944年9月3日,封维德率员随军到梁河恢复设治局,可以推断对联当于1946年9月到1947年九月之间。“有声适承”高度赞扬封维德局长政声人望深的民心,适合呈送匾联,以垂永远。有人说何不再找名家作出上联和匾额,齐齐整整的漂亮,我说封维德那种为官创业的高大上形象已经镌刻在滇西民众心中,对联又何必是一副,半只足矣。


泛着幽光的封家大院一角

大院建筑不算精湛,只为原房屋为日伪焚毁,仓促间建成,但布局合理,四合五天井,附属茶坊油坊,连带砚塘花园,对称规矩,绝对的华族风格,方圆结合蕴含开放包容的大家气概。绝对腾冲茶叶第一人和奠基人父子故居。


明代龙江刀土司记述“有坝曰棠梨坝”的村庄

沿盘山路前行3公里,一个叫棠梨坝的传统古村落生长在一山间盆地四周,古朴大气。明代龙江刀土司就有记述“有坝曰棠梨坝”足见历史悠久,村庄一株古茶树,2004年时树冠高度8。43米,树冠直径8.23米,出土树围133厘米,两任云南省茶学会会长的邹家驹教授考证树龄1200年。大大把腾冲茶叶时间推前。可能是巧合,也或是冥冥中一种安排,古茶树旁边就是村庄的土主庙,淳朴的村民四时祭祀神灵,也或许祭祀着古茶神。抬头仰望,南诏首山西岳岱宗的高黎贡山雄峙苍穹,把腾冲从气候上迥异与中原,独自享受相同与锡兰红茶和阿萨姆红茶的印度洋季风气候。古茶树,古茶园,腾冲茶叶第一人和奠基人成就了腾冲古茶第一村。


茶树王

沿路前行1600米,穿过一片古茶树,号称腾冲东部第一温泉的澡塘温泉毫无羞涩的展示着自己秀美的身躯,毫无修饰。澡塘温泉与其它地方的温泉不同,就是深藏在密林之中,所以叫堪称森林温泉。两个当地马尾丝石随意围拢的露天池子依偎在一巨石之旁,巨石之下温泉卟噜卟噜喷涌,出水口四周泉滑在清澈的温泉陪衬下翠绿的让人如痴如醉,犹如最上乘的翡翠,不忍心破坏,甚或不忍心多看一眼,却又不放心似得忍不住睁大眼睛盯着看,既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部门测试结果为出水温度73℃。随行的村民还记得早年上学的早点就是从家那个鸡蛋到此依靠热水煮熟了吃的。水池出口又是不尽的泉滑,指示颜色有了些许变化。


腾冲东部第一温泉

洗罢温泉,东南行两公里有余,远远地十字架跃入眼帘――基督教堂,龙江地区最大最早的基督教堂,新寨田,70余户农家,几乎都是傈僳族,部分信仰基督教,一个同文同种的民族村寨因了一个十字架传承了两种文明,然而属于他们的始终是哪一方水土的文明。服饰,舞蹈,音乐,包括他们的民族医药大多共享,不外乎一个信仰本民族的神,一个信仰基督罢了。不论什么信仰,崇尚和平,共存共荣,和谐相处,一副大写的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弥足珍贵。村庄樱桃和泡核桃甚是了得,有花看,有果吃,不错的地方。


新寨田基督教堂

教堂前行半里有余,一冢清代古墓,仔细看,原来是茶神祖上的坟墓,一个叫过关箐的地方,可能是过了此关隘又是一美景吧。前行,穿过一片茶园,一片风水绝佳的宝地上民国建筑的几冢陵墓屹立于天籁之下,此处即使封氏陵园,墓地做东向西得地脉之正,所以人才辈出。五、六琢坟茔作一字形排列,分别为封镇国夫妇及先人之墓。封镇国墓于民国十年(1921年)封镇国故世时初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子封维德重建。为牌楼式建筑。墓体高大,构造特别,工艺精湛。里面置有石制供桌。其中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自不言说,而一龙四爪、七个像兽确让多少专家学者抓破脑门,更有在墓门、墓柱及里面的墓壁上,遍题名人题额、墓联、墓赞。多为书法精品。其中有李根源题额“侠义足式”及“封佩藩先生墓赞”,张群题额“佳城百世”,张经翰撰墓联:“马鬃崇封瞻宿草;人思遗泽荐新茶。”张问德题联:“此古所谓负侠者;而今不见藏兹焉。”钟彬题额:“德业千秋。”另有时任参议会议议长徐德祖、外交部长王世杰、内政部长彭啟贤、建设厅长龙德要及陆涑、李曰垓、刘福铭等政要名流的题词、墓赞,堪称琳琅满目。陆涑的墓赞为:“远祖季疵,来到滇池。封神西降,羽裔来迟。绝世佳种,腾龙开基。制销海外,欧美名驰。有子光大,祈灵护持。气吞印锡,功盖武夷。特产逮国,裕民救时。九泉竟志,千载追思。”题款为“封茶神墓赞”。陆涑是中国著名茶叶专家,祁门红茶首任厂长。他对封氏父子开创腾冲茶叶产业给予高度评价,并尊封镇国为“茶神”,而自己谦虚自称“茶迷”。此为“茶神”便是。后土的青天白日更是了得,多少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却是解读不了的多。


挂在云边的傈僳族村庄--横河

陵园面前,村庄比邻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古地名叫茅草地,现在叫那泥坝,村庄不大,三十多户农家,因了风水还是什么的也算人才辈出。村庄旁边一个高数十米的瀑布只可惜距离公路有三两公里,至今无人问津,白白浪费了大自然的恩赐。沿乡村土路约一里又回到史迪威公路,一个挂在云边的傈僳族村庄--横河到了。又是别样的民族风情,60多户人家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群山之中,另一种闲适古朴的民族气息弥漫在巍峨的群山之上,村民基本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一间主房外带一至二间厢房,一些随意的装修,甚至砍来石竹编织几块篱笆也行,反正生活只要快乐着就行。

房前屋后堆满了柴垛,虽发黑却十分整齐。一家一户之间,随意都是绿色鲜活的植物:泡核桃、樱桃、李树、野草莓,沿路迎接着来者;四旁的旱地,除庄稼外马鹿菜等野菜必定是有的,溪流之处,草果这种香料成了一道风景。村庄的烤猪却是出了名的美食,值得一品。再前行,就是大蒿坪户外运动大本营了。


烤猪的傈僳族小伙阿富麦

魅力腾冲旅游网【图文:周永沛】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