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慈:忆我的外公云南大学第二任校长—华秀升

我的外公华秀升,是云南通海县人,蒙古族,生于1895年,1954年病逝于昆明。他曾是东陆大学第二任校长。

  我的外公自幼天赋聪颖。1911年考取清华学堂,先在中等科学了5年,后又在高等科学了3年。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各科成绩斐然。英语尤为突出。

封面图片: 1931年8月29日,省立东陆大学华秀升(1排左3)、龚自知(1排左4)、周钟岳(1排左7)、何瑶(3排左1)等师生在会泽院合影

  1919年北京发生“五 · 四”运动,外公毅然参加了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幸得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及教育界知名人士出面营救方获释。出狱时,受到北大,清华等院校师生集队迎接返校,并摄影留念。

  外公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被选送公派赴美留学。他先考入密苏里大学神学院的文理系。当年从清华毕业到美国留学的云南籍学生仅有2人。外公从该校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弗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研究部主修历史和政治。1922年5月通过了他的硕士论文。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后因父亲病逝,回国奔丧。

  我母亲生前多次回忆起外公回国时的一段往事。由于外公长年在外求学,我的母亲(其长女华素娥)1918年出生后,一直随外婆在通海生活,从未见过父亲。1924年外公回国时母亲已有6岁。当时虽已是民国初期,但封建习俗依然十分盛行。我母亲跟其她同龄人一样,正在被家人强行裹小脚,钻心的疼痛使她的双脚无法落地。外公到家的当天,她被家人抱出来见外公。一见面,还未来得及叫声“爹爹”,外公看见她被紧紧裹住的双脚,一把就将她搂抱到怀里,一边连声叫人拿来剪刀,三下五除二就将裹在我母亲双脚上厚厚的裹脚布剪开了!一边抱怨外婆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给娃娃裹小脚?”以后外公给外婆讲了美国妇女同男人一样在外工作,学习,同工同酬。外婆也深受感动。外婆在外公的鼓励下也解开了裹脚,放了脚。我母亲用她的一双大脚跑遍了通海的大街小巷,成了通海当时的一道风景。以后,外公留在昆明侍奉母亲,并被省政府任命为云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兼美术学校校长。

  时任东陆大学校长董泽,获知外公回昆明的消息后,即向校董事会推荐外公担任东陆大学教授。1926年外公被东大聘为文科主任,便辞去原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及美术学校校长等职。一心投入东大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他在东陆大学讲授经济学兼理工科的英语教学,并自编教材。他纯正流利的英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照片说明:图为华侨教育协会等团体在功德林为云南美专校长华秀升、留法画家徐悲鸿送行。
前排左起第三人为华秀升,第四人为徐悲鸿

  1929年省政府任命外公接替东陆大学副校长职务。1930年董泽辞去校长职务,省政府又任命外公为代理校长。随即参加了“省立东陆大学筹备委员会”,负责私立东陆大学的校产,校具的清理造册,移交等事宜。

  外公在代理校长期间,为谋求学校发展,他积极借鉴和推行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做了很多努力。首先,他对学校的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在校长下设立教务会议,让教授参与学校管理。在教务会议下设有秘书处,教务处,事务部以及各种室,委员会等。在教学体制上,停办预科,专办本科。改文科为文学院,改工科为工学院。增加体育军事培训部;文学院下设政治经济,法律二系;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二系。为云大开创了有院级建制的先例。

  当时学校由私立改为省立,经费主要由省库拨给。但经费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之需。外公执掌校务以后,多次以校长的名义四处募捐。如1931年在 《云南省立东陆大学募集奖学基金启事》 中云:“人才消乏,举世同慨。丁兹革命建设时期,事业的推进什百倍于曩昔,则人才之需要亦什百倍于曩昔。于是人才之供给,遂成当前之重大问题……诸君热心公益,志宏乐育,尚祈慨然捐助,俾资奖进,为教育解决问题,为国家培育人才,异日俊实辈出,效劳建设,岂图个人之幸,国家社会交蒙其利矣。馨香沐手,毋任翘企。”募捐启事发出后,即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初期便募得5.36万余元。

  虽然学校经费困难,外公为加强师资力量,他尽量劝说在校教师,他特别是外省籍教师安心工作,还聘请政府机关、企事业有成就的人到校兼课,并亲自到北京、上海聘请著名教授来校任教。他主张倡导不同学术思想争鸣,活跃学校的学术民主气氛,让各种流派都有一席之地;他同意学生恢复自治会,由学生自选自治会主席;学校还定期举办中英文演讲,通过演讲及竞赛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上采取学分制,严格考核学生学业成绩;在云南推行“学分制”这还是首例。他的这一系列改革让东陆大学面貌一新,受到教育界的赞赏。

  1931年,日本侵占我东北的消息传来,外公领导东陆大学师生于当年10月恢复了1928年因抗议日本出兵山东而组织的救国会,并在师生中组织义勇军,进行军事训练。把即将出版的学术性刊物 《东大月刊》 改为 《东大特刊 · 抗日专号》 出版。他亲自写了刊头语,阐明出专刊的目的是“拿起笔杆子来,尽一点我们当国民的义务”。抗日专刊先后出版了八期,许多文章慷慨激昂,表达了东大师生的爱国激情和誓死抗日的决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师生们的爱国抗日行为,外公都积极支持和鼓励。1931年底,即将毕业的东大第三届毕业生们决定送一件能体现“振作民气”的纪念物给学校,以表达他们“值此国难当头,举国愤慨之秋,须有以振作民族精神者,庶可以激发国民同仇敌忾之心(吾等学生深受高等教育者应有之使命。)”他们了解到云南军械局存放着中法战争留下的一门开花炮,认为把这门炮移到学校,是给学校最好的纪念品,即联名写信给时任校长的外公,请华校长转呈省府饬令军械局拨给补修,陈列大学本部,“俾触目惊醒,因物兴感,唤醒其历史观念,激发其爱国热诚,裨益后进不少,而于该役死难健儿亦可少吐其气于九泉矣!”外公对学生的建议深感佩服,立即提笔呈文省府,请求将留存在军械局的开花炮移拨云大。

外公担心军械局不肯移拨,又亲自致函军械局郑局长:

  敝校第三班毕业学生呈请转呈省府饬由贵局将安南战役奏凯归来留存之开花炮拨给敝校,修补陈列,以唤醒历史观念,激发爱国热忱,以呈请核示。此种开花炮对于吾滇历史颇有价值,任其弃置,未免可惜。台端关心文化,爱重古物,一俟省府令行到局,尚希曲予成全,籍以存续此光荣之历史。敝校领到此物,当叙述原委,将台端赞助盛意郑重入文,以作纪念也。专此奉恳,顺颂台安。
   乡弟华秀升谨启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在外公的积极运作下,开花炮很快移拨给了云大。学校为展示开花炮的风采,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将修补后的开花炮放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会泽院西侧的一个空旷地。并用上乘的青石铸成炮的基座及炮架,将炮筒放置其上,使其与会泽院不仅相得益彰,更增添了会泽院的端庄威严。从此,雄伟的大炮、会泽院前的95级台阶和高耸的大楼共同构成了巍峨的云大会泽院。

  抗日战争期间,外公常到西南联大邀请一些著名的教授、学者、民主人士前来作有关抗日、民主的演讲,以激励大家的爱国热忱。他和李公朴、闻一多两位著名教授交往甚密。两位爱国民主人士遇害后,他不顾自身安危,对其家属进行慰问和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外公除了学业优秀外,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是一名佼佼者。可以说他是云南省第一个获得现代运动比赛成绩的运动员和全国记录保持者。在清华学校学习时,他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他在1917年的100码跑成绩是10.25秒,平了当时清华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那是清华学生潘文炳在1913年创造的。第二年,在清华上学时,外公就是足球校队的队员,还曾经担任过校足球队的队长。在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时,他被选入该校的第一支足球队。除了足球他还很热爱网球运动,网球也打得相当好!回国后在担任云南大学副校长和校长期间,外公积极倡导体育运动,在校园东侧荒地上开辟了东陆体育运动场(今云大东一院体育场)全场周长 800 米,有 400 米的椭圆跑道,200米的直跑道及足球,网球,篮球场,这是当时云南省第一块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运动场。

  1926年7月21日云南省体育促进会成立,外公担任会长,这是云南省的第一个体育协会。在他的积极倡议下,1930年10月,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在“云大操场”举办了第一届全省运动会。

  外公离开云南大学校长的职务后,调任云南省审计处处长,后又被任命为会计处处长。在这期间他也积极倡导在同僚中开展体育运动,在机关开辟篮球场(兼网球场),经常组织大家在工休时做操和打网球,举行职工运动会,开创了新兴的风气。

  抗战胜利后,外公任云南省务委员兼云南省财政厅厅长,省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1949年,国民党特务组织“中统”密电缉拿严办在财政厅供职的中共地下党员李绍基、张亚民,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畏风险,立即派人密告他们两人迅速离开昆明,使二人免遭逮捕。

  昆明解放前夕,不少官员逃往国外,有人劝他到美国去,但他不为所动,毅然留在昆明,并以省务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的和平起义。为云南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外公本可以为政府和人民多做贡献,但因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眼睛几近失明,失去正常人的工作能力。1954年病逝。

  (作者及资料收集整理:袁天慈 杨晓蓓 杨晓蕾 袁讯)

作者: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袁天慈


作者资料:

昆明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中,幼儿时期受过很传统的教育,上学后又接受了比较现代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在地地道道的工人阶级队伍中工作了二十多年,受到工人阶级的熏陶,又从他们身上学到务实、求真的人生态度和严格的工作作风。从大型国有企业又进入中国一流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公司工作至今,也工作了二十年。在这里受到严格的训练,学会与世界一流工程公司技术合作的技能和经验。爱好广泛,但最想做的事就是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弘扬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文化!

文章来源: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均为云南大学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