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窦垿故居

师宗素有“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窦垿的岳阳楼长联无疑是师宗“楹联之乡”得名的重要原因,后人把窦联、杜诗、范记、孟诗、何书合称“五绝”。并与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赵藩的武侯祠攻心联一起,为云南人赢得了“滇人擅联”的赞誉。

穿行于淑基村的大街小巷,仿佛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间穿梭,时而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上,时而穿行于铺满青石板的古老小巷。在一幢现代小洋楼的墙角后面,出现一座座古老的四合小院,古香古色,甚至还有点破败,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小巷两边墙壁上时而出现《训蒙千字文》,时而出现窦氏祖孙三代人治家教子的经典言论、窦氏家风、精美楹联等,时而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字、精美图画。浓浓的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之美。四合院大门边诸如:“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求名求利,总须求己莫求人”的窦氏家风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大门上的对联:“七雄冠世家声远,五桂流芳德泽长”展示了窦氏先祖的荣光与辉煌。

这时一道古老而又幽长的青石板台阶出现在眼前,一行人拾级而上,台阶两旁的景观墙上绘制了窦垿生平对社会有影响的几个主要事件。台阶尽头向右转就看到了高大的照壁,照壁中间镶嵌砖雕“梅雀争春”图案。照壁对面门楼四角飞檐,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梁枋中央雕有“二龙抢宝”图案及“应龙祥云”透雕。整个门楼色彩艳丽,雕刻精致,雍容华贵,气势恢宏,彰显着主人显赫的身份地位。著名书法家赵浩如先生手书的“窦垿故居”四个大字横匾悬挂在正大门上方,格外醒目,大门门屏上悬挂行书联:“红杏雨霑中宪第,绿杨春柳大夫家”;檐柱上悬挂书法家杨嘉铭的隶书岳阳楼长联,显得端庄雅致。

进入大门,眼前出现一长方形内院,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2间,在正房与东西厢房间设有楼梯口。正房檐上雕刻有“双凤朝阳”“拐子龙变形蝙蝠”等精美图案,每间房屋的大门都由六扇屏门组成,每扇屏门又由天头、上幅、玉腰、下裙、地脚五个部分组成,寓“五福齐会”之意。正门柱挂窦氏神对:“守祖宗义方教泽,愿子孙世代书香。”正房东西两间设屏门通二进院。经过反复修缮的窦垿故居,基本保持了主体建筑的原来风貌,置身窦垿故居,仿佛走进文化的殿堂,随处可见的精美楹联,古建筑里的一基一石,一砖一瓦、一梁一枋,都彰显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故居出来,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烟雨朦胧中回望故居门楼,不禁感慨,以“一套家风、一副长联、一副神对、一幅字画”为核心的窦氏家族文化,是窦氏先祖一代代文化名人对文化教育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使得文化教育一代一代的沉淀和积累才形的,不但很好的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是对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正是师宗获得“楹联之乡”美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尚永刚 (作者为师宗县丹凤中学教师)

文章来源: 滇云艺苑
本文写作参考书目:
《师宗以窦垿家风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付余红 徐琼芬
《师宗四合院》 主编陈文慧

窦垿,字于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嘉庆九年(1804年)生,祖籍江南泰川,明代迁居云南,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人。淑基窦氏,为清代滇东望族。同治四年(1865年)逝于贵州任上,享年六十二岁。

兰泉著作甚丰,有《示儿录》《续小学铢寸录》《多识录》《四余录》《游艺录》等,统名《晚闻斋稿》。尤以岳阳楼长联名誉天下。“窦联“后由道州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悬挂岳阳楼上。后人把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合称“五绝”。

岳阳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