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中国藏家如何参与海外艺术品市场
2012年6月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33讲邀请汪涛先生主讲中国藏家如何参与海外艺术品市场。汪涛先生曾在云南师范大学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6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之后留校任教二十余年,担任该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活跃在考古艺术研究领域和国际文物艺术品商业的两栖专家。
南宋四朝宸翰 568.25万美元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设了中国艺术考古学科,这在海外是第一家。英国的中国艺术考古研究其实就是通过艺术品私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的互动产生的。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有了专业化的收藏,才促使伦敦大学开始真正设立一个学科,做相关的学术研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和艺术品市场结合在一起的。主持该学科的教授至今共有四位:最早是W.P.Yetts,主要研究中国青铜器;第二位是S.H. Hansford,主要研究中国玉器;第三位是William Watson,主要研究青铜器,兼及书画;第四位是R.Whitfield,研究中国书画和佛教艺术。
五六年前,英国政府需要了解国外的特别是亚洲的创意产业,包括艺术品拍卖。我当时主持了两个研究项目,一个是中国文化遗产,一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此开始涉足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
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
中国买家要进入西方的艺术品市场,首先要了解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历史。
首先是通过贸易交往。中国的艺术品进入到海外市场,最早可以推到明朝。在明晚期,荷兰和英国等国设立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地进口中国的艺术品,其中最多的是瓷器,因为当时中国的瓷器是最好的,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虽然基本上是比较低端的民窑产品,但其中也有精品。至于鸦片战争所引发的中国艺术品的流失,则是一种掠夺性的流失,包括侵略者直接从圆明园或者紫禁城抢走的一部分。
其次是战乱流散。在战争中,很多艺术品流散到民间,通过买卖的形式又流向西方。
流散到海外的中国艺术品的具体数目无人知晓。欧洲和美国作为主要的流向地,绝大多数中国艺术品的精品应该是在博物馆,一部分在民间流通,中国的收藏家主要关心的是这一部分。
如何了解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
对西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是参与其中的必要前提。国外的拍卖行不像国内需要审批相应的资质才能进行相关类别的拍卖活动,海外没有类似的限定,拍卖的行规和操作方式是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形成的,对于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没有硬性的国家规定。苏富比(微博)和佳士得(微博)是国际性的大拍卖行,在世界各地都开设有分行。此外,最近几年,英国邦瀚斯公司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上发展非常快。这家公司成立于1793年,2001年合并了英国的菲利普斯o尼尔(Phillips Son & Neale)拍卖行,2002年又收购了美国西海岸的布尔菲欧斯(Butterfields,成立于1865年)拍卖行,之后开始大力发展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但这只是其中几个知名的大拍卖公司。实际上,就像英国,每个星期有几百家拍卖行都在进行拍卖活动,一个很小的拍卖行也会有中国艺术品的专拍。
中国的买家参与国外的艺术品拍卖,首先要了解拍卖行的专长,了解哪一个拍卖行更擅长于哪一方面的拍品。资料方面,100年之内的拍卖记录、档案材料都是可以查到的。
其次要了解的就是海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了解有哪些大家收藏了哪些东西。这样才能知道这些藏品什么时候会重回市场流通。那些大收藏家们临终前处理他们的艺术品,一般首选给博物馆,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偿捐赠,或是让博物馆优先购买。这也是大英博物馆拥有大量的中国艺术品的原因之一。
20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一个收藏家是Eumofopoulos。如果有他的收藏目录,一定要赶紧买下来。Eumofopoulos在自己家里盖了一个博物馆,有人去参观或是和他讨论,他都十分欢迎。这样一来,收藏家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当时最顶级的十来位收藏家每星期聚会,最后决定成立一个协会,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东方陶瓷协会(Oriental Ceramic Society)。20年代成立之初,协会成员不到20位。和一般的古董商不同,他们都是很有品位的专业性的收藏家,不欢迎买卖,而是经常在一起研讨。他们的研究心得刊登在协会的会刊上。目前这份刊物内容已经上网了(www.ocs-london.com)。东方陶瓷协会的研究很深入,现在国内陶瓷研究领域尚在争论的一些问题,其实在这份刊物上早就解决了。对于陶瓷研究来说,这份刊物非常重要,做陶瓷收藏和研究的人士值得一看。
要了解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情况,第一是要注意收集各大拍卖行的拍卖图录和相关资料,第二是要收集欧美主要藏家的藏品目录。最近英国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艺术品的流传的书——《流传有绪》(Provenance),由一个古董商和一个收藏家合写,从19世纪末20世纪开始的相关藏家、博物馆、经纪人等有可能找到的信息都收录其中,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
只要有护照、银行的证明、住址等基本信息,到海外的拍卖行竞拍就没有问题了。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各大拍卖公司也开始推出网上拍卖,此外也可以通过电话竞拍。这些基本的竞拍方式和国内区别不大。
如果在海外拍卖行竞标违约
我注意到,从去年开始,英国伦敦的几个大拍卖行开始对买家要求预付押金,特别是要竞拍一些重要拍品的时候。这是因为之前发生了多起买家竞拍成功之后不付款的案例,拍卖行被迫采取这个方式来保护自己。
竞拍成功之后不付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一时冲动,竞拍价格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有的是当时觉得看中的拍品很好,拍下来以后却有了疑问;也有的是像竞拍圆明园兽首这一类的,以不付款来表示爱国。这几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如果是因为偶然一次的头脑发热,竞拍成功却发现无力付款,应该第一时间向拍卖行说明情况,以便拍卖师可以把这件拍品重新放进拍场再次拍卖,这样拍卖行或许不会蒙受太大的损失。如果是在买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种情形,也应该及时和拍卖行联系,说明情况,看是否能分期付款。
竞拍成功之后才产生疑问的,相当于买错了,这种情况也要具体分析。一种是拍卖行没有鉴定出来是一个赝品,或者对拍品的描述不正确,可以要求退货。如果发现拍品有瑕疵,也需要区别对待。在拍卖之前,可以要求拍卖行提供拍品瑕疵报告。如果发现的瑕疵在报告中中并没有说明,那就可以要求退货。如果是在报告中已经说明的瑕疵,你没有仔细阅读就买下了,就不能退货了。
针对拍品瑕疵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拍品在预展的时候才被发现有细微瑕疵,瑕疵报告中没有提及,在图录中也没有说明,但是拍卖师会在拍卖之前做出申明。如果不在现场竞拍,拍下后发现这类瑕疵,是不能退货的。
阅读拍卖图录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拍卖图录所用的字体和措词是非常有讲究的,对拍品的描述文字,第一行用较大的字号,这是拍卖行要负责任的,比如第一行只写“粉彩瓶”,第二行用小一号的字写明年代为乾隆时期,如果买下后发现不是乾隆时期的,拍卖行对此是不承担责任的。拍卖行对拍品有什么不同看法,或者纳税的比例有何不同,这些都是中国买家在参与西方拍卖市场的时候要认真阅读的,主要描述文字之外的小字,或者其他的附加说明都不能忽略,这样才能在发生纠纷的时候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关注不同的市场
如果是对不同的艺术品感兴趣,要关注的市场也是不同的。市场的变化非常快。二十年前,喜欢中国书画的人都去纽约,但十年前中国书画市场转移到了香港。而从2011年8月起,苏富比又在纽约重新开启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纽约中国书画拍卖重振,再次变成一个中心。瓷器可能还是以欧洲市场为主,特别是英国市场比较占优势。在德国,佛像比较多。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购买的范围,对各个拍卖行的优势、拍品来源做一个调查。至于网上竞拍艺术品,到目前为止,还是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妨在竞拍之前先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看看拍卖行能否给你提供保证。
参拍的注意事项
付款:因为反洗钱的规定,国外拍卖行对现金支付有一个最高限额,超出限额就必须用支票、信用卡等支付。另外,不能第三方付款,办理竞拍号牌和付款的必须是同一个人。
出口:对于买下的艺术品能不能出口,在英国有详细的法律规定,也有专门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在英国,如果买下的一件艺术品价值超过一个规定的金额,年代又在50年以上,就必须办理出口证,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签发。不管是在拍卖行还是在古董商手里购买,他们都有责任为客户申请办理出口证。
退税:在国外拍卖行买了东西,拍卖行就要为客户填一份退税单。在飞机场把退税单交给专门的部门就能办理了。如果是在古董商手里购买,因为有20%是可以退税的,而且税款是直接退给古董商,所以他能接受的折扣也就是20%,超过20%就是人情了。大家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要知道这个诀窍。
提问环节
提问:青铜器的投资前景如何?
汪涛:欧美真正开始收藏青铜器是在上世纪20年代之后。当时外国人在中国修铁路,挖出来的青铜器很多,很一般的中国青铜器到了英美市场,价格都非常高,能够买到中国青铜器的都是一些大收藏家。新中国成立后,青铜器出口被禁止,但是也有一些已经流到香港、台湾等地,可能还有一些交易。改革开放之后,很多青铜器流失是因为盗墓,通过香港运到欧美,价格比40年代之前低了很多,但质量非常好。
这几年,国外拍卖行对上拍的中国青铜器开始要求提供合法来源的证明。前几年在欧美市场没有太多人买中国青铜器,一般是顶级的收藏家购买。按中国的法律,在海外合法购买的中国青铜器是可以进口的,但拍卖基本上是禁止的,除非是能证明流传有绪。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收藏青铜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下一步对文物市场的管理政策。
提问:能否分析一下目前国际上对东方艺术品的认知度和未来趋势?
汪涛:如果我是收藏家,现在应该买日本的艺术品。二十年前日本的艺术品非常贵,最近几年,我发现英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艺术品。因为原来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现在没有办法和中国买家竞争了,但还是喜欢东方的艺术品,那就买日本的或是印度的艺术品。如果哪一天中国的买家也开始买日本或者印度的艺术品了,那时候他们就买不起了,但到目前未为止,还是相对便宜的。印度人不喜欢收藏,最近几年,一些新兴的印度新富开始买一些当代艺术,对古代的艺术品似乎不是那么热衷。但总体来看,全世界一流的艺术品还是掌握在欧美收藏家手中。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艺术品收藏还处在往上走的趋势,如果哪一天经济破产了,艺术市场也就破产了。
提问:中国古代书画的市场转移是什么原因?
汪涛:看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图录就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之前,好的中国古代书画一般都是在纽约拍卖,因为当时中国古代书画的收藏者主要是在美国,包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1949年之前,国内一些大收藏家都去了美国,带走了大批的书画,美国就变成收藏家交流的一个中心。但随着这些收藏家的离世,因为财产纠纷等原因,其藏品的流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随着90年代以后中国的拍卖市场的兴起和国人对古代书画的喜爱,很多书画作品都回到了中国,拍卖行情比国外还要好。这就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书画的回流。
纽约苏富比近两年重新推出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是因为注意到美国有一些收藏家还在继续购买中国的传统书画,他们并不一定选择那些上亿的大名头的作品,而是一些中低端的明清书画,这个存量在海外还是比较大的。试探性地拍了一场以后,发现一半以上买家还是外国人。3月22日的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共推出163件拍品,成交总额3516万美元。《南宋四朝宸翰》包括3幅扇面和1件由斗方改成的册页,为南宋高宗、光宗、孝宗、宁宗的书法作品,估价75万-100万美元,以568.25万美元成交。但是我觉得和国内相比,大名头的拍品并不多。但美国的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非常踊跃,最有意思的是清代画家郑旼的《华山八景》,八开山水册页,估价20万-25万美元,以232.25万美元成交,买家是大都会博物馆。这也提醒我们,买书画不一定要看名头,还是要看艺术品本身。
提问:国外拍卖行有没有一套系统的办法来鉴别拍品的真伪?
汪涛:每个拍卖行都有自己的方法。鉴别真伪首先要看专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来说,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首先由内部的专家过目,经过集体讨论,综合所有的意见,最后主管拍板。整个鉴定过程是一个集体商讨和多方面参照的过程。
如果在英国购买艺术品,有税收、鉴定或者法律方面的问题,或是和古董商发生了纠纷,可以找英国艺术品和古董经纪人协会(TheAssociation of Art & Antiques Dealers)咨询。
提问:高古玉这一门类,外国人理解有限,中国收藏家有没有机会?
汪涛:高古玉比较复杂。我认识一些收藏者,一般是自己交流。最近五年,有几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个是美国的大收藏家赛克勒的藏品,拍得非常便宜。佳士得也曾推出四五十年代收中国古玉的一个大收藏家的专场,也拍得很便宜。因为外国收藏玉器的人很少,和瓷器之类的艺术品不能比,很少有人去竞拍。中国的买家如果懂行,应该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高古玉。
提问:我对西方油画很感兴趣,您有什么建议?
汪涛:如果在拍卖行竞买,一般来说鉴定是比较可靠的,而且价钱可能会比较便宜,因为存量众多。但如果对西方油画并不懂行,我建议找一个比较可靠的画廊,说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价位,画廊会帮你做最初的收藏的参谋。
提问:收藏西方艺术品需要注意什么?
汪涛:如果只是想买来做一个装饰或摆设,建议买一点不是太贵的,自己喜欢的。如果是要做某一类艺术品的一个专门收藏,一定要有专家的协助。外国古董商有一点非常好,即使不买他们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资料也都非常乐意提供。了解了整个市场以后才会发现,双方是否趣味相投,这个经纪人是否信得过,是否可以帮助你建立收藏体系。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意识地多走出去参加一些欧美的大型艺术博览会,接触更多的西方古董经纪人。
来源:文物天地
汪涛(华裔英国人),1962年生于昆明,2015年至今汪涛担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主任,芝加哥艺术学院普利兹克亚洲艺术学院院长以及中国艺术策展人。2012年任职纽约苏富比高级副总裁,中国艺术品部部长。汪涛是中国早期青铜礼器、玉石以及雕刻等中国传统古典艺术方面的专家,而且汪涛对于当代艺术也有很深造诣。他曾在云南师范大学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以及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云之南华人网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网(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不代表云之南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