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籍”飞虎”雄鹰-黄煦

黄煦(1918——1953),字晓初,男,1918年12月27日生于昆明,17岁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20岁考入当时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1941年10月,23岁黄煦以优异成绩提前从空军官校毕业,同年11月,他与第12期同学一道赴美国亚利桑那州鲁克空军基地受训。第12期的学员是当时中国空军成建制派往美国受训的首批空军飞行员。因为在美表现优异,他们曾登上1942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1942年底,黄煦从美国受训归来,他随即进入美陆军第十航空队23战斗机大队,驻防印度丁江、腊河期间,每天频繁升空作战,并多次为驼峰航线运输机群护航。在为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执行接送新飞机的任务中,他先后飞越驼峰达十余次,因完成任务坚决,升空作战勇敢被授予美翔鹰勋章,晋升中尉衔。

1943年,23大队扩编成立十四航空队,黄煦调空军四大队,也即大名鼎鼎的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大队志航大队。这一年中旬的鄂西会战和1944年的中原会战,对黄煦来说是永恒的记忆,两次战役中,他击落击伤日机各一架,自己的座机也被日机击中垂直尾翼,在返回汉中机场落地时飞机不幸损毁。中原会战结束后,黄煦奉命调印度腊河空军官校任飞行教官兼任区队长,受上尉衔。1945年抗战胜利,官校由印度腊河迁回笕桥原址。

黄煦曾获得中国空军授予的7枚奖章、胸章,包括两星星序奖章、美国空军授予他空军翔鹰奖章、杰出飞行十字勋章、美国空军飞行胸章。黄煦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1950年10月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3年,黄煦在美国第十航空队23战斗机大队标准照。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尽管空军多次到官校调人,然而黄煦始终坚持报效国家但决不参加内战的原则。1949年12月8日,年方31岁的黄煦驾驶C-46运输机,从台湾经海口到成都接撤退的胡宗南部。一直奉行“保家卫国可以,内战坚决不干”的黄煦,说服副驾驶及机组成员在昆明落地,于次日参加了卢汉将军领导的昆明起义。

  起义后,黄煦被任命为起义空军空运队副队长,在昆明保卫战中,为了彻底击退国民党军对昆明的进攻,并截断国民党军的空中通道,黄煦等人驾经改装的C-46运输机,四次轰炸了蒙自、沾益及西昌机场,使得急于空运回台的国军断了退路。

  参加昆明起义后不久,黄煦成为人民空军第一支运输航空部队华北空运队的一员。1950年1月,随着人民解放军18军挺进康藏高原和平解放西藏,黄煦再次加入到合并成立后的西南空运队,全力担负起主力部队空中运输和补养的任务。

 1953年8月8日,时年35岁的黄煦于执行新津—重庆—武汉—北京的特殊飞行任务途中,在四川省铜梁县天锡乡上空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黄煦放弃了最佳迫降地点和最佳迫降时间,不幸失事,机组9人全部光荣牺牲。

2011年初,黄煦被迁葬至金宝山艺术陵园,成为“军魂园”中的一员。黄煦的墓位简朴而别致,一架C46运输机模型静静地停放在墓碑上方,碑上简洁地刻着主人的身份和离世日期。一旁的墓志铭,上首红字写着“为革命牺牲永垂不朽”,下方则是详细的生平简介,记录着他的赫赫战功。


黄煦和家人在新津时拍的全家照。

  

  
黄煦在鲁克空军基地受训体操课。


黄煦的妻子,昆华女中“校花”张家娴


1953年6月24日黄煦和家人在“锦城”成都拍的全家照


黄煦的墓,在昆明金宝山艺术陵园,一架C46运输机模型静静地停放在墓碑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