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罗衡其人其事
罗用龙
在我还是孩提时,就常听我母亲说,我有一位终身着男装的侠女姑姑名叫罗衡。她1949年随宋美龄去了台湾,因此我没见过她。从她留存给我父母的照片中,我知道她是一位内秀外刚、气质风雅的女性;丰满的身材着笔挺的西装领带,一身男装束,又有了一派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她送给我父亲罗家模的戎装照,圆圆的脸庞焕发着青春的美丽,女扮男装参加北伐等,更显出英姿飒爽的巾帼奇女貌。
罗衡(1911—1984)字侠斋,原名罗云英,云南省盐丰县(今大姚县石羊镇)人。石羊是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镇,自汉代起就因采盐而经济文化兴盛。罗家祖辈是煮盐灶户,罗云英幼年时在家乡石羊进私塾,学《四书》《五经》,深受石羊孔子儒家文化的熏陶,聪明伶俐,自小练就一手好的书法。因有堂兄罗家俊在昆明政法学校任教,她便随堂兄来到昆明进入女子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考入女师。后由父母包办为她在石羊订了婚,男方是石羊甘家的公子。旧社会罗、甘两姓同属石羊的四大家族,先辈同来自江西,两姓人相互结亲,世代相传。所以罗云英的婚约是不能改变的,谁料遭到在昆明读书接受新思想的小云英坚决反对,而父母却步步紧逼,并派人到昆明找她回乡成亲。情急之下,在一位富家女李小姐的资助下办了护照,改名罗衡,妙龄女子剪去头发,换上男装,勇敢地独自逃出昆明,经越南绕香港至上海,再到北京去找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二哥罗家楷,但未找到,从此开始了她浪迹天涯的飘泊人生。当时罗衡只有十几岁,能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勇敢地抗婚、逃婚,走出了她传奇人生的第一步,以后她终身未嫁,也终身不改男装扮。今天我们回忆起罗衡姑姑这段身处封建社会桎梏而离经叛道的勇敢行为,还仿佛看到了她刚毅节烈的身影。
以后罗衡在北京继续补习读书两年多,此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伐。罗衡崇拜中山先生和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闻此消息,立即赶到广州,要求进妇女讲习所。因穿着男装而被拒绝,罗衡与负责人发生激烈争辩,惊动了讲习所的负责人宋庆龄。宋庆龄知道了罗衡女扮男装是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来此寻求民主革命的真理时,当即同意罗衡入学,并允许其继续着男装。罗衡文笔流畅、书法健劲,少年英才,成为宋庆龄的得意学生。1926年3月罗衡在广州加入国民党。
在罗衡到达广州进妇女运动讲习所期间,其三哥(笔者父亲)罗家模也因反对母亲包办封建婚姻从昆明逃到上海辗转到达了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六期。兄妹不约而同在广州相聚,分外高兴。共同的抗婚经历和受大革命思想熏陶而立志追随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的共同志向,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共同爱好、对鲁迅先生的崇拜等等,使他们兄妹情深,志趣相投。在此还要提及的是罗衡1927年2月在广州曾与女友张邦珍(注:张邦珍,女,生于1906年,卒于1997年,云南镇雄县人,出身官宦人家,其兄张邦翰曾任云南外交司长等要职。)两次拜访鲁迅先生(见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日记》),拜访的内容,鲁迅日记中未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有志青年非常敬仰崇拜鲁迅,能拜访鲁迅并受之教诲是青年人所向往的。1927年4月鲁迅应邀前去广州黄埔军校作“革命时代的文学”演讲,论述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当时罗家模在军校聆听了这次演讲。据罗家模回忆,听者挤满礼堂,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完毕,学生们都不愿离去,尾随相送,依依不舍。可见鲁迅先生的人格、文学魅力在当时的青年人中影响之大。罗衡拜访鲁迅,自然受益匪浅。
罗衡在妇女运动讲习所结业后,换上军装,参加北伐军,从事宣传工作。北伐军到武汉后,黄埔军校在武昌成立分校。其中招收了女生队,罗衡便担任了该女生队区队副。虽然她在军校的时间不长,但从此与黄埔军校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缘。姑姑和我父亲同结黄埔缘,他们之间又多了一份黄埔深情。1927年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派遣她与张邦翰、张禄等7人为国民党云南省党务筹备委员,这时她年仅17岁。5月回到昆明,在圆通街挂出“中国国民党云南省党务筹备处”的牌子,社会上称之为“圆通派”。罗衡任常务,兼理财务。两个月后,罗衡与张禄、张邦珍奉令前往南京,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罗衡在宋庆龄家遇见宋美龄,经宋庆龄介绍,结识了宋美龄。由于罗衡才气过人,文笔潇洒,性格刚毅,气质不凡,深得宋美龄喜爱,从此以后,她长期兼任宋美龄的私人秘书,宋美龄的很多文稿信件均出自她的手笔,成了宋美龄的得力助手和男装心腹。
1929年罗衡与挚友张邦珍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在法期间,罗衡与张邦珍、施莉侠3人同住同行,同抱独身主义,且行动大胆,别出一格,被称为“云南女中三怪”。以后罗衡终身与张邦珍相随,形影不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罗衡回国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干事,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四届参政员。在参政会上,在南京立法院大会上,她不畏权势,敢于讲话是出了名的。她拍案斥责孔祥熙的贪污违法行为,揭发过孙科的丑闻,宋子文、何应钦等当时的高官政要,无不被她一一抨击披露。当时的新闻界评论她是有强烈正义感的“炮手”,不畏权势的铁女子。此时笔者父亲罗家模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黄埔军校)任职,兄妹再次相聚南京。那时罗家模已成家,周末罗衡常到兄长家,共忆往昔,峥嵘岁月多坎坷。时值全面抗战开始,全民抗战情绪高昂。当时在南京的还有罗家模的五弟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生罗家梓,正在南京黄埔军校十二期和十三期读书的侄儿白太常、罗用颜等。深受“爱国统一”黄埔精神培育的一门黄埔兄妹侄子五人同聚南京,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岂容日寇横行中国!大家常聚罗家模家里,抨击时事,愤斥日贼,言辞激昂,磨拳擦掌,准备驰骋沙场。1937年底日寇占领南京前,家模、家梓、罗衡及侄儿全部跟随部队、学校、单位撤出南京,以后又在不同的战场上参加了打击日寇的战斗。
抗战期间,宋美龄在重庆白碚主办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安置抗战中的200多名残疾官兵,罗衡被宋美龄聘任为荣军自治实验区少将主任。她又由男装改穿军装。她组织残疾官兵参加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将实验区管得井井有条,受到社会好评。
抗战期间,龙云在昆明创办的南菁学校急需配置一个得力的校领导班子。时值罗衡和张邦珍从法国留学回来,1938年校董事会便聘请张邦珍任校长,罗衡任教导主任。自此罗衡便经常穿行于重庆和昆明之间,既是军人,又是学者。这一对挚友都是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爱国志士,情投意合又志同道合,她们上任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在她们的领导下,全校“笃学、慎思、行端、履实”蔚然成风,走上了求真、务实、创新之路,成为昆明乃至西南地区的名校之一。罗衡姑姑的一位堂弟叫罗敬扬,在抗战期间曾就读于南菁学校,他在回忆文中写道:“罗衡主任原是我们的三姐,因她一直女扮男装,家人都称呼她“三哥”,我也一直叫她“三哥”,她虽然比校长平易近人,但在我们兄弟、侄子眼里,还是够威严的。校长和三哥自幼同窗,形影不离,后来又一起去了台北,古稀之年,三哥病逝,张邦珍亲临主丧,她俩有理想、有抱负,呕心沥血培养人才,难能可贵。”另一位当时的南菁学子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学期末了,我们有幸参观了校长的寝室。进门就是一片红色。鲜艳的地毯、玫瑰色金丝绒的隔帘,闪着豪华的光彩。对面两张床,一张是张校长的,一张是罗衡主任的。她们是一对好朋友,两位新女性。张校长经常穿白衬衣,下穿半短裙;罗衡女士则一身笔挺西装,头发剪成男式分头。她们潇洒自如,整洁大方,不愧是当时女中英豪。她们的卧室虽然布置得光彩夺目,但她们对待教师同事,从来不居高临下。”从这位南菁学子对罗衡寝室的回忆文中,我又多了一份对姑姑侠义大气之外另一面深藏内心世界的女性贤淑爱美之心的了解。
抗战胜利后,罗衡返南京,被选为国大代表,1947年又回昆明竞选立法委员。当时罗衡的二哥、我的伯父罗家楷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生物、农学归来,在当局的支持下,他在昆明开垦试验地,引进国内外的优良农产品种试种,又引进无土栽培、生物(除虫菊)防治病虫害等国外先进技术,一心想振兴云南农业,改变边疆贫穷落后面貌。罗衡姑姑回到昆明后,对伯父献身云南农业发展的举动非常支持,利用她自己在当局政要中的关系,从资金人力政策上尽力帮助伯父,所以他们关系甚密。那时在昆明的还有她的堂兄罗家栋、堂弟罗家治等,其中罗家治跟随罗衡左右,协助其办理公务等,关系亦为密切。他们兄弟姊妹常在家楷家中举行家庭聚会,叙别离情,同游昆明名胜古迹。罗衡在昆明度过了一段人生中的休闲时光。言谈中她不打算再离开昆明而从政了,可惜时间不长,立法竞选成功,罗衡当选为立法委员。1948年宋美龄两次急电催她回南京,只得从命返回南京。1949年跟随宋美龄去了台湾,从此与家乡隔断音讯。
罗衡在台湾历任国民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评议委员,在台湾出版的《名人录》中,被誉为“民意人物”。姑姑在台湾35年,始终怀念桑梓。直到大陆对台湾提出“三通”,云南省、州、县领导鼓励我们家人与久居台湾的罗衡取得了联系。身为云南省政协委员的罗家楷很快写出了《寄语侠斋三妹》的文稿,1979年我陪二伯父家楷将稿件交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三次,表达了家乡、亲人期盼她能回乡看一看、走一走,共话桑梓情的思念。其堂弟罗家治(省政协委员)也辗转寄家书到台湾表达了分隔两岸的同胞深情。大姚县委统战部于中秋节前夕还托人带去了云南吉庆火腿月饼和家乡的板栗、核桃,以表达海峡两岸的同胞深情。据说她接到月饼后很是高兴,认为是多年梦想不到的喜事,并对家乡人的深情厚意深表感激。她在回给堂弟罗家治的信中说:“中心至为安慰,真所谓家书抵万金也。”真切地表达了姑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望。正当两岸亲人做出积极努力,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和亲人团圆之时,1984年《参考消息》报道了罗衡于1984年2月21日在台湾病故、终年73岁的消息。
综观罗衡姑姑的一生,生于乱世,死于忧患。她从小就是一位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肝胆侠义,无私无畏,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而充满奇遇和传奇色彩,致力于救国救民之事而功载史册;她爱国爱乡,精忠报国的美德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怀念。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以告慰在天之灵的罗衡姑姑。
作者:罗用龙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