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勇:为抗日远征军烈士修墓的加拿大客家侨领(视频)
摘要: 1982年,在印度兰济市经商的张其勇随叔父来到印度中部的兰伽市拜祭40年前在印度牺牲的抗日远征军客家籍烈士。但见10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的坟墓埋在荒草荆棘中,碑残茔颓,野兽出没 …
1982年,在印度兰济市经商的张其勇随叔父来到印度中部的兰伽市拜祭40年前在印度牺牲的抗日远征军客家籍烈士。但见10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的坟墓埋在荒草荆棘中,碑残茔颓,野兽出没。叔父告诉他,这里的英烈个个都是抗日英雄,他们随远征军来到印、缅抗击日本军队,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是中国人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烈士中不少是客家乡亲,叔父点出好几位英雄的名字。这座抗日烈士陵园地处“阿萨密管制区”,原由印度政府管理,非印度籍人要经当局发放通行证才能进入,因此限制了华侨前来拜祭。自60年代初中、印战争以后,当局就放弃了管理,当地华侨力难胜任,几十年来,任由荒废,以至如此荒凉。叔父悲怆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贫居异国,有心无力,愧对先烈,唯靠你们为华人争光了。
从兰伽回来,张其勇心潮涌动,先烈们在印、缅作出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而在异国死后尸骨竟落如此荒凉之地,作为一个热血华人,自觉羞颜面世,愧愤难当。但凭一己之力,确难有所作为。由于当时国内对国民党军人的政策尚未明朗,他只能利用自己是当地侨领的身份,以侨团的名义提出筹款修建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的动议。此动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全印华侨的响应,筹措了一笔善款,再与当局交涉,将原在管制区内的585个坟墓全数迁出,在另一块非管制区的远征军墓地旁购地安置。张其勇亲力亲为,历经一年时间,修建成一座庄严肃穆而又环境清幽,有基金,有专人管理,有1000多名中国远征军烈士安息的“印度兰伽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
他的忠义行为,得到蒋经国先生的亲自旌表:“张其勇先生于中华民国七十二年主持重修我驻印度军兰伽公墓工程,使抗日英烈增光异域,厥功至伟,特发奖牌乙面,以示激励。”
张其勇30年代出生在梅县三乡小都下村一个农耕之家,爷爷是个急公好义的乡中绅耆。他在家乡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山中学。1956年,经批准到印度亲人厂里做工。1963年,他在加尔各答市的塔坝开设了一家小皮革厂。6年后,在印度中部的兰济市开了一间中餐馆,红红火火经营了25年,直到1994年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时才转手他人。
张其勇先生在印度旅居了38年,积极从事爱国护侨活动,深得华侨的爱戴。
1994年移民加拿大后,张先生继续从事餐饮业,其子女各自学有所成,有的在美国、加拿大开创实业,有的成为政府公务员。张先生含饴弄孙之年,仍热心为侨服务,80年代在印度时,他从第六届世界客属恳亲会以来一直是该会的参加者,到加拿大后,他也没有中断每一届的客属大会。近十多年来,从印度移民到加拿大的客属侨民逐年增多,带着在印度的威望,其勇先生被选为加拿大多伦多市“梅州乡亲联谊会”会长、张氏宗亲会会长、东山中学同学会会长。近年来,他多次协助各个华侨社团组团回乡访问,增进华侨爱国爱乡之心。2001年9月,他就得到过前来多伦多访问的现任广东省副省长、时任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先生的赞誉,称他是客家人的中加友谊“民间大使”。为了让在加的乡亲多了解家乡的情况,他多次邀请和接待了广东省、梅州市领导和各界代表到加访问,向侨胞介绍乡情。
张其勇先生不但积极做好华侨与家乡的交流沟通工作,自己还热心各项公益事业,近年来,他个人为家乡的教育、交通、文化事业捐资共有20多万元人民币,发动侨胞捐资各项公益事业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