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后落户缅甸的南侨机工后代, 共寻获10位机工后人
文章原标题“大马南侨机工史料工作室访缅 寻获10位机工后人 ”
中国侨网2018年8月28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史料搜研工作室刘道南和卢观英夫妇到缅甸3城镇,寻找70多年前远赴云南抗战而战后落户缅甸的机工后代。收获颇丰,共寻获10位机工后人,搜集史料及一些珍贵文物。
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史料搜研工作室呼吁,缅甸各地南侨机工后代请联系以便收集当年先父/祖父在1939年至1945年间,在云南滇缅公路(昆明连接腊戌)运载军事物资到前线抗战的爱国英勇事迹,俾记录在历史里。
老腊戌云南会馆前的大空地,猜测是当年机工卡车停泊的地方。(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该组织的两位主持人刘道南、卢观英夫妇不久前到缅甸3地,寻找70多年前远赴云南抗战,而战后落户缅甸的机工后代。收获颇丰,共寻访到10位机工后人,搜集史料及一些珍贵文物。
刘道南透露,机工后代见到他俩夫妇到来探访,表示欣慰与感动。因为战后落脚缅甸的机工,不少是来自马来亚、新加坡和印尼。刘氏说,他们的11天缅甸之行,乃从仰光开始,到中部古都皇城曼德勒,以及与云南接壤的缅北重镇腊戌,在各地华侨的协助下,总共见到10位战后没有复员南洋而落脚缅甸的已故机工的后人如下(括号是南洋侨居地):
(1) 刘春泉——太平人,1920年生,1992年卒(72岁),祖籍福建同安。地址:太平免律大城栈。儿子刘振忠、刘振成。刘振忠现居仰光。
太平埠南侨机工刘春泉儿子刘振忠夫妇(左三、四),及机工二代何秀美(左一)与刘道南夫妇等合影。(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 郑建福——缅甸华侨,1918年生,2014年卒(96岁)。祖籍福建永春。儿子郑灯发,现住仰光唐人街。
(3) 何纪良——吉兰丹哥打峇鲁人,1921年生。祖籍广东梅县。战后落脚缅北九谷。
1939年与另一吉兰丹友人谢耀南一起参加第2批机工到云南抗战。出发时获吉兰丹中华总商会欢送并赠“爱国金牌”。儿子何忠山、女儿何秀丽与何秀妹住曼德勒,幼女何秀美居仰光。
(4) 谢绍旺——新加坡人,1915年生1992年卒(77岁),祖籍广东。继子谢财宝,现居曼德勒。
(5) 谢日光——祖籍广东开平。1918年生,1975年卒(65岁)柔佛古来或士乃人,1939年除夕日出发的第1批“八十先锋”机工队 。1946年复员时没有回马来亚,而是落脚缅北腊戌。儿子谢德强,现居腊戌。
(6) 符福锦——森美兰人,1986年卒(70岁)祖籍海南。参加第3批机工服务团前,在新加坡修理马达。战后没有复员,而是到芒市,与傣族姑娘多安宝成家。儿子符和平现居腊戌,在庙宇光明社工作。
(7) 胡天木——新加坡华侨,1900生,1970年卒(70岁),祖籍潮州。取斯里兰卡姑娘为妻。儿子胡丁华,现任腊戌云南会馆书记。
(8) 冯百川——仰光人,1904年生,1986年卒(82岁),祖籍广东梅县。在新加坡受教育,精通英法缅汉语,是机械工程师。抗战期间,先后发明汽油加酒精以补充汽油的短缺。又发明高空投弹瞄准仪,以及研究出减少机工卡车前轮轮胎阔度,以方便在蜿蜒滇缅公路上山转弯的难度。其儿子冯景富现居腊戌。
(9) 廖达生——柔佛哥打丁宜人,1918年生,2011年卒(93岁)祖籍广东梅县。第2批机工。在西南、中缅局任司机。娶腾冲姑娘董学芬为妻。复员到缅北安家落户。生一女二男,幼男廖金华,现居腊戌。
(10) 杨耀南——越南华侨,1921生,2008年卒(80多岁)。祖籍广东南海。与傣族姑娘结婚,后落脚腊戌。生4男3女,老五杨志勤,现居台湾。
一批热心协助寻找机工后代的腊戌父老:左起:伍彦培、萧任平、唐健霖、刘道南夫妇、多叔钟、黄显明。(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刘氏披露,此行11天,从仰光到腊戌,就走了800多英里路。再折回到曼德勒(华侨习惯称之为“瓦城”)。在仰光见到2位机工后代,而在腊戌访问的共有6位,曼德勒2位。但是可惜的是,这些机工第二代,对父辈在滇缅公路上运载军事物资的奋战经历,知晓的不多。而更遗憾的是,他们对父辈的侨居地,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他们也不晓得马来西亚、新加坡或印尼的亲人在何处。
曼德勒机工谢绍网儿子谢财宝夫妇。右一是何秀美。
他表示,虽然访问10位机工后人,但是见到的机工遗留的证件并不多。据二代们反映,父辈当年复员时所携带的证件,在60年代中缅甸掀起的排华浪潮里,为了避免招惹灾难,大部分证件及南洋侨居地地址与书信,都付之一炬。
他指出,1939年从缅甸进入云南的机工,首先多半现在滇缅公路起点腊戌停留过。因此战后落脚缅甸的机工,不少是选择定居腊戌。故此如今腊戌的华侨特别多。在热心老华侨伍彦培(89岁)带领下,曾经到老腊戌城寻找机工车队的遗迹。当年云南西南运输处在老腊戌设有办事处,机工宿舍和停车场。在当年南化华文中学遗址,还看到陈旧的云南会馆礼堂。而礼堂对面一块颇大的空地上,有一个旧篮球场。据推测,这一带就是当年西南运输处的遗址,而空地猜测是机工停放卡车的地方。
刘道南卢观英夫妇访问机工符福锦儿子符和平与胡天木儿子胡丁华(右一)。(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他说,719烈士节当天,他们参观了腊戌果邦中学(初中)校景,今年初是该中学的50周年校庆。校内壁报都是华文书法和作文。腊戌是在掸邦省。省内仍有少数民族果敢族自治区。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云南,因此汉文汉语仍是该地主体语言,但却不称汉文(中文)而称“果文”,据说是避免当局的敏感。
他补充说,腊戌地区目前还保留果文(中文)小学及中学,因此华族子女大部分都会华文华语。市区里商号与组织,华文招牌处处。而腊戌还保留华族地缘性会馆;庙宇如两广观音庙、观音寺、光明社。
他披露,这次缅甸之行,得到华侨的协助,方有所收获。在仰光唐人街的“包子王”茶馆,每早聚集一批饮茶聊天的老人家,他们结成一个名为“百花茶友会”(60余人),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其中一位88岁的赵克,乃文化人,历史知识丰富。而曾当导游兼翻译的钟武靖,热心协助打听机工后代。在刘氏公会前会长刘培峰、现任理事长刘建源、财政刘国贤等人联系下,找到了马来亚太平埠机工刘春泉的儿子刘振忠。钟武靖帮助下见到机工郑建福的儿子郑灯发,并带领拜会缅甸唯一的中文报《金凤凰报》。
他说,在腊戌之所以收获颇丰,乃有热心华侨多叔钟和伍彦培(89岁)的东寻西找。他俩居功不少。在督卡路的包子店新联茶室东主唐建霖的安排下,见到多位茶客:黄显明、姜叔明等。他们也提供资讯而寻找到好几位机工后代。隆情厚谊,铭感五中。
他表示,据腊戌村老反映,当年移居该镇的南侨机工,人数颇多。但经过70余年,现在已经全离世了。而其后人有者已迁居他处,没有联系。而还有哪一些机工,由于年代久远,也一时无从忆起。
刘氏希望通过报端,能让人想起哪些被遗忘的机工,敬请通知:腊戌多叔钟(缅甸手机号:0095-9-43714388);腊戌唐健霖(0095-9-78082834);仰光钟武靖(0095-9-65102801);曼德勒何秀美(0095-9-43031566);刘道南(马来西亚手机号:6012-5217412)。(原标题:南侨机工后人相聚缅甸 追忆先辈爱国情怀)
来源:中国侨网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金凤凰中文报社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