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蝴蝶泉边的神话传说,揭秘它如何成为“大理的爱情胜地”!

自古以来,蝴蝶拥有众多美好的意象,蝴蝶代表爱情、自由、历经磨难后破茧而出的美丽。

其中,蝴蝶象征爱情是人们认知中最广泛的一种,这可能要得益于诗人李商隐用蝴蝶比喻爱情且流传千古的名句,得益于东晋时期的民间爱情传说故事——梁祝化蝶,更得益于后世人们根据梁祝蝴蝶而创作的柔美、深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在云南的大理,有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它和一汪清泉密不可分,是大理人津津乐道的爱情胜地。

这一汪清泉位于云弄峰下,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汪清泉更是大理地区流传的民间爱情故事的起源地,它就是蝴蝶泉。

蝴蝶是蝴蝶泉的象征,也曾是蝴蝶泉最吸引人的自然奇观。

蝴蝶泉因为霞郎和雯姑为了爱情跳入泉中化为两只蝴蝶的故事被人铭记,又因为蝶飞泉涌的奇观而名声大振。

一汪清泉的故事传百年,而这里也成每年农历4月15日蝴蝶会(白族情人节)大理白族年轻人聚会的地方。

世居大理的白族青年不论男女都会在蝴蝶会这天齐聚蝴蝶泉,互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在蝴蝶泉的情人湖边唱起情歌,跳起舞蹈,庆祝的场面极其宏大热闹。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都能歌善舞,拥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歌曲和舞蹈,白族也不例外。

白族没有流传于世的文字,因而白族的歌舞都是依靠口耳相传流传于世,是流传于民间的歌舞史诗,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从先辈那里传承然后不断融入当代文化中形成新的文化。

白族歌舞一脉相承,根基深厚,是白族传统文化里的瑰宝!

追本溯源,白族舞蹈和歌舞最早见于唐人樊绰的《蛮书》,其后宋代《新唐书·南诏传》、元代《南志略》、明代《滇载记》、清代《鸿雪诗钞》等典籍对白族歌舞有详细记载。

从唐代开始至今,白族民间舞蹈已有七十四种,其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就是“霸王鞭”,这一种舞蹈在大理地区很多民俗活动中都表演过。

白族歌舞和白族民族节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白族民间舞蹈和歌舞通常都在三种特定情况下演出,第一种在传统节日中表演,第二种在耕种、收获等农事劳动中进行;第三种在祭祀仪式和宗教法事中表演。

除了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白族还有很多民间节日,如三月街、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等,而这些节日里白族艺人都会唱起白族歌曲,跳起舞蹈进行庆祝。

目光回到蝴蝶泉,蝴蝶泉为何会成为“爱情胜地”,还得从一个流传于大理的神话故事讲起。

古时候,云弄峰下有一个名为羊角村的小村庄,村内住着一名貌美如花、心灵手巧的姑娘雯姑。

云弄峰上住着一个英俊潇洒、勤劳勇敢的白族年轻樵夫霞郎,他为人善良而且武艺高强。一年,霞郎和雯姑在三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他们一见钟情,互订终身,日子美满和谐。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苍山下住着的一位残暴凶狠的俞王,得知雯姑貌美如花,便让雯姑入宫,做他的第八个妃子,并派人强抢雯姑入宫。

霞郎听闻此事,潜入宫城救出雯姑,但是不幸被俞王发现,派兵前来追捕,霞郎和雯姑逃到无底潭(蝴蝶泉原名)时已经筋疲力尽,无路可逃,他们便跳入潭水中。

次日,村民在潭水中并没有打捞到两人的尸体,却看到从潭底飞出两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彩蝶在潭水上翩翩起舞,引来无数蝴蝶,从此人们便把无底潭称为“蝴蝶泉”。

霞郎和雯姑跳入潭水的日期是农历4月15日,而后,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蝴蝶就会聚集在这里,人们觉得这些蝴蝶是在讲述霞郎和雯姑之间的爱情故事,久而久之农历4月15日就被当做“白族情人节”。

曾经的蝴蝶泉内彩蝶纷飞,泉水叮咚,引来无数游客和文坛大家,而每年的蝴蝶会更是人潮涌动,无数白族青年男女在这里相聚,情人湖边响起嘹亮的歌声。

现在的蝴蝶泉,泉水依然丰沛,绿荫蔽日,景色四季如春,一年四季游人不断,虽然已经不见漫天飞舞的彩蝶,但是蝴蝶大世界和蝴蝶馆内依然可见各种各样的彩蝶。

蝴蝶泉内的蝴蝶馆规模全国最大,蝴蝶种类全国最多,其中陈列的标本不乏国内国外的各种罕见名蝶。

蝴蝶馆的入口处有一幅巨大的由蝴蝶拼出的蝴蝶会的画卷,这幅图是蝴蝶馆的镇馆之宝,从画中可以看出蝴蝶会盛大、恢宏、热闹的场面。

蝴蝶馆就是一个“蝴蝶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在这里展出,详细介绍了各种蝴蝶的名字、特点和生活范围,让所有爱蝶之人都能打破地域限制,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蝶。

蝴蝶馆内的每一只蝴蝶标本都各有特色,有的翅膀巨大,有的颜色艳丽,蝴蝶标本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展翅高飞。

蝴蝶泉,因泉出名,被当地人看做爱情胜地,但随着时代发展,蝴蝶泉更多的象征大理白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传说、歌曲、舞蹈在这里融汇发展,福泽后人。

文章来源 阅云南 一静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