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韵:师宗情
师宗情
文/叶浅韵
刚到曲靖财校读书时,同宿舍的瑛大清早起来,操着浓重的师宗口音对我说:“你先死,你先死,你死了我再死。”听到这样的话我很沮丧,一看她的表情,就越发想生气,她居然说这种难听的话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遂在心中产生些厌恶她的情绪。后来,我终于明白,她是在说让我先洗脸,我洗完她再洗。因为发音而产生的小误会倾时就消除了,并渐渐喜欢上这个爽朗明快的女子,常常鹦鹉学舌地跟她说师宗话。
班里有好几个师宗人,后排的友同学亦是,个子小眼睛大眉毛浓,笑起来时还有几分羞涩,是个温和的男生,脾气比学习还好。我们都爱读书,读到精彩处常常不忘记了摘抄。某次友同学从图书馆借来《基督山伯爵》,同学们轮流抢看,都沉迷在爱得痛快复仇得彻底的世界里。但每一个人对书中摘抄的东西必定不同,所以,过一段时间,总会互相交换着看看,看看那些在我们各自的心里能产生涟漪和震荡的地方。有一次,我们都从对方的摘抄本上看到了同一句话:大丈夫立世当学曹孟德横槊赋诗!自此,心中便有惺惺相惜之意,总觉得是同道中人,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毕业后,我们大多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开始了不同的生活。未婚时,还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来来往往地延续着纯洁的同学情。结婚后,我们开始了并不密切的问候,直到后来几乎不问候。但,不问候并不意味着不关心,一旦听闻彼此的消息,心中总是留着一片温暖的地方。
无论是你来,还是我往,或是匆匆见上一面,或是尽兴一顿饭的功夫。就着一次到访,就连生活在同一城市的同样很少见面的同学们,也一并有了相见的机会。可以不把酒,但必然言欢不尽。一群不再年轻的同学,愉快地走在师宗的街上,灯光拉长了我们的影子,也拉长了彼此的情谊。
菌子山,我曾在同学们的陪伴下几次光临,从春天的杜鹃花看到秋天的漫山红遍,最是记得一个叫“醉红岭”的地名。无论在哪一个季节,这座神奇的山上总有红得让人醉心的美丽,即使是冰冻时节,光秃秃的树上挂满了冰凌花,我的心依然是醉红的。还记得多年未见一面的兴同学,喝醉了也要陪着我上山的事,他跌跌撞撞地在冷凉的风中笑中,一边说对不起,又一边自顾地傻乐着,他帅帅的面孔是我变老了才在某天惊奇地发现的,并常以此取乐他。
大片大片的杜鹃花热烈烈地开着,上天肆意地要在这座山上抛下些最五彩缤纷的诗意,有了这些打开眼帘就能入心的美,他还是不甘心,又要在山的另一边,以历史老人的姿态雕刻着世间的沧桑。可以看到壁垒森森的古堡,可以闻到古罗马战场的气息。这边是情人筑起的防线,那边是神仙下凡的雕像。处处像是人工雕饰的痕迹,又处处不像人迹所能至的境界。恍恍然进入梦里,如行画中。
每一次临别时,师宗的同学们总是热情满满地让我受之有愧,这个送来师宗米、绿鸡蛋,那个送来火烧干巴、葵山面。听着艳芬和燕琴两个嫁来师宗的同学日渐娴熟的师宗口音,很亲切地把她们也归入了师宗人,是这方山水把这两个异乡的女子养成了故乡的人。因了她们的盛情,我爱上了师宗的大米,每逢有朋友来师宗,总是嘱咐要带些大米来,这种不够,还要建议开土特产店的朋友一定要卖师宗的大米。且把这种情结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渲染给了亲友们,想必我是因为爱师宗的人才爱师宗的米吧。
曾有一次遇上一个大妈,她一开口说话,我就问她是否是师宗人,她显得很激动的样子,拉着我的手说:“妹妹呀,我已经离开师宗四十多年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哪里人了?你竟然还听得出我是师宗人!”
再后来,因为文学的机缘,我认识了师宗作家周茂林,他时时刻刻像一个绅士那样站在那里,用他的行动践行着文学给人带来的温暖。他的音乐,他的文字就如他的人一样,坚实地踩在师宗的土地上,汲取着菌子山的神灵赋予他的秉性,向着更高远的天地进发。
时值初冬,这一次是以文学的名义来到师宗,聆听了大师们的精彩讲座,免不了又来到熟悉的菌子山。不同的景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快乐。夕阳照在山上,照在山下的村庄里,顿时产生些诗人的豪情,想在这山水之间留下些什么可以永恒的东西。转过身去,才发现一切皆是悬虚的幻觉,就不如抛了我脖子上的红围巾,找颗歪脖子的橡栗子树,悄悄诉说一回小情怀罢了。
匆匆又要离别了,还想去窦垿的故居看看,看看这个写出岳阳楼长联盛泽后世的老爷子,沾沾他的灵气和福气;还想去看看咸丰皇帝的老师何桂珍的翠云山,他撰写的《训蒙千字文》曾作为当时钦定的全国通用蒙学课本,这是一座小城何等的荣耀啊;还有那些被命名为丹凤、彩云、雄壁、大同、五龙的地方,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深藏在其中。这些文化的渊源就留给下次吧,给我一个再来师宗的理由。
作者简介
叶浅韵,原名:魏彩琼,曾用笔名:大彩。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国土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十月》《中国作家》《中华文学选刊》《大家》《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边疆文学》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奖,多篇文章被收录进中学生辅导教材及各种文学选本。已出版个人文集《陌上花开时》《必须有那样一个人存在》《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等。2019年4月,叶浅韵创作的《生生之门》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散文奖。
摄影:徐守毕, 云南师宗人,自由摄影爱好者,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联盟协会会员。
文章来源:师宗文艺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