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县云南同乡会
南投县云南同乡会草创於民国九十九年(2010)十月十五日,适逢一年一度的「清境火把节」盛会,在「臺北市云南省同乡会」蔺斯邦理事长、唐惠珍总幹事及数十位乡长特别远道亲临指导与祝福下宣告成立。
上图:南投县云南同乡会在「臺北市云南省同乡会」数十位乡长的祝福下宣告成立(2010.10.15)
南投县云南同乡主要聚居在「仁爱乡清境社区」,亦即国内外知名的臺湾高山渡假胜地「清境农场」週边地区。民国四十九年(1960)中部横贯公路开通,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为安置荣民并有效开发山林资源,计画於武陵、福寿山、雾社、西宝等处设置农场,随即向臺湾省政府价购南投县「雾社牧场」,於民国五十年(1961)二月成立「臺湾见晴荣民农场」。是年叁月至四月间,在金叁角地区孤军奋战已长达十一年的滇缅游击队及眷属(统称为「滇缅义胞」)第二次撤臺①,经成功岭为期叁个月的编组、训练後,其中志愿退役者,有206人被分配在南投;从没水没电的荒山野岭开始,滇缅义胞胼手胝足、荜路蓝缕地在这里打造臺湾的新故乡,也成为第一批开闢「清境农场」的幕後英雄。②
据民国一○二年(2013)调查统计,清境地区的云南同乡已繁衍至第四代,现有人口约六百馀人,但其中超过半数移居或暂居外地,实际居住者不足叁百人;而现居主要负担家计的第二代仅有八十馀人。经济上以务农为主(香水百合、高山蔬果),民国九○年代以後随著观光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转型经营民宿、餐厅,或从事旅遊导览等相关工作。
南投县清境社区出版的《从异域到新故乡》叙述滇缅义胞从金叁角到臺湾落地生根的历史,至2015年已发行至再版五刷。南投县清境社区出版的《从异域到新故乡》叙述滇缅义胞从金叁角到臺湾落地生根的历史,至2015年已发行至再版五刷。
民国九十一年(2002)「清境社区发展协会」成立,为南投县云南同乡与清境地区居民所组织的第一个人民团体,以推动社区总体营造为主要任务。历年来,陆续办理云南民族舞蹈班、亲子电脑班、葫芦丝演奏、水烟筒製作、蜡染研习、清境美食文化故事…等多项计画;并发行《云雾清境》、《从异域到新故乡》、《高山上的眷村》、《臺湾小瑞士》…等多本历史文化书籍,致力於落地生根的滇缅文化再造。此外,自民国九十六年起(2007)首度在博望新村举办「清境火把节」③,以「照天祈年‧除秽求吉‧部落团结‧薪火相传」赋予活动意义,至今(2016)已连续举办十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旅客前来同欢,也成为臺湾云南同乡每年同聚一堂、共叙乡情的代表性活动之一。
由於第一批落足清境的206名滇缅义胞中,包含了傣族、哈尼族、栗僳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呈现多彩缤纷的族群文化;也使得南投县(清境社区)不仅在地理、环境、气候,甚至在人文方面,都可说是臺湾「最接近云南的地方」。
有鑑於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重要,「南投县云南同乡会」於民国一○四年(2015)正式申请立案,公开选举李克之、鲁文印、罗有寿、杨陞义、陶家福、杨天福、尹芳子、杨桂兰、张亚方等九人为理事;杨天喜、赵昌华、江荣华等叁人为监事;丁爱国、杨友惠为候补理事;吴文良为候补监事;并由李克之当选第一届理事长(每届任期四年)。未来将持续与海内外各云南同乡团体密切合作,联繫同乡情谊,促进两岸交流与发展。
註①:滇缅游击队1953年在联合国压力下第一次撤臺,1961年再以「国雷演习」名义第二次撤臺。详见《从异域到新故乡─清境社区五十年历史专辑》,2015,再版五刷,清境社区发展协会发行。
註②:「臺湾见晴荣民农场」曾数次易名;196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先生因感於此处「清新空气任君取,境地优雅似仙居」,故取名为「清境农场」,沿用至今。
註③:「清境火把节」活动前身係2001年由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所举办「清境一夏」系列活动的「云之南摆夷文化祭」。2007年首度由清境社区发展协会在村莊(博望新村)内举办,并以「照天祈年‧除秽求吉‧部落团结‧薪火相传」形塑活动意义。详见〈清境火把节活动源起与展望〉,叶瑞其撰,2015,刊载於《云南文献》第四十五期,页152-157。
文章来源:【《云南文献》第46期;民国105年12月25日出版】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