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宝藏》三件“云南国宝”之外 ,云南还有哪些重量级宝物
去年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五期,推出了云南省博物馆的3件宝物——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聂耳的小提琴。3件文物从远古到现代,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云南厚重而璀璨的历史底蕴。省博物馆入选的3件国家宝藏的关键词分别为“声”“青铜”“天龙八部”。截止至2017年12月,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26660件套,这些馆藏文物包括书画、青铜器、邮票、钱币、金银器、玉器、漆器、织绣、契约文书等.
聂耳小提琴
“声”在省博物馆的众多馆藏文物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使用过的小提琴。
聂耳小提琴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青铜”讲述的是贮贝器的故事。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大多用来贮存贝币,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存钱罐。同时,贮贝器也是象征权贵地位、祭祀祖先的重要器物。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为典型的束腰圆筒形的贮贝器,器腰两侧各装饰一个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细节刻画极其逼真。器物盖上有4只体格健硕的牛逆时针围绕中心作奔跑状,而中心有一个圆柱柄托盘,托盘上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人物形象。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鎏金骑士位于整个器物中间位置,为当时古滇国贵族武士形象。“天龙八部”则介绍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出土于大理崇圣寺千寻塔,金翅鸟梵名为“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整器鎏金,显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上面3件宝物——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聂耳的小提琴, 云南还有哪些重量级宝物。
牛虎铜案
朝代:战国
大小: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
出土:江川李家山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作为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成型于战国时代,出土于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 是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墓葬。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作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小牛,作站立状。大牛和小虎用模板铸造,一次成型,而小牛则是另铸,再焊接。牛虎铜案是滇国的一件祭器,无论从力学或美学角度看,该器物均几近完美。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这尊阿嵯耶观音立像总重1135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纯金铸造的宋代佛像,也是南诏大理国最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据悉,该观音立像铸造后并未打磨抛光,但至今依然金光熠熠。
明代嵌宝金冠
明代嵌宝金冠为国家一级文物,1963年出土于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该器物呈半球形,由形似莲花瓣的薄金片,内外四层累叠而成。金冠上镶嵌着红、蓝、绿、白等各色宝石20多粒,光芒四射,交相辉映。这顶曾经被王侯使用过的金冠,集中融会了多种工艺技法,如錾刻、镂空、镶嵌、焊接等,充分反映了明代金器制作高超水平,更显现出明代王候之物的华贵。
青花八宝纹抱月瓶
青花八宝纹抱月瓶淡雅清新,青花呈色浓艳并稍有晕散,瓶腹部各有一个突出圆形乳钉,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除去青花八宝纹抱月瓶本身历史艺术价值,文物收购故事也同样精彩。
西汉战争场面贮贝器
朝代:西汉
大小:盖径30厘米、高12厘米
出土:晋宁石寨山
西汉战争场面贮贝器出土于晋宁石寨山,发现时器身已残,只余一个器盖尚存。器盖上饰一组人物,有高高在上的骑马骑士、步履蹒跚的抬盾护卫,也有手握各种兵器的士兵,负伤倒下的士兵,衬托出骑士的英勇无敌,通过雕塑人物的动作与神情,残忍激烈的战争场面“无声”再现。此器盖铸有13个人物,中央是1名骑士,通体鎏金,当为主将戴盔贯甲,束带佩剑,左手控疆,右手持矛下刺,马颈下挂着人首级;马后方1人仆地,裸体无头,人右手执剑前刺,左手持盾护身,马前方仰卧1人,披发;仰卧者外侧3人,皆执盾执剑作刺杀状。骑士后方有奔跑者3人,皆穿甲佩剑,其中1人提人头,另1人执盾牌,持盾者之左后方1人倒地,另1人足踏其背,手抓其刺,作刺杀状,此人前又有3人,其中2人披甲佩剑,1人右手拔剑,左手前伸作捕捉状。
房屋模型铜扣饰
朝代:西汉
大小:高11.5厘米、宽12厘米
出土:晋宁石寨山
铜房屋模型扣饰表现了一场室内“祭祖”仪式。铜房屋由干栏式与井干式建筑组合而成,用巨木桩建上下两层平台,设栏杆和栏板。平台后部中央为一井干式建筑,屋内正面开有一窗,内见一人头。有专家认为,小龛所供皆“滇”人妇女之头。这应是以“滇”人祖先头颅制成的模型,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房屋本身可能是专门供奉祖先头颅的“神房”。我国古代的祭祀仪式,通常是“祭于内者为祖,祭于外者为社”。滇国也不例外,凡祭农神、山神和水神等,多在室外特设祭坛,祭祀祖先则在室内。台上十一二个人,男女杂沓,笙歌乐舞,烹饪食物,献祭牺牲,取悦神明,供养祖先。左右两侧各立圆柱,上挂牛头;平台正中置梯,梯上浮雕着象征土地的、蜿蜒向上的蛇纹。而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根本,因而也成为祭祀的对象。整个场面似为一种与农业有关的“孕育仪式”。而女始祖与象征土地、繁殖力、女性的蛇图像联系在一块来崇拜,这在古代民族中屡见不鲜。
虎牛搏斗铜扣饰
朝代:西汉
大小:长15厘米、高9厘米
出土:晋宁石寨山
高9.7厘木,宽15.3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一虎与一巨角牛搏斗,虎被牛撞倒在地,腹部被牛角戳穿,肠露腰外;虎口反咬牛之前腿,前爪抓住牛腹,后爪蹬向牛头其下有一蛇,口咬牛腿,尾绕虎爪。云南省博物馆藏。
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
朝代:西汉
大小:高38厘米、盖径30厘米
出土:晋宁石寨山
这是一件铜鼓形贮贝器,鼓腰部有狩猎图案:8人裸体,胯下系宽带,上束至腰际,手中各持兵器作追赶野兽状。器盖上铸52个人物和一猪一犬。鼓面中央立有一对蛇盘绕的圆柱,柱顶立一虎。柱右和柱前是3个或被双臂反绑、或戴锁枷的裸体人,当为用来祭祀的牺牲。旁边一位乘坐4人抬轿的贵族妇女,可能是主持祭祀仪式的女奴隶主。两侧边沿还各有一鼓。这个贮贝器表现的就是滇国的一次祭祀活动。
唐继尧虎符
时期:民国
尺寸:高14厘米
护国运动后唐继尧主滇,联合西南诸省出任军政府的元帅,欲称霸西南地区,这对虎符就是在此期间铸造和使用的。对虎符上端分别铸有两只老虎,左件正面镌刻铭文:云南省长唐检点副证“,背面是“民国十二年七月二号制”,并有“唐继尧印”印样。右件是“云南省长唐检点证“,背面为“民国十二年七月二号制”,也有“唐继尧印”印样。两件扣合起来,侧面为“军字第贰叁号”和“令行推出”字样。在近代工业科技已经发展的时期,任然使用这种古老的调兵凭证,可见这对虎符的特别和珍贵之处了。
蔡锷军刀
云南省博物馆藏的【蔡锷军刀】长约99厘米,精美绝伦的刀鞘为金属所制,弧形钢质刀身,亮银色的外表依稀能看到昔日的光鲜,只是如今已有一些斑驳的锈迹,显得有些暗淡。
郭熙《溪山行旅图轴》
《溪山行旅图轴》兼以“高远”“深远”“平远”构图法取景,层次分明。山石、云烟、树木古朴简淡,笔法雄健。画石以卷云皴为主,树木多虬枝,如蟹爪下垂。以淡墨勾勒山川、烟霭,寥寥数笔,将峰峦之势、烟云变化跃然于绢素。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图中右下方署“臣郭熙”三字款,左上方有乾隆皇帝题画诗:“河阳行旅曾题句,彼似非真此是真,既曰似应犹未定,真呼欲问彼行人。”并有题识:“向有题郭熙雪山行旅诗图中,既无款识,笔墨亦觉纤弱,因未入石渠宝笈之弁。此图古淡雄简,似是河阳真迹,然细观题名又似后人补署者,仍致疑当故诗句及之。戊戌季秋月中瀚,御题并识。”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进入宫廷画院。山水画师法李成,自创“卷云皴”,画树入蟹爪。其画论《林泉高致》总结了对山水画中四季的审美感受以及山水画中“三远”构图法。
郭熙早年曾下功夫学习宋初大家李成、范宽等人的画法,且能不拘一格,又能深入现实中去表现大自然的美,他饱览名山大川,其笔下山水皆来自真实景物。笔墨技法上纯用水墨来表现各种山石林木,使山水画显得更加秀润与真实。在表现手法上把景物分为近、中、远景,以及春、夏、秋、冬四时美景,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格调。
在文献记载中,郭熙的传世作品内容题材很丰富,有表现大自然气候特征的,也有表现行旅主题的,现今存世作品仅六幅半(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幅)。
鎏金猴边圆形镶石铜扣饰
年代: 西汉(前206~公元25)
类别:铜器
尺寸:直径13.5厘米
西汉(前206—公元8年) 扣饰的正面为圆形牌,内凹似浅盘形,正中镶嵌红色玛瑙,其外分作三圈,皆镶绿松石原片。背面正中部铸有可供佩挂的矩形齿扣。周边有一圈鎏金透浮雕小猴,首尾相接,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此扣饰鎏金与玛瑙、绿松石相映生辉,工艺精湛,堪称难得的滇国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