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志坚 曾担任过丽江一中,大理一中,昆一中(昆华)校长
文章原标题“党史人物:和志坚”
和志坚:字万松,纳西族,1893年出生于玉龙县(原丽江县)白沙龙泉行政村中和自然村一个中医世家。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大理省立中学。1920年,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攻读法律科。1924年毕业回到昆明,在省立一中(昆华)任教,同时在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成德中学等学校做兼课教师。
1927年与中共地下党员王复生、李鑫接触,经二人介绍参与建立云南国民党左派组织的活动。在国民党第三次清党运动中被捕,后得保释出狱。
1928年回到丽江,在省立第三中学(现丽江市一中)任教,次年7月任县教育局局长。为办好丽江教育,和志坚发动士绅、富商筹募教育经费,教育经费从原有6000银元增加到16000多元,他还从上海订购大批新课本,统一全县学校教材。在各区增建公立学堂,举办师资训练所,建立督学制,组织校董会管理学校,定期评审教学质量。三年内,县属高、初级小学从91所发展到200所。1931年,在全省教育会议评比竞赛中,丽江县荣获甲等第一名,省政府颁以“丽江增辉”匾额,奖“万有文库”一部,对他个人颁以“宏宣铎化”匾额。1932年,清理全县的学田、收回若干被蒙占公地公产。同年10月,和志坚编著万余字的《丽江县教育小史资料》一书,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丽江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情况作了详实的记述。
1938年2月,和志坚调任省立一中(昆华)初中部主任兼文牍主任,在昆期间,和方国瑜、周光宇、李寒谷等有识之士拿起笔杆子做刀枪,在昆明成立“丽江旅省学会”。当时就有61位乡友入会,他们创办《丽江旅省学会会刊》,播导抗战救亡的舆论,提出地方上应兴应革的意见,备家乡人民的采择,鼓舞民众爱国的热情。会刊创刊号提出“抗战则生,不抗战则亡”“抗战必胜、日寇必败”的口号,号召全体国民发出最后的呼声,挥出最后的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与祖国的独立、解放、自由、幸福而奋斗!并正确分析中外形势,有力地批判亡国论,预测战争发展趋势,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同时号召旅省学会会员为抗日救亡运动捐款、捐物。在旅省学会的推动和促进下,丽江本土内的抗战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年8月,和志坚又调任省立第三中学(现丽江市一中)校长。在任丽江中学校长期间,他延聘清华、北大、南开等南迁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到校任教。全省几次高初中毕业会考,丽江中学均名列前茅。1941年毕业的高七班,除少数几人外,多数考入大学,其中杨凤、方宝贤、和惠祯等赴美国留学,省教育厅颂于他“平正干练”匾额。民国31年(1942)8月,调任大理省立第二中学校长,因成绩卓著,国民政府教育部颁予“勤苦实干”匾额。次年8月,又调任省立第一中学(昆华)校长。1944年后,先后任邓川、洱源、剑川三县粮政督导员、彝良县县长、姚安县县长等职。他擅长书画,以画鹌鹑著名,人称“和鹌鹑”。
1945年,与周霖等组织“雪社”,任社长,后“雪社’发展成为诗、书、画均涵的群众文艺组织,培养了一批青年诗、书画爱好者。
1948年年底,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争取习自诚统战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县政务委员会秘书主任、县人民政府秘书主任,县法政科长。1950年5月,任云南省人民法院丽江分院院长。1951年3月,在清匪反霸中,受错处被杀害,1984年9月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和志坚 鹌鹑图(1944年)
和志坚隶书 节临衡方碑四屏(1947年)
和志坚 重峦春晓图(1950年)
文字来源:玉龙县县委史志办 丽江狮山印社
主办单位:中共玉龙县委组织部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