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世界的中华民族魂 ――向你们致敬

诗经,远征军

金鼓鸣兮,照我铁衣,与子同兮,远赴戎机。
金鼓烁烁,举我长戈,驱除鞑虏,卫我山河。
金鼓悲兮,哀我铁衣,百战不陨,星月争辉。
金鼓哀兮,念吾将佐,关山万里,忠骨成堆。
金鼓泣兮,哀我将士,前赴后继,扬我国威。
金鼓黄黄,云中祭亡,哀我将士,固守吾疆。
金鼓瑟瑟,腾冲之殇,黎民哀嚎,念吾栋梁。
金鼓悠悠,忠魂不朽,千古绝唱,与子同忧。

文/萧逸轩

这是70年前的一位诗人,用悲怆笔调写下的诗句。
诗人叫穆旦,诗作叫《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穆旦原名查良铮,祖籍渐江海宁,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叔伯兄弟。1940午穆旦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2年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在杜聿明第五军司令部任中校翻译官,参与入缅甸作战,亲历了滇缅大溃败,踏着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

故事从一首诗开始《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
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

70年前的诗人:穆旦


英雄们一样在守卫着祖国的西南边疆,向他们致敬。

中国远征军,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抗战中,在东方战场中的意义和重要贡献。
在这里,引用罗斯福总统说过的一段话,提供大家参考:“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夹功,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此外,美国还有意在战后将中国扶持成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以填补日本留下的空白,使中国在美苏抗中站在美国一方。
所以,我们今天在研究西南抗战中国远征军的这段历史时,我觉得一定要从国际的视野中,触及和探究这段中国人民抗战的这段真实历史。


解析松山战,敬请观注

《松山战事》一:
滇缅公路,它曾是古代中国连接东南亚进而由印度沟通西方的商贸要道,然而,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这条古老的通道却笼罩着一片战争的阴云,此时,峰火遍地的中国已经进入到抗日战争的第4个年头,随着大片国土的沦陷 中国政府退缩在西南一隅坚持着抗战,由于失去了所有的工业重镇和沿海口岸,军事物资只能靠西南三省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从国外输入,滇缅公路也由此成为中国抗战命运攸关的战争大动脉,但是日军是不会允许这条大动脉长期存在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很快入侵东南亚的日军占领了缅甸,他们切断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企图逼迫中国政府放弃军事抵抗,为打破日军的封锁,1942年中国军队组成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在日军的优势兵力下溃退下来,得胜的日军沿滇缅公路进入中国境内尾追至怒江,中国军队果断炸毁了惠通桥,并在东岸以炮火将日军阻击在西岸。

于是,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怒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最后防线;在这期间,远征军在盟军美国军方协助下更换了部分美式装备,加强了军队的训练,而日军则在怒江以西构筑工事储备弹药严防中国军队为恢复滇缅公路而发起的攻击,松山的日军工事就是在这一时期修筑的。

进入松山的第一支中国部队是远征军新编28师,时间是1944年6月4日,两年来由于地面交通被日军徹底阻断,中国军队的作战物资只能靠美国空军开辟的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往云南,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战胜日军的物资需求,而美国政府为确保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也迫切需要中国军队投入作战以牵制日军的有生力量,于是一个旨在打通滇缅公路的大反攻作战计划出台了,先前撤退到印度的远征军驻印部队由印度向缅甸北部进攻,驻守怒江东岸的远征军部队渡过怒江沿滇缅公路向缅甸方向进攻,两支部队的会师之日就是滇缅公路打通之时,而国内方向的攻击重点首先选择在日军重兵布防枢纽重镇腾冲和龙陵。

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向腾冲方向发起了右翼攻势,其后不久第11集团军发起了以龙陵为主攻方向的左翼攻势,至此全面反攻开始了。


《松山战事》二:

而刚刚抵达松山战场的新28师的作战任务是攻击龙陵的近临的松山,保证主攻部队的侧翼的安全,此时,松山只是一个次要的作战目标,但新28师却是一支复仇之师,新28师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但是当时因为我军入缅时机没有掌握好,这个让日军打得溃败,退回来以后,当时只是宋希濂经过整编,把原来的新29师撤编,把部队补充到新28师成立的这个番号,这个部队等于是第一次入缅的败军,他有一个雪耻的士气,依偎着怒江的松山是滇缅公路在怒江西岸的第一个要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大量挖掘战壕构筑工事,使整个松山潜伏着凶险的杀机,在所有制高点上日军都建有数个坚固的大型母堡为核心,周围又有多个小型子堡拱卫外围,子母堡之间形成了各个角度的火力交叉掩护,基本没有射击不到的火力死角,由子母堡这种堡垒群共有40余处遍布整个松山,它们大都由坑道和战壕联通,日军士兵的运动都处于隐蔽状态,各堡垒群之间同样能进行相互间的火力支援,攻击方从任何方向攻入都会被严密的火网绞杀。

1944年6月4日,新28师向松山日军外围阵地竹子坡发起了进攻,在怒江东岸炮兵火力的支援下,新28师先遣部队向竹子坡前进,在迅猛的冲击中,日军的抵抗逐渐的衰弱,很快丢掉阵地逃进了松山。海拔2000米的阴登山是松山主峰的前沿屏障,新28师试图通过对阴登山的占领获得进攻松山主峰的前进基地,然后再从这里攻占松山主峰,从而逐步掌握控制全局的战场优势。6月5日,新28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阴登山发动了攻势,1944年6月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新28师在这一天的作战中使用了火焰喷射器,这是美国刚刚研制的新式武器,它的首次使用是在美军的太平洋岛屿攻坚战,其后不久就出现在中国的松山战场,此时,为打通中国抗战唯一的对外物资通道–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发起的滇西战役已进行了一个多月,部队向龙陵,腾冲,松山等地发起了持续的进攻,在6月底,松山以它在滇缅公路所处的咽喉位置逐渐成为战役主攻焦点,但这时在松山与日军激战近一个月的新28师伤亡减员已近三分之一。

《松山战事》三:

鉴于松山之战对滇西战役举足轻重,而滇西战役又必然影响到中国抗战的全局,远征军下令新28师撤离松山,接替它的是战役总预备第8军,这意味着远征军动用了最后的力量。 要在松山拼死一搏了。先期到达的第8军部队是荣誉第1师的两个团。

1944年7月5日,第8军在松山发起了首度进攻,怒江东岸和松山脚下的轻重火炮一齐发射,军长何绍周一声令下,荣1师以一个团的兵向松山主峰发起了进攻,这是一个直取要害速战速结的作战方案,攻击部队很快就攻上了松山主峰前沿阵地, 由于日军防御工事十分严密,复杂,坚固,松山主峰迟迟久攻不下,松山主峰由于地处核心位置,它不仅本身火网密集,还可以得到周围山头火力点的支持,既然攻击主峰必然遭到火力的围攻,那么就应该在日军防御边缘寻找薄弱环节,于是第8军发现西南边缘的滚龙坡是一个独立高地,攻击这里不会腹背受敌,何绍周军长当即决定全力攻打滚龙坡,7月7日,松山之战的第34天新的进攻计划开始了,部队向滚龙坡发起进攻,一小时后占领了滚龙坡的两处高地。从抗战爆发中国军队一直在打防御战,日军一直在打进攻战,我军都是一次一次防御然后再收缩,到了松山之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攻坚作战。

1944年7月13日,对滚龙坡的第二次攻击开始了,担任主攻的部队迅速越过日军外围壕沟向预定目标逼近,就在将士们冲到阵地前50米时,日军开始:了射击,这时,一阵暴雨猛烈袭来,滚龙坡顿时笼罩在雨雾之中,日军的火网,恶劣的天气,使攻击部队陷入苦战,按作战计划实施爆破的士兵也在日军凶猛的火力下纷纷倒在堡垒前,在大雨中,中国士兵不断突入日军阵地与对方血肉相搏,厮杀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最终攻击部队以伤亡150余人的代价占领了滚龙坡的西南高地,但拥有堡垒的其余高地仍然是攻击的最大难题,以后的几天,许多手拿铁锨,镐头的士兵来到阵前挖掘壕沟,这是第8军新的战术设计,在两次攻击中日军堡垒始终无法攻克,原因就是堡垒前的火力异常密集,攻克堡垒就要先避开火网,办法就是挖掘交通壕,在最接近堡垒的地方发起攻击,战士们一边在偷偷挖掘交通战壕,一边在学习如何使用火焰喷器,第8军与日军的决战时刻就这样一天天逼近了,但是也许有很多战士都不会想到在这场战役的最后,他们将和敌人一起变成炮灰,然而战争的形式却是紧迫的,就在这几天远征军驻印度部队在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连战连捷。

本月13日,以攻入缅北重阵密支那,而与他遥相呼应的滇西战场却是一番景象,腾冲与龙陵陷入久攻不克的僵局,对这两处战场物资运输影响重大的松山也迟迟不见进展,关系中国抗战前途大反攻的计划遭遇如此困境,使最高指挥官们焦虑不已,在此期间,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都赴松山视察前线,要求松山之战率先取得突破,从而激活滇西作战全局,一周以来,交通壕的挖掘一刻也没有停止,在逐渐接近日军阵地的时候,担任主攻的各连队预先进入了壕沟,随时准备发起攻击,7月23日,松山战役第50天,这天清晨天气稍许放晴,炮兵和航空兵开始对滚龙坡猛烈轰击,随着炮火的延深,攻击部队跃出交通壕冲向滚龙坡的外侧高地,在这一轮的攻击中,经过训练的火焰喷射器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军前沿工事在火舌中不断瘫痪,部队在占领了外侧高地后乘势向纵深攻击,这时抵御住轰炸的日军堡垒和它周围的火力点马上形成了交叉火网,攻击部队再次陷入苦战,在以后的数日里,第8军对滚龙坡的攻击在层层推进,但日军残存的工事仍能进行有效抵抗,这使滚龙坡的攻击成 ,为了艰苦漫长的消耗战,到7月底,这次攻击的时间已超过了一周,第8军各部在轮番作战中已有5个步兵营伤亡殆尽,8月2日,松山战役的第60天对滚龙坡最后的总攻开始了,部队越过壕沟冲向滚龙坡最后的日军阵地,为防炮火杀伤,日军纷纷冲出阵地,由于两军纠缠在一起,火炮和机枪停止了射击,在肉搏中,第8军士兵不断有人倒下,原来处于人数劣势的日军逐渐占据了上风,阵地上第8军的士兵还在不断倒下,眼看就要被日军全部杀伤,而再组织进攻又要付出大量的牺牲,军长何绍周断然下令集中炮火轰炸阵地,迟疑者立即枪毙,炮兵们被这条命令惊呆了,这意味着在阵地上还在拼杀的弟兄将要与日军同归于尽,炮手们在发射时都闭上了双眼,指挥官们背向阵地发令,不忍目睹这惨烈的一幕,炮声停止了,阵地上已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滚龙坡终于被攻克了。但此时却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悲壮的目光仰望着滚龙坡上空那不断升起腾的烟云。 在徹底占领滚龙坡之后,摆在第8军面前的就是松山主峰点子高地了。

《松山战事》四:

1944年7月13日,对滚龙坡的第二次攻击开始了,担任主攻的部队迅速越过日军外围壕沟向预定目标逼近,就在将士们冲到阵地前50米时,日军开始:了射击,这时,一阵暴雨猛烈袭来,滚龙坡顿时笼罩在雨雾之中,日军的火网,恶劣的天气,使攻击部队陷入苦战,按作战计划实施爆破的士兵也在日军凶猛的火力下纷纷倒在堡垒前,在大雨中,中国士兵不断突入日军阵地与对方血肉相搏,厮杀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最终攻击部队以伤亡150余人的代价占领了滚龙坡的西南高地,但拥有堡垒的其余高地仍然是攻击的最大难题,以后的几天,许多手拿铁锨,镐头的士兵来到阵前挖掘壕沟,这是第8军新的战术设计,在两次攻击中日军堡垒始终无法攻克,原因就是堡垒前的火力异常密集,攻克堡垒就要先避开火网,办法就是挖掘交通壕,在最接近堡垒的地方发起攻击,战士们一边在偷偷挖掘交通战壕,一边在学习如何使用火焰喷器,第8军与日军的决战时刻就这样一天天逼近了,但是也许有很多战士都不会想到在这场战役的最后,他们将和敌人一起变成炮灰,然而战争的形式却是紧迫的,就在这几天远征军驻印度部队在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连战连捷。

本月13日,以攻入缅北重阵密支那,而与他遥相呼应的滇西战场却是一番景象,腾冲与龙陵陷入久攻不克的僵局,对这两处战场物资运输影响重大的松山也迟迟不见进展,关系中国抗战前途大反攻的计划遭遇如此困境,使最高指挥官们焦虑不已,在此期间,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都赴松山视察前线,要求松山之战率先取得突破,从而激活滇西作战全局,一周以来,交通壕的挖掘一刻也没有停止,在逐渐接近日军阵地的时候,担任主攻的各连队预先进入了壕沟,随时准备发起攻击,7月23日,松山战役第50天,这天清晨天气稍许放晴,炮兵和航空兵开始对滚龙坡猛烈轰击,随着炮火的延深,攻击部队跃出交通壕冲向滚龙坡的外侧高地,在这一轮的攻击中,经过训练的火焰喷射器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军前沿工事在火舌中不断瘫痪,部队在占领了外侧高地后乘势向纵深攻击,这时抵御住轰炸的日军堡垒和它周围的火力点马上形成了交叉火网,攻击部队再次陷入苦战,在以后的数日里,第8军对滚龙坡的攻击在层层推进,但日军残存的工事仍能进行有效抵抗,这使滚龙坡的攻击成为了艰苦漫长的消耗战,到7月底,这次攻击的时间已超过了一周,第8军各部在轮番作战中已有5个步兵营伤亡殆尽,8月2日,松山战役的第60天对滚龙坡最后的总攻开始了,部队越过壕沟冲向滚龙坡最后的日军阵地,为防炮火杀伤,日军纷纷冲出阵地,由于两军纠缠在一起,火炮和机枪停止了射击,在肉搏中,第8军士兵不断有人倒下,原来处于人数劣势的日军逐渐占据了上风,阵地上第8军的士兵还在不断倒下,眼看就要被日军全部杀伤,而再组织进攻又要付出大量的牺牲,军长何绍周断然下令集中炮火轰炸阵地,迟疑者立即枪毙,炮兵们被这条命令惊呆了,这意味着在阵地上还在拼杀的弟兄将要与日军同归于尽,炮手们在发射时都闭上了双眼,指挥官们背向阵地发令,不忍目睹这惨烈的一幕,炮声停止了,阵地上已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滚龙坡终于被攻克了。但此时却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悲壮的目光仰望着滚龙坡上空那不断升起腾的烟云。 在徹底占领滚龙坡之后,摆在第8军面前的就是松山主峰点子高地了。

《松山战事》五:

第8军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云南西部的怒江峡谷一座钢索大桥凌驾在怒江之上,它叫惠通桥,这座现已废置的大桥建成于1935年,惠通桥的建成使云南通往境外的古老通道滇缅公路在穿越怒江天险时变得畅通无阻,在抗战期间,滇缅公路成为抗战物资从境外输入的唯一通道。

1942年,为阻断这条中国抗战生命线,日军沿滇缅公路攻击中国军队直至怒江西岸,在战况危急之时,中国军队炸毁了惠通桥,1944年5月,为恢复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他们渡过怒江向日军盘踞的龙陵,腾冲,松山持续猛攻,随着战役的进行惠通桥修复通车了,但大量的军事物资却无法及时送达各个战场,原因是物资在通过惠通桥运往滇西的第一个制高点松山仍在日军掌握之中,主攻松山的第8军历经30多天激战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攻占了松山外围阵地滚龙坡,但固守松山主峰的日军仍能对滇缅公路进行火力封锁,松山不克,龙陵,腾冲的攻势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弹药,这势必对打通滇缅公路进而赢得抗战的战略全局产生重大影响。

1944年8月3日,来自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一份措词极为严厉的电令,严令第8军于9月上旬克复松山,如违期不克军,师,团长应以贻误战机领罪,接到严令的军长何绍周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前一阶段作战通过对滚龙坡的占领扫清了日军外围的一大障碍的,这为攻占松山主峰进而掌握战役主动创造了条件,松山主峰由日军工事严密的8个高地组成,第8军分别为他们作了标名,其中的子高地处于最高点,由于它对其它高地均能进行火力覆盖,所以只有拿下它才能逐步攻克主峰其它高地,因此,子高地就成为下一步的攻击目标 ,子高地它是在主峰阵地靠前的位置,就是说步兵先得要打子高地才能进一步攻打主峰其他几个阵地,子高地当时是一个核心据点,有两个主堡有四五个子堡,它的进攻正面非常陡,基本上是五六十度的这种坡度,所以在屡次进攻子高地都没有办法,子高地脚下的山坡异常陡峭,它不仅使攻击部队推进困难,也使攻击者暴露在密集的火网之中,除了地形的复杂之外,日军的堡垒更是攻击作战的巨大威胁,日军曾用两年的时间在松山构筑防御工事,对于松山的核心阵地子高地日军更是苦心经营,这些核心阵地的堡垒由多层粗大的圆木构成,四周围以三层盛满沙石的汽油桶外加数层钢板和积土覆盖,在日军堡垒内储备了大量的弹药,食品做出了长期固守的准备,这些堡垒相互间都能实施火力支援,日军士兵也可以通过地下坑道出入各阵地,对攻击者进行隐蔽机动的射击,在此前的作战中攻击部队曾先后四次试图攻占子高地,但不仅没能成功占领反而付出了重大伤亡。

鉴于以前的教训,第8军指挥部认为这里地形险恶,堡垒坚固,一味猛攻是难以奏效的,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对战役影响至深的决策,用坑道爆破法炸毁子高地,这个计划要求先在远距离挖掘4条平行的交通壕,在挖掘到与子高地堡垒最近距离时开始坑道作业,当挖到堡垒下方时每两条坑道横向贯通形成两个炸药室,在这里引爆大量炸药将子高地堡垒彻底颠覆。

《松山战事》六:

8月7日,松山战役,第65天,新的作战方案开始实施,为分散日军注意力掩护子高地挖掘作 业,第8军派出部队向临近高地发起攻击,步兵们在山头与日军激战的时候工兵部队在子高地脚下开始了挖掘,为避免被日军发现每一条交通壕都由两个人在前面掘进,其余士兵排成长对将挖出来的土方迅速运出,昼夜不停的挖,当进入坑道挖掘时照明不足,氧气缺乏,在闷热的环境中士兵作业愈发的艰苦,向松山主峰各高地的进攻仍在持续进行着,虽然伤亡不断增加,但在军部的严令下各部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冒着炮火反复向日军阵地发起冲击,也正是地面部队的流血牺牲为在地下隐秘施工的工兵部队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当年,尽管挖掘坑道进展颇为顺利,但是如果挖掘的方向出现了偏移或挖掘的高度过低都会使爆破无法达到摧毁堡垒的目的,而挖的过高又会过于接近日军堡垒容易被日军察觉。

所以,如何保证坑道挖掘在高度和方位上的准确性是爆破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大难题,工兵部队为此想出了不少办法,松山的山体主要由土壤构成,几乎没有坚硬的岩石疏松的土质曾方便了日军构筑阵地,在当时它又使第8军的坑道挖掘以平均每天12米的速度向前伸延,当掘进距离超过100米时,第8军工兵营和三个师的工兵连全部投入进来,数百人轮番运土昼夜不停,但这种秘密下的作业并没有持续多久,周围高地战斗不断而子高地却连日平静,这引起了松山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的疑虑,他观察到第8军这几天不断在主峰前集结兵力,通过无线电侦听又反复听到第8军摧掉炸药的内容,终于他发现了对手的真实意图。由于地形的限制日军无法进行部兵攻击,他们就用炮火向远处作业中的远征军部队射击,为确保作业安全第8军立即以优势炮火向日军倾泻,很快摧毁了日军暴露的火力点,看到炮火攻击无效,子高地上的日军也开始了挖掘,他们试图从山顶挖掘坑道向坑道中投掷炸弹彻底颠覆第8军的作战意图,如果当时第8军要是迟上那么一两天就有可能让日军拦截掉我们一条坑道,这时候想想已经挖了将近20天了那么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说,当时觉得很庆幸我们挖得快,当时做坑道的这个官兵是荣一师工兵营排长鲍直才,在子高地的山上山下中日两军都在紧张地挖掘,这时他们只有争分夺秒抢在对手的前面,哪一方率先到达目的都将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就在这个时候漫天的大雨不期而至了,在雨水和泥泞中施工变得格外困难,工兵们咬牙支撑着几近衰竭的身体,他们知道稍有松懈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8月18日持续了 17天的挖掘终于到达预定位置,两个炸药室也构筑完毕,这个药室挖得大概有两公尺宽,三公尺长有90公分高,药室挖好后装炸药,12个炸药一捆,每一捆炸药都放上雷管 放了50箱炸药,当时共有6404包炸药装填进来,炸药量达到了3000公斤,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使用如此巨大的炸药量进行爆破。

《松山战事》七:

就在第8军为攻克子高地做着最后准备的时候,松山日军也预感到了子高地危在旦夕,为做最后顽抗的准备日军松山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下达了让重伤员自杀的命令,他试图以这种残忍的手段维持日渐不足的战斗力,1944年8月20日,是松山战役至关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是战役的第78天,早晨久违的太阳从怒江东岸高高升起,连日阴雨的松山难得晴朗起来,此时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等高级将领来到了松山阵前,他们以期待的目光眺望着群山之中的子高地,上午9时,主攻部队已埋伏在阵前蓄势待发,9时15分导火索被点燃,随着一声巨响大地在震颤,烟柱腾起在高空,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尽主攻部队就迅速冲上了子高地,在清除了散兵坑中负隅顽抗的日军之后,中国军队的战旗终于插上了子高地。

当年,第8军利用这次精心策划的大爆破一度固若金汤的子高地,但是刚刚攻占的子高地仍然是危机四伏,位于松山主峰最高点的子高地是松山日军防御体系的核心,第8军对它的攻占改变了长期以来仰攻作战的被动态势,也拥有了从高处向各山头日军攻击的战场优势,日军深知这是生死攸关所在,失去了子高地就意味着他们输掉了这场战役,20日以后,日军连续发动凶猛的反击试图夺回子高地,驻守子高地荣3团立即与日军短兵相接,他们知道日军一旦得手前一阶段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将前功尽弃,激战中阵地反复易守,荣3团冒着巨大的伤亡死战不退,这场关系到整个战局的阵地争夺战一直持续了3天,伤亡惨重的日军无奈放弃了进攻,浴血奋战的荣3团终于牢牢的占领了子高地,第8军成功占领了这处松山主峰的核心阵地,这就形成了从这个制高点向主峰日军其它高地点攻击的有利态势,而此时松山日军在接连打击下1300多人的作战人员也仅剩300余人了,但几十天的连续苦战也使第8军蒙受重大伤亡,日益减员的部队疲惫不堪,作战物资严重不足,继续强攻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然而最后的胜利远没有到来,在子高地周边日军仍占据着许多高地,首度拥有制高点的第8军还面临更多的恶战。
此时,为打通中国抗战唯一的对外物资通道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境外部队在缅甸北部连战连捷,攻势已逼近中缅边境,在国内的滇西战场远征军对日军重兵驻防的龙陵,腾冲持续围攻了3个多月,但由于滇缅公路通向这两处战场的松山仍在日军手中,作战物资受阻于松山使滇西战役陷入了僵局,为了尽快攻克松山以支援腾冲,龙陵的攻势,远征军最高指挥部门赶到了松山,在阵前解决第8军的困难,为力图尽快恢复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

《松山战事》八:

1944年8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第8军103师的309团在团长陈永思的带领下到达了松山, 第8军新的作战部署是从已占领的子进攻临近的寅高地,这是日军防御体系中又一处制高点,它可以火力覆盖周边多处要处,由于战略地位重要这里配备有170多人的兵力,是松山日军驻守兵力最多的据点,也是日军在松山最后的制高点。

1944年8月28日,松山战役第87天新的攻击开始了,309团第三营向寅高地发起了进攻,这支初临战场的队伍士气旺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攻占了寅高地,但是对于指挥部所在的重要阵地日军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第8军新的作战部署是从已占领的子进攻临近的寅高地,这是日军防御体系中又一处制高点,它可以火力覆盖周边多处要处,由于战略地位重要这里配备有170多人的兵力,是松山日军驻守兵力最多的据点,也是日军在松山最后的制高点。

1944年8月28日,松山战役第87天新的攻击开始了,309团第三营向寅高地发起了进攻,这支初临战场的队伍士气旺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攻占了寅高地,但是对于指挥部所在的重要阵地日军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在金光惠次郎的指挥下日军连续一昼夜向寅高地发起了10多次反击,由于火力处于劣势日军的反攻多数是利用雨雾进行白刃格斗,在残酷的厮杀中顽强的第三营冒着重大伤亡死战不退,这一昼夜不断地伤亡并没有让第三营的官兵乱了阵脚,在高昂的士气下反击的日军不断遭受致命打击,激战中日军松山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毙命炮火之中,30日凌晨,第三营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完成了对寅高地的占领。在寅高地激战的同时,第8军的其他部队也陆续攻克了松山主峰的其余高地,至此松山所有制高点被第8军全部占领,日军收缩在黄家水井,黄土坡以及马鹿塘一带的区域内凭借险要地形负隅顽抗,寅高地卫战的当天,真郭邦人接替阵亡的金光惠次郎担任松山日军指挥官,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56师团发出了紧急救援电报,这是自6月4日开战以来的80多天里松山日军第一次发出求救电报。

此时,他们对战役前景已感到绝望了,为挽救松山败局起码不使松山守备队全军覆没,日军56师团调集两个联队的主力再次开始了营救行动,他们沿滇缅公路向龙陵外围发起了疯狂进攻,试图突破远征军龙陵一线防御直扑松山,眼见松山战役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不断取得突破,远征军指挥部绝不允许即将到手的胜利遭到颠覆,第11集团军紧急调整部署增加防御兵力,在顽强的抵抗下日军营救部队始终无法进入松山,救援松山的日军被阻击住了,但已进行三个半月的滇西反击战迟迟不见进展,处于滇缅公路咽喉之地的松山久攻不克,严重阻碍着作战物资向腾冲,龙陵方向的运输,这将对打通这条国际通道进而赢得抗战胜利的全局战略产生重大影响,9月2日,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给第8军发去了措词极为严厉的电令,限于今日将松山之敌全部肃清,如逾期限未能达成任务,着将负责之师长,团长一起押解长官部以军法从事,该军长亦不能辞其责,军长何绍周尽管知道一天内无法肃清松山之敌但在严令之下他只有命令部队立即进攻,新的作战计划把第8军分为两个兵团,左兵团由103师师长熊寿春指挥,攻击日军物资基地黄家水井和最后的据点马鹿塘,右兵团由82师副师长王景渊指挥,攻击黄土坡的日军3号,2号,1号高地,在这个全歼日军的计划中,对3号高地的攻击是全局的焦点,因为它是松山日军最后一处重点阵地,先期侦察的情报表明这是一处由三个大堡垒构成的防御阵地,9月2日,松山战役第91天,309团奉命攻打3号高地,进攻初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当他们接近主堡垒时四周出现了密集的日军火力,这些致命的火力许多来自事先观察不到的侧翼火力和背后,在猛烈的交叉火网中309团很快伤亡过半,松山日军用两年的时间构筑遍布全山防御体系,这些堡垒,战壕,散兵坑布局复杂严密火力点坚固隐蔽,相互间都能形成交叉火网,这也是松山之战旷日持久中国军队伤亡重大的根本原因。


《松山战事》九:

据李老回忆, 在攻打松山的最后阶段,老兵李文德所在103师309团只剩下450人。为尽快攻克日军最后重要据点(3号高地),团长陈永思在组建敢死队时问;愿意当敢死队的举手?当时有150人举手,年仅17岁的李文德也成为150敢死队员中的其中一员,团长下令将这150人敢死队分成三组,由他,副团长和一个营长各带一个组,其余的跟在敢死队员后面冲锋。 9月2日,309团奉命攻打3号高地,第二天清晨309团团长陈永思带领敢死队员隐蔽潜入了3号高地,在日军还未察觉的时候,他们出敌不意一举突入阵地与日军展开搏杀,冲上去的人手榴弹,机枪,冲锋枪及步枪子弹差不多打光了,这时李老兵瞧见几名日本兵抬着上刺刀子的枪出来,当时李老兵正好在那里,立即用背着的3个手榴弹把几名日军炸死。309团通过奇袭击再次占领了3号高地,但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当晚日军又向3号高地发起了反攻,他们能用于作战的兵力几乎倾巢而出了,309团当即与日军展开激战,这场阵地争夺战持续了一整夜,次日拂晓,日军最后的反扑被徹底击溃了,此时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已是横尸遍野,投入战场仅12天的309团只剩下20余名官兵了。 1944年9月6日,309团以几乎全团的牺牲攻克了日军最后的顽固阵地,使松山战场出现了胜利的曙光。

1944年9月7日,松山战役第96天拂晓时分,第8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各部队如开闸洪水扑向日军最后盘踞的马鹿塘,松山日军指挥官真锅邦人被当场击毙,攻击部队到处追歼着残余日军,傍晚,枪声停止了,激战近百天的松山难得的平静下来,血色夕阳洒向满目疮痍的松山。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9月7日取得松山战役胜利后,9月14日攻克腾冲,11月3日收复龙陵,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滇西部队与驻印军部队在缅甸芒友会师,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宣告打通。松山战役旷日持久,牺牲重大,但它是中国军队在十四年抗战期间收复的第一片国土,也是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战。今天这场战事连同无数献身于此的英灵已成为抗战历史中不朽的记忆。

在96天的松山战役中,第8军和新28师共参战2.4万人,其中伤亡7763人,战死4000余人。 松山日军约1300人,其中被歼1250人。


中国远征军,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抗战中,在东方战场中的意义和重要贡献。
在这里,引用罗斯福总统说过的一段话,提供大家参考:“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夹功,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此外,美国还有意在战后将中国扶持成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以填补日本留下的空白,使中国在美苏抗中站在美国一方。
所以,我们今天在研究西南抗战中国远征军的这段历史时,我觉得一定要从国际的视野中,触及和探究这段中国人民抗战的这段真实历史。

下关风,上关花,风花烂漫游子醉;
苍山雪,洱海月,雪月情迷不知回。
蝴蝶泉边盟心意,崇圣塔前许富贵;
茶马古道西风瘦,滇缅远征军魂归。
―― 致中国远征军民族魂

李春华,著名雕塑家,在他精心策划号召下,为中国远征军40万大军,抒写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魂雕塑群,矗立在中国云南的西南边陲保山地区龙陵县。中国远征军第二次返攻著名战役《松山之战》的遗址,他用他的心血和付出,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雕刻下了隆重一笔,为我们下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向李春华老师致敬

中国远征军,历史的记忆
——走进滇缅忠魂文化墙

作者: 贺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