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及作者谭乐山
谭乐山,研究员,1952年出生,云南昆明人。1995年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系哲学博士,康乃尔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地域为中国西南和印支半岛,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1998-99年主持与从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傣族佛教与东南亚佛教世俗化的比较研究”课题;1999-2001年主持与从事教育部项目“中国西南地区的佛教研究”课题和英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云南与东南亚地区跨境人口流动”课题的研究。他曾在泰国、缅甸北部从事过实地田野工作,经常在国外做研究与讲学,已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南传佛教与乡村经济–在中国西南的一个人类学比较研究》(英文),《云南少数民族“异辈婚”初探》, 《论神会大师像:梵像与政治在南诏大理国》等著述30多篇。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的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东南亚,上座部佛教是国教,受到君主或政府的拥戴和庇护。但是在中国自1950年以来,诸如政治运动及汉文化的进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泐社会中的一个独特变种。与东南亚佛教相比较,傣泐版本的南传上座佛教其特征可以说是很大程度的世俗化。例如,涅槃在标准佛教的解脱理论中是终极目标,——通过寂灭自我与激情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却被傣泐佛教徒当作天的顶层,生活最好的地方,称为“勐尼板”。傣泐谋求功德不是为了世外的幸福而是尘世的体面。做佛教仪式主要是为追求世俗满足,宗教目标反而降为其次。做功德更多地是为了搭建自己的人际网络、提高社会身份、加强经济上的互惠,较少当作提高自己在来世中的地位的途径。沙弥和比丘都不大遵守正统教义中的清规戒律。
作者曾在一个佛教傣族村落以其成员的身份生活了7年,并且在过去15年中进行了大范围的田野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对中国西南部一个信仰和实践南传上座部佛教的TAI语民族宗教生活的全方位的记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一般背景
一、地方与人民
二、社会政治背景
三、经济背景
四、宗教背景
五、村寨背景
第三章 佛教仪式场合
一、大家(社区的)仪式场合
二、个人的仪式场合
三、过新年
四、受沙弥戒
五、日常供食
第四章 佛教意识形态
一、村民的佛教知识与对佛教的态度
二、村民的业力理论
三、做功德的概念
第五章 佛教僧侣
一、僧伽与国家政治体制和寨里俗众的关系
二、寺院生活
三、僧伽的替补
第六章 佛教与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对前人研究的回顾
二、佛教总识形态与行为动机
三、佛教实践及其经济后果
第七章 佛教的转变
附录
一、西双版纳的人口
二、曼占宰与曼养里的经济比较
参考文献
一、英文著作
二、中文著作
傣泐语词汇
后记
封面摄影《版纳时光》: 作者 谭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