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寻找被遗忘的战场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为了你们的明天,我们付出了今天。”这是2012年初冬,我在印度东北那加兰发现了二战期间的盟军墓地,墓碑上刻着这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这里埋葬着中美英印的官兵。在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唯一一次在国外与盟国军队联合作战,并取得辉煌胜利。

( 中国驻印军的军服,为了纪念“被忘却的记忆”)

2019年8月3日是密支那胜利75周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被誉为“东方诺曼底登陆”的战役,比法国诺曼底登陆还早一个月。从1943年12月开始,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夺取密支那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激烈而艰苦。在这一场历时80天的密支那攻坚战中,中美联军浴血苦战,歼灭日军约3千人,自身伤亡约7千人,这是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之后,日军节节败退。次年1月,中国滇西沦陷区全部收复,滇缅、中印公路打通,为中国抗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005年冬,在缅北的野人山拍摄210分钟的《寻找被遗忘的战场》,出发之前,按照当地克钦族的习俗,祭拜在二战中死去的抗日亡灵。


沿着盟军修建的“史迪威公路”,进行实地拍摄与采访。走路,坐过牛车,骑过大象,打开尘封几十年的历史记忆。


坠入山崖的美式军车。1944年5-8月,中美联军对密支那进行大反攻,100多辆美式军车经过在此地,遭遇日军阻击,最后都没有到达目的地。


约瑟夫·史迪威(1883—1946),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曾被派到中国参加抗战,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等要职。


“我们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克钦人在二战中的贡献……” 二战期间, 盟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和光复缅甸,决定在中缅印战区(CBI)部署一支突击队,负责搜救盟军飞行员及配合盟军主力作战。经过考察,盟军选定了以擅长丛林战著称的克钦族为主力组建突击队,并将之命名为克钦‘101突击队”(Force 101 Ranger),直接受CBI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指挥。


史迪威将军(右)与迈瑞尔(即迈瑞尔突击队指挥官)(左)

克钦族,在中国叫景颇族,该民族骁勇善战,最擅长山地作战。101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敌后情报工作和游击活动,同时承担陆军特种部队的任务,去消灭敌人后方坚固防御阵地中强大的预备队。二战期间,克钦101突击队一共杀死了5428名日本人,救出了574名盟军人员。


1944年8月,为庆祝抗日取得辉煌胜利的“密支那大捷”,中美联军在此地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目脑纵歌”。2006年1月,为庆祝我们成功穿越史迪威公路沿线,拍摄完《寻找被遗忘的战场》,在锅碗瓢盆的伴奏下,我们与一直护送我们的KIA官兵,跳起了庆祝成功的舞蹈!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纪念碑


2016年9月3日,首次在美国讲印缅战场的抗日历史,世界日报、侨报等媒体纷纷报道。


2016年美国旧金山,在史迪威将军的外孙John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的家,品中国茉莉花茶,吃美国饼干,与John讨论了整个下午。John翻阅了几大本书,查阅各版本地图,搜寻外祖父-史迪威将军在缅北抗日的足迹……


史迪威将军一家是军人世家,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两个儿子都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其中,约翰John的父亲欧内斯特是一名准将,曾任史迪威将军在中国和印度指挥作战司令部的情报军官。作为史迪威外孙的约翰John,也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退役之后,他把更多的兴趣放在研究史迪威与中缅印战场上。

作者: 前凤凰卫视记者汪青

汪青供职于凤凰卫视时,曾深入70年前的“中印缅盟军战区”,寻访历史遗迹、军人遗属,发现大量珍贵史料。前后十多年参与拍摄了《金三角零距离》《缅北恩仇录》《金三角的大佬们》《寻找被遗忘的战场》等大型新闻纪录片。

2016年9月3日,首次在美国讲印缅战场的抗日历史,汪青介绍了制作这部纪念片的艰辛过程。她说,虽然在当时这个战场非常重要,前后10万中国军人在此阵亡,但由于政治、历史和民族等各种因素,关于整个中印缅战区真实情况,现在的人们普遍了解比较少。她说,这个制作从2004年也就是抗战胜利60周年时开始拍摄,到2011年都没有完成拍摄,整个战区完整走完非常艰难。时间漫长、过程艰辛到她几欲放弃这项工作。她说,制作的过程中,她多次深入当年战斗非常密集的地方,去寻找飞机、坦克、炮弹遗骸,同时也发现很多阵亡军人的尸骨。有数据表明10万中国军人阵亡在那里,但墓碑只有2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