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熊庆来的文革晚年:痛莫痛于不敢啼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着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着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法国留学时期的熊庆来

数学家熊庆来的文革晚年:痛莫痛于不敢啼

--作者:智效民

熊庆来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数学,二是教书育人。在数学方面,他的函数论研究成果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即“熊氏定理”),并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在育人方面,他培养了华罗庚、严济慈、赵忠尧、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钱三强等一大批优秀数学家,使民国年间的数理研究达到国际水平。1949年以后他因为参加国际会议而客居海外,是周恩来派华罗庚把他请了回来。 

熊庆来于1957年6月从法国返回北京以后,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就在他回国前夕,曾昭抡、华罗庚、钱伟长、童第周、千家驹等人为响应毛泽东帮助党整风的号召,在民盟中央的一次小组会上提出“保护科学家、争取科研自由”的意见。

没想到《人民日报》在7月6日发表署名文章,气势汹汹地指责他们提意见的目的,是要向党夺取科学工作的领导权。 

这篇文章让科学家们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据说经过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精心运作,华罗庚和童弟周安然无事,但是隶属于教育系统的曾昭伦和钱伟长却被打成右派。

反右运动后期,还有一个“拔白旗、插红旗”运动。曾经逃过一劫的华罗庚被当作科学界的“白旗”批斗。在这种情况下,熊庆来的处境可想而知。1958年中秋之夜,熊庆来与妻子在家中独自过节,为此他吟诗一首:

风雨度中秋,一家只二老。

思念远离儿,那堪回肠绞…… 

1962年,年届古稀的熊庆来招了两个研究生,他们是来自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杨乐和张广厚。

当时杨乐正在与黄万里的女儿黄且园谈恋爱,黄且园的弟弟黄鲁淳当时正读高中,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问这位未来的姐夫:“熊先生那么大年纪了,他收你们当研究生是不是作个样子呀?”

杨乐回答说:“初次见到熊先生时,他就说他是老马识途,愿意给我们领路。随后,他还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小册子,这本书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不幸的是,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熊庆来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

据熊先生的孙女熊有德说:“爷爷的一个学生是‘造反派’小分队队长。奶奶陪爷爷去参加批斗会,会场上的标语是批判‘华熊黑线’。当人们喊‘揪出反动权威华罗庚’时,华罗庚先生站了起来。

开始时爷爷坐着听人们斗华罗庚,后来他们高喊着‘把熊庆来揪上来’,爷爷就自己颤颤抖抖地上去,站不稳,有好心人给他搬了一把椅子,他没坐。华先生就过来扶着他,但他自己也站不稳,还是奶奶上去扶着爷爷。

忽然,一个‘造反派’上来摘掉了爷爷胸前的毛主席像章。爷爷看着周围似熟悉又不熟悉的脸,感到一阵隐痛,难道当年他不顾一切回到祖国就是为了这个?奶奶给我讲了这个经过,她也没有讲是谁这样恩将仇报,只不过告诉我:‘所有人都喊打倒你爷爷,只有杨乐躲在后面一声不吭,还是杨乐有良心。’”

熊有德还说:当时她爷爷听完奶奶的话以后,只说了“学生有错,先生有责”八个字。 

1969年2月3日,熊庆来在深夜中去世,享年76岁。当时还是“专政对象”的华罗庚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向革命委员会领导申请前去吊唁。等到批准以后,熊庆来的遗体已经被送到火葬场了。

于是他匆匆赶到火葬场,在一大堆尸体中找到了他的恩师熊庆来。后来华罗庚对熊有德说:“没想到你爷爷,那个当年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会死得那么惨。躺在一大堆尸体中间,没有花圈,也没有追悼会。” 

直到文革结束以后,华罗庚才在《哭迪师》中用“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的诗句,来表达当时的真实感受。

熊庆来

 熊庆来(1893~1969年),字迪之,男,汉族,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朋普镇息宰村人,中国近代数学先驱,曾任云南大学校长12年。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被认为是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方言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清宣统三年(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

  1913年,云南省政府决定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到欧美留学,熊庆来马上报名,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留学比利时的公费生,学习矿业。1914年,欧洲大战爆发,熊庆来辗转取道荷兰、英国,由比利时赴法国巴黎。战时巴黎矿校关闭,熊庆来改学理科,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硕士学位。

  1921年,熊庆来回国,开始步入教育生涯。先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和云南路政学校任物理和数学两科教员。一个学期后,熊庆来收到南京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即今南京大学)聘书。熊庆来携带家小到南京。在东南大学,熊庆来担任数学教授,亲自为学生们讲授《微分方程》《高等分析》《微积分》等多门课程;还兼任数学系主任,担负全系的教学行政工作。

  1926年,北平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熊庆来又受聘到清华大学任教。1930年,熊庆来任清华大学理学院代院长。在熊庆来的积极倡导下,理学院创办了数学系研究部,熊庆来亲任指导教师,指导和培养了大批研究生。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许宝騄、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均为熊庆来的学生。

  熊庆来爱惜和培养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们的赞扬和敬佩。1921年,熊庆来在东南大学当教授时,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很有才华,经常指点他读书、研究。后来又和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共同资助家境贫寒的刘光出国深造,并且按时给他寄生活费。有一次,熊庆来甚至卖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给刘光寄钱。刘光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后,经常满怀深情地提起这段往事。1930年的一天,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学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熊庆来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1931年,华罗庚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1932年,熊庆来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1933年,熊庆来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去函邀请熊庆来回云南任省立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感到自己是云南培养出来的,应为家乡服务,于是舍弃在清华的优越条件,欣然应聘。在回函中说:“我回来任校长,只要当地的标准工资,和云南的同事同等的工资,而从外省请来的教授则按原学校的工资发给。另外,我不收别人馈送的礼品”。

  熊庆来离开工作了10多年的北平,回到阔别16年之久的家乡。龙云在光复楼大客厅接见熊庆来。熊庆来向龙云提出“约法三章”:校务行政省政府不加干预,校长有权招聘解聘教师;要广纳贤能,因其才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学生入学须经严格考试录取,凭私人关系介绍入学者、送礼行贿想托人录取者一概不收。龙云为使云南教育得以新生,也觉得熊庆来这些见解是可行的,于是点头应允。

  当时的云南大学,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纳人才,聘请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颉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丘勤宝、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聘请一些外国教授到云南大学任教,使云南大学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熊庆来把云南大学(东陆大学)扩充成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的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生人数达1100多人,1939年又创办了云南大学(东陆大学)附中。熊庆来还不断充实图书教学设备,使图书馆藏书达10余万册,理科各系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标本资料室,医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熊庆来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1957年4月,周恩来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熊庆来回国。1957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耋之年的熊庆来尽瘁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69年2月3日,熊庆来去世。

  
  熊庆来故居位于弥勒市朋普镇庆来村(原名息宰村,1998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庆来村),由熊庆来之父熊国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整个建筑群占地1055平方米,有大小5个天井,为传统四合院建筑。

2013年5月,熊庆来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红河州委党史研究室根据相关史料整理)

作者:智效民 山西作家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